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药为具有高
渗透压的
小分子非电解质
化合物。这种药物在体内不被
代谢或代谢较慢,
静脉给药后,可使
血浆内渗透压迅速增高,引起组织
脱水,又名
渗透性利尿药。具有减轻或消除
脑水肿、降低
颅内压的作用,其
利尿作用并不明显,而且在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这些药物在相同浓度时,
分子量越小,产生的渗透压越高,脱水能力越强。
一、定义
脱水药又称渗透性利尿药(osmoticdiuretics)是指具有高
渗透压,能使组织脱水
小分子非电解质
化合物。包括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它们的
药物作用完全决定于溶液中药物分子本身所发挥的渗透压作用。
二、特点
1.易经肾小球滤过;
2.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3.在体内不被代谢;
4.不易从血管透入组织液中。
根据上述特性,这类药物在大量静脉给药时,可升高血浆渗透压及肾小管腔液的渗透压而产生脱水利尿作用。
三、作用机理
肾脏近曲小管内的尿液与血浆等渗。应用脱水药后由于近曲小管内尿液的渗透压高,可阻止水的
重吸收,因此水和钠进入亨勒氏髓襻,再进入远曲小管。远曲小管内的钠、钾进行部分交换,于是
尿量、钠和钾排出增多,但排钠不够多,不足以消除
水肿,因此为消除水肿时已由更好的
利尿药所替代。
脱水药增加血浆渗透压,通过
血脑屏障可以控制
脑脊液的压力和容量,达到消除脑水肿、减低颅内压的目的,常用于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脑水肿,也可作为
颅内肿瘤的姑息治疗或
青光眼术前降
眼压。
四、常用脱水药
1.甘露醇:
【药理作用】本品静注后,容易从毛细血管渗入
组织,能迅速地提高血液渗透压,组织间液(水分)立即向血液内转移,使组织脱水,脑脊液压力下降,缓解症状。当以原形经肾排出时,肾小球滤过后,肾小管不再重吸收,尿中形成高渗而排出大量水。而且尚有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等,故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外,尚可减轻肾缺氧、缺血,防治肾功能衰竭。
【适应症】
(1)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2)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3)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6)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作前列腺切除术。
(7)术前肠道准备。
【不良反应】
(1)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①快速大量静注甘露醇可引起体内甘露醇积聚,血容量迅速大量增多(尤其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导致心力衰竭(尤其有心功能损害时),稀释性低钠血症,偶可致高钾血症;②不适当的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减少,加重少尿;③大量细胞内液转移至细胞外可致组织脱水,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寒战、发热。
(3)排尿困难。
(4)血栓性静脉炎。
(5)甘露醇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
(6)过敏引起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
(7)头晕、视力模糊。
(8)高渗引起口渴。
(9)渗透性肾病(或称甘露醇肾病〉,主要见于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时。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甘露醇引起肾小管液渗透压上升过高,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临床上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渗透性肾病常见于老年肾血流量减少及低钠、脱水患者。
【禁忌症】
①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包括对试用甘露醇无反应者,因甘露醇积聚引起血容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②严重失水者;③颅内活动性出血者,因扩容加重出血,但颅内手术时除外;④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
【注意事项】
(1)除作肠道准备用,均应静脉内给药。
(2)甘露醇遇冷易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当甘露醇浓度高于15%时,应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
(3)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浓度,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浓度和大剂量。
(4)使用低浓度和含氯化钠溶液的甘露醇能降低过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机会。
