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中医方剂名。出自《
医林改错》卷上。具有活血逐瘀,破症消结之功效。主治积聚
痞块,痛不移处,卧则腹坠,及
肾泻、久泻由
瘀血所致者。症见膈下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久泻不止。临床常用来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卟啉病、
糖尿病、
宫外孕不孕症等属于血瘀气滞的病症。
灵脂(炒)二钱(6g)、当归三钱(9g)、川芎二钱(6g)、桃仁(研泥)三钱(9g)、丹皮二钱(6g)、赤芍二钱(6g)、乌药二钱(6g)、元胡一钱(3g)、甘草三钱(9g)、香附一钱半(4.5g)、红花三钱(9g)、枳壳一钱半(4.5g)。
本方证系因
肝郁气结,瘀血阻滞所致。方用红花、
桃仁、五灵脂、赤芍、
牡丹皮、延胡索、
川芎、当归
活血通经,
行瘀止痛;香附、乌药、枳壳调气疏肝。与血府逐瘀汤相比,本方
活血祛瘀之品较多,因而逐瘀之力较强,止痛之功更好。至于本方中之甘草所以用量较重,一则是取其调和诸药,使攻中有制;二则是协助主药以
缓急止痛,更好发挥其活血止痛之能。
1、在中医看来,膈下逐瘀汤是治疗膈下瘀阻
气滞之证的常用方,主要以膈下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久泻不止为辨证要点。
1、《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方中当归、赤芍、川芎养血
行血为君;桃仁、红花、灵脂、
丹皮破结散瘀为臣;香附、乌药、枳壳、
元胡行气止痛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合,共奏祛瘀消痞之之效。”
2、《医林改错注释》:“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药
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伤阴血;丹皮
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配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尤其川芎不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居多,使气帅血行,更好发挥其活血逐瘀,破膈下逐瘀汤消结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