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强迫症
一类神经强迫症性障碍
它是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强迫症性障碍。观念是以刻板形成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这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为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临床表现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由于强迫症状的出现,患者可伴有明显不安和烦恼,但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①强迫观念为主无明显强迫行为及②伴有显强迫行为两类。强迫观念为主者包括强迫想法,想象和冲动;强迫行为指重复出现的仪式动作,这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并不适合心理治疗。 
疾病本质
强迫症是当患者把一些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当做不正常的东西而极力摆脱并产生强烈的痛苦的心理冲突,并进入恶性循环,形成强迫性对立思维。
简单的说:强迫症=正常的心理现象+摆脱。
强迫症的治愈=放弃“摆脱”=接纳正常的心理现象=为所当为。
禅宗有个故事恰好在说明这个问题:
禅宗五祖考量弟子们的才智,就让他们各自学一首偈语。大弟子说: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勤勤常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不以为然。后来的六祖惠能说:菩提本无树,心非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深以为然,便将衣钵传给惠能。其中大弟子所要表达的含义是:心灵是神圣的,不可有丝毫的私心杂念,要时时刻刻地“斗私批修”。惠能的意思是:大脑的功能不是理想的东西,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所能想的,能感受到的都是正常的反应,有些是痛苦的,但绝不能像尘埃那样去扫掸。企图去扫的结果必然是失望以及绝望。
大弟子的作为恰好是神经症、强迫症的产生条件。惠能的作为才是正常人或治疗强迫症的条件。
正常人从不为睡眠做任何努力,只是出于习惯卧床而已; 失眠症患者天天为睡好觉,想方法设法去陷入恶性循环。
强迫症治疗的着眼点应放在体验上,而非说理上。即去做,去指导他做。通过做完成体验,通过体验达到领悟。体验后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神经症的治疗靠直接经验而非间接经验。
有一位女士终日惶恐不安,她的烦恼是自己头脑中总有企图杀人的念头,害怕这种念头真的会产生杀人的联想并伴随着极端的恐惧和痛苦。此女士所患疾病叫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在强迫症中还有强迫性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等。
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强迫症的本质:“一个人自相搏斗”,由于自相搏斗的内在冲突不断延续,强迫症也不断扩展,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渊。
疾病症状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
强迫症状括:
强迫思维 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
②强迫行为 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等。
强迫和焦虑就像一对双胞胎一样,强迫症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焦虑症状。
强迫症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患者明知强迫症状不对,可无法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发生,患者只好去想、去做。这个特点称之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2、患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强迫的意识和冲动来自于自我,而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自己的想法。
新得病的强迫症患者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如果患者患病时间较长,那么他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强迫症状,因此自我的强迫和反强迫变得不那么强烈。这是诊断强迫症的关键点。因为从临床上看的话,有一些不典型的强迫症患者,发病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精神病性的症状,诊断可能会因此被误改为精神分裂症。因此,及时识别强迫症状的特点,并加以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一种广义的强迫障碍介绍给大家了解一下,叫做强迫谱系障碍,这一类的疾病具有类似的特点: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观念和/或行为,症状反复出现而且难以控制。包括:强迫型人格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疑病症人格解体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拔毛癖),成瘾行为病理性赌博强迫性性行为强迫性购物、网络成瘾
疾病特点
强迫症与一般的烦恼的区别在于:烦恼仅仅是单纯的烦恼,而强迫症则是企图消除根本不可消除的烦恼而产生更大的烦恼。也就是说强迫症是双重的烦恼。
精神科专家指出:长期以来一致认为强迫症治疗困难,60年代前,强迫症愈后不良,直到1966年Meyer报告2例强迫症用行为治疗取得成功,情况才开始改变,1971年Rachamn创造一种治疗方法,称为”暴露结合应答预防法”(Exposure with response prevention),成为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据Foa等(1985)的资料采用这种方法治疗200多例强迫症,65--75%得到好转,随访时保持良好。
心理原因
心理专家认为强迫症的出现主要还是源于患者的内心环境,那么是什么心理环境诱发了这种以不合理思维和异常行为为表现的精神心理疾病呢?