(5)用于治疗水杨酸盐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应合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6)下列情况慎用:①明显心肺功能损害者,因本药所致的突然血容量增多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②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③低血容量,应用后可因利尿而加重病情,或使原来低血容量情况被暂时性扩容所掩盖;④严重肾功能衰竭而排泄减少使本药在体内积聚,引起血容量明显增加,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⑤对甘露醇不能耐受者。
(7)给大剂量甘露醇不出现利尿反应,可使血浆渗透浓度显著升高,故应警惕血高渗发生。
(8)随访检查:①血压;②肾功能;③血电解质浓度,尤其是Na+和K+;④尿量。
(9)甘露醇能透过胎盘屏障。孕妇慎用。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人应用本药较易出现肾损害,且随年龄增长,发生肾损害的机会增多。适当控制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
(1)可增加洋地黄毒性作用,与低钾血症有关。
(2)增加利尿药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利尿和降眼内压作用,与这些药物合并时应调整剂量。
(3)若药物过量,应尽早洗胃,给予支持,对症处理,并密切随防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
2.呋塞米:
【适应症状】
1.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
2.高血压在高血压的阶梯疗法中,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类药物尤为适用。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用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例如失水、休克、中毒、麻醉意外以及循环功能不全等,及时应用可减少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机会。
4.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
5.稀释性低钠血症尤其是当血钠浓度低于120mmol/L时。
6.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SIADH)。
7.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禁用慎用】
1.交叉过敏。对磺胺药和噻嗪类利尿药过敏者,对本药可能亦过敏。
2.本药可通过胎盘屏障,孕妇尤其是妊娠前3个月应尽量避免应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无预防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可致胎盘肾盂积水,流产和胎仔死亡率升高。
3.本药可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4.本药在新生儿的半衰期明显延长,故新生儿用药间隔应延长。
5.老年人应用本药时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和肾功能损害的机会增多。
6.下列情况慎用;①无尿或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后者因需加大剂量,故用药间隔时间应延长,以免出现耳毒性等副作用;②糖尿病;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④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因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⑤急性心肌梗塞,过度利尿可促发休克;⑥胰腺炎或有此病史者;⑦有低钾血症倾向者,尤其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或有室性心律失常者;⑧红斑狼疮,本药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⑨前列腺肥大。低血钾症,超量服用洋地黄,肝昏迷患者禁用,晚期肝硬化慎用。高剂量对高血尿酸者的眼毒性极大。
本品能透过胎盘、增加胎儿尿液的形成,增加母亲、胎儿血清和羊水内的酸浓度。因此,对孕妇,只有在心衰的情况下,才有必要服用本品。
【相互作用】
1.肾上腺糖、盐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雌激素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并增加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的发生机会。
2.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肾损害机会也增加,与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血流量有关。
3.与拟交感神经药物及抗惊厥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4.与氯贝丁酯(安妥明)合用,两药的作用均增强,并可出现肌肉酸痛、强直。
5.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
6.饮酒及含酒精制剂和可引起血压下降的药物能增强本药的利尿和降压作用;与巴比妥类药物、麻醉药合用,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7.本药可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故与治疗痛风的药物合用时,后者的剂量应作适当调整。
8.降低降血糖药的疗效。
