脚踏实地
汉语成语
脚踏实地是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
成语出处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成语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史学家、政治家、散文家。他从小勤奋好学,对史书独有偏爱。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当历史学家。后来经过他不懈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对历史深有研究的史学家。
宋英宗时,他被受命主编《资治通鉴》,他在编写过程中,经常是忙得废寝忘食,不分昼夜。他怕睡得时间过长而贻误工作,还特地做了一个圆木“警枕”,为的是不让自己睡得太安稳,以便早点起床写作。后来,在多位历史学家的协助下,他先后花了二十余年的时间,研究很多历史书籍,广泛地收集材料,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认真地编排,终于完成了长达294卷的《资治通鉴》全书。这本书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全书共三百多万字,是一部内容丰富,有极高价值的著作。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的这种勤奋刻苦的治学态度,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扬。有一次,司马光问邵伯温的父亲邵雍说:“您认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邵雍捋了捋胡子,笑着说:“你是一个踏踏实实做学问,不骄躁,不浮夸的人。”
成语寓意
典故中邵雍当时已的哲学家,他对司马光的称赞足以证明了司马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做事不浮夸,认真踏实。告诉人们办事或做学问切不可好高骛远,骄傲自满,应该踏实认真、实事求是,在平稳中求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博学者的道理。
成语用法
“脚踏实地”的意思原指比喻研究学问必须刻苦努力,切实下功夫;现多形容做事认真踏实,实事求是。
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宋·王琳《野客丛书附录》:“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大古是脚踏实地,你从来本性我须知。”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现在挽回之法,须要步步脚踏实地,不作虚空之事。”
近代·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他们渐渐丢了那空架子,脚踏实地向前走去。”
成语辨析
脚踏实地一兢兢业业
“脚踏实地”和“兢兢业业”,都包含“做事很踏实”的意思。但“脚踏实地”为“实事求是”,用于治学和做事方面;“兢兢业业”为“小心谨慎”,仅用在做事上。
参考资料
脚踏实地.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1 08:36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