一.恐惧无自信之心
在现实的危险前产生恐惧感是人之常情,如果不恐惧可能反而有问题。但有些人会将原本正常的恐惧进行夸大,制造出大量想象的恐惧。他们往往会不停地想象着自己面临恐惧的情景,预演的都是失败、受伤害的情景。
很可能到时候什么也没有发生,但一切都已经在当事人的头脑中发生过,并带来了相当的痛苦。他们可能对细菌恐惧、对杀人恐惧、对死亡恐惧、对艾滋病恐惧等等。我们处处可以看到那颗因为恐惧而不安的心。因为恐惧,他们的生活变得危机四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还在很大程度上为包括强迫症在内的神经症的出现创造条件。
二.难以自控的焦虑
有些患者总是莫名其妙地产生出一些令自己焦虑的想法(如怕自己被病菌感染等),于是开始利用某些思维去对这些焦虑想法进行中和,这就造成致焦虑性的强迫思维的出现。
另外,有些人为了减少焦虑情绪,而衍生出了强迫行为,如通过反复洗手来减轻污染感的情况以及通过多次检查来避免疏漏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例证。另有一些人,表现为旨在减轻焦虑的精神仪式、认知仪式,这在患者有意遏止伤害性想法时比较常见,是患者用来缓和焦虑的随意行为。
表现症状
白领强迫症典型症状
1.无法控制自己总爱熬夜
下班后本来挺累的,但是回家后困倦感就变成了亢奋,便开始上网、看小说、看电影、玩游戏,然后无法自拔。玩游戏的时候总是想着下一局就是最后一局,看连续剧则想着看完这集就睡觉。结果每次都食言,越夜越兴奋……其实,这正是很多白领患上“晚睡强迫症”者的共同特点。工作所迫、生活习惯所致、缓解压力的需要、打发时间等,是他们给自己找的“晚睡晚起”的理由。
2.总是怀疑自己有问题
每次出门前都“一步三回头”,总是怀疑门没锁好;经常已经走到小区门口,又爬上楼梯跑回去打开所有的门,逐个检查一遍,再锁一遍。有时候和朋友出去吃饭,走到餐厅门口突然想起车门是不是没锁,又神经兮兮地返回去查看。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否就要看心理医生呢?
3.多次重复无意义行为
手机24小时不离身,尽管开着铃声,但每隔几分钟就要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唯恐漏掉了短信、电话;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网页几秒钟刷新一次,不放过任何一点更新;经常毫无原因地重复同样的话语几次;反复洗手,每次都要花好长时间……这些强迫行为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出现。
案例简述心理强迫症的表现:
患者情况:蒋某,湖北籍,女,36岁,已婚,大学老师。
蒋某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没什么文化,一次偶然曾看过父母做爱的样子。后来长年跟着亲戚长大,一直依赖都伴有自卑情绪。从初中起,蒋某对人的两性关系特别敏感,不敢正眼直视男生,与男生交流会出现见、紧张心跳加快、脸红、发抖的现象,渐渐的竟然出现恐惧亲密家人外的几乎所有人,极力回避与性有关的问题但又控制不住偷偷观看相关的知识。并且常常幻想与生活无关的问题,渐渐的使自己的思维难以控制,情绪烦躁不安。
在读高中的期间有一次被某位男老师发现看黄色作品,这个老师以后就常以辅导课外学习为名与蒋某私自相处,后来竟发展为发两性关系,两人性关系持续数年,但却一直未被外人发现,对此蒋某有强烈犯罪感,自己强烈的自卑感和罪恶感使自己无法自拔。成年后对该老师感情复杂,自己的心理也变得尤为复杂。
后来蒋某结婚后性生活压抑,与丈夫性生活不和谐。但患者自己还是比较渴望治疗,甚至在患者上大学学习的是心理学专业,但一直多年来自己多次的尝试和多方求治都没有使情况有明显好转。患者又出现了无法中断思考,令其精神痛苦不堪。
疾病分类
强迫症的一般问题临床上,将强迫症分为两类,即强迫观念为主无明显强迫行为和伴有显强迫行为者。强迫观念为主者包括强迫想法,想象和冲动;强迫行为指重复出现的仪式动作。但是这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并不适合心理治疗。
强迫症分很多种,比如:抑郁强迫症压力强迫症手机强迫症等等。
心理模型
强迫症的心理模型
1.强迫想法和焦虑有关。
2.强迫行为(外显的或隐匿的)是随意行为,旨在减轻焦虑和不适。但焦虑减轻导致强迫被强化。
3.为了防止发生强迫想法和焦虑,症人常有回避行为,但回避行为阻止了对焦虑想法和暴露。根据上述心理模型。治疗策略应当是促进症人对恐惧刺激的暴露,同时又鼓励他们会议上暴露的仪式和认知回避而不易发现,这就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和评估。
治疗方法
暴露结合应答预防的步骤
1.仔细考虑对一切以往回避的情境进行暴露。
2.对恐惧刺激和想法的暴露进行指导。
3.仪式动作和回避行为,即反应预防。暴露的实施和反应预防的细节都要考虑并和病人事先讨论,示范,自我练习都可采用以促进治疗实施。
无外显强迫行为和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治疗更困难一些,基本原理相似,只是精神仪式和认知回避不易认识,也更维干预,治疗方法的两种,其一称为”习惯化训练”,另一种称为”思维停止法”,这两种方法实施时还有很多具体细节要注意考虑。
疾病危害
强迫症源于某些猛烈的精神身分,强而不平衡型的人易得本病,其性情客观、任性、暴躁、好胜、自制本领差,多数患者具备精神亏弱性情,自幼怯懦怕事、怕出错误、对自己缺少信念,遇事非常谨慎,反复思惟,过后不竭嘀咕并屡次查抄,总但愿到达精美绝伦。
强迫症患者可表现为强迫疑虑、强迫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峙思惟。强迫症的疑虑指患者对本身的举动是否精确,发生没必要的疑虑。
强迫回忆是指患者对本身作过的事,或可有可无的事反复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是指患者对日常毫无意义的事变得反复思虑不能节制,强迫性对峙思惟是指当呈现一种观点时会不禁自主地呈现另外一种对峙的观点,危害很大。
疾病预防
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采取“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这是预防的关健。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4 17:56
目录
概述
临床表现
疾病本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