9.降低抗凝药物和抗纤溶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利尿后血容量下降,致血中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以及利尿使肝血液供应改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多有关。
10.本药加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
11.与两性霉素、头孢霉素、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合用,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加,尤其是原有肾损害时。
12.与抗组胺药物合用时耳毒性增加,易出现耳鸣、头晕、眩晕。
13.与锂合用肾毒性明显增加,应尽量避免。
14.服用水合氯醛后静注本药可致出汗、面色潮红和血压升高,此与甲状腺素由结合状态转为游离状态增多,导致分解代谢加强有关。
15.与碳酸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
噻嗪类药物和髓袢利尿药合并使用常导致肾功能严重恶化。
本品使氨基糖甙类的清除率下降约35%,这会增加眼的毒性和永久性耳聋的危险性。
本品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用会增强肾毒性。
本品与甘露醇合并用,会导致肾衰竭,也会加强箭毒的作用。本品能抑制肾小管对锂离子的分泌,可能引起锂中毒。
本品和螺内酯或ACE抑制剂卡托普利合并使用会导致急性肾中毒和严重的低血钠。
【注意事项】
1.可能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瘙痒、视力模糊等副作用,有时可发生起立性眩晕、乏力、疲倦、肌肉痉挛、口渴,少数病例有白细胞减少,个别病例出现血小板减少、多形性红斑、直立性低血压。长期应用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由于能减少尿酸排出,故多次应用后能产生尿酸过多症,个别病人长期应用可产生急性痛风。痛风病患者慎用。
3.糖尿病患者应用后可使血糖增高;糖尿病患者慎用。尽管其升血糖远较噻嗪类利尿药弱,但与降血糖药合并应用时,仍有使血糖增高的可能。
4.由于利尿作用迅速、强大,因此要注意掌握开始剂量,防止过度利尿,引起脱水和电解质不平衡。
5.肝炎病人服用后,因电解质(特别是K+)过度丢失易产生肝昏迷。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6.长期大量用药时应注意检查血中电解质浓度。顽固性水肿患者特别容易出现低钾症状,在同时使用洋地黄或排钾的甾体激素时,更应注意补充钾盐。
7.在脱水的同时,可出现可逆性血尿素氮水平的升高,如果肌酐水平不显著升高和肾功能无损害时,可继续使用本品。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8.使用第一个月,要定期检查血清电解质、二氧化碳和血中尿素氮水平。与其他利尿药一样,当治疗进展中的肾脏疾患而有血清尿素氮值增加和少尿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用药。
9.能增强降压药的作用,故合并用药时,降压药的用量应适当减少。
10.因结构上是与氯噻嗪结构相似的磺胺型化合物,能降低动脉对升压胺(如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并能增加筒箭毒碱的肌松弛及麻痹作用,故手术前一周应停用。
11.低钾血症、超量服用洋地黄、肝昏迷患者禁用。晚期肝硬化患者慎用。
12.大剂量静注过快时,可出现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不宜与氨基糖昔类抗生素配伍应用,因更易引起听力减退。
13.孕妇禁用。小儿慎用。
3.托拉塞米
【特点】
作为新一代高效髓袢利尿剂,与其他利尿剂相比,托拉塞米注射液具有以下优点:
(1)起效迅速:静脉用药10分钟即可起效,达峰时间为1~2小时。
(2)作用持久:体内半衰期为3.8小时,作用持续时间长达5~8小时。
(3)量效关系稳定:在相当大的剂量范围内可保持良好的量效关系。
(4)适应证广泛:适用于治疗发生于多种组织多种原因所致的中重度水肿、急慢性心力衰竭,防治急慢性肾衰,治疗肝硬化腹水、脑水肿以及急性毒物和(或)药物中毒,以及抢救原发性高血压危象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急重症。
(5)疗效好:可充分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6)安全性和耐受性好:通过肝肾双通道代谢,80%经肝脏代谢,20%以原形经肾脏排泄,有效减轻了肾脏负担和药物蓄积。其独特的醛固酮拮抗作用,使K+等电解质排泄量明显减少,临床上对Mg2+、尿酸、糖和脂类无明显影响。长期应用不易产生利尿抵抗,患者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眩晕、疲乏、食欲减退、肌肉痉挛、恶心呕吐、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便秘和腹泻;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发生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治疗初期和年龄较大的患者常发生多尿,个别患者由于血液浓缩而引起低血压、精神紊乱、血栓性并发症及心或脑缺血引起心律紊乱、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或昏厥等,低血钾可发生在低钾饮食、呕吐、腹泻、过多使用泻药和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个别患者可出现皮肤过敏,偶见瘙痒、皮疹、光敏反应,罕见口干、肢体感觉异常、视觉障碍。
【禁忌症】
肾功能衰竭无尿患者,肝昏迷前期或肝昏迷患者,对本品及磺酰脲类过敏患者,低血压、低血容量、低钾或低钠血症患者,严重排尿困难(如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