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舄,汉语二级字,读作舄(xi或què),其本义为重木底鞋或鸟名。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未集下】【臼字部】舃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6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思积切,音昔。《博雅》舃,履也。《释名》复其下曰舃。舃,腊也。行礼久立地,或泥湿,故复其末下,使乾腊也。《古今注》舃以木置履下,乾腊不畏泥湿也。天子赤舃。《诗·豳风》赤舃几几。《传》赤舃,人君之盛履也。
又《小雅》赤芾金舃。《注》舃,达履也。《疏》履之最上达者也。舃有三等,赤舃为上,冕服之舃。下有白舃,黑舃。《左传·桓二年》带裳幅舃,衡紞紘綖,昭其度也。《注》舃,复履。《疏》谓其复下也。
又大貌。《诗·鲁颂》松桷有舃。《传》舃,大貌。
又《班固·典引》舃奕乎千载。《注》舃奕,光曜流行貌。
又草名。《尔雅·释草》马舃,车前。《疏》马舃,一名车前,一名当道。《庄子·至乐篇》生於陵屯,则为陵舃。陵舃得郁栖,则为乌足。《注》陵屯,阜也。言物因水成而陆产,生於陵屯,化作车前,改名陵舃也。一名泽舃,随燥湿变也。
又与磶同。《何晏·景福殿赋》玉舃承跋。《注》舃与磶同。广雅曰:磶,礩也,言以玉礩承柱之跋也。 亦与潟同。《前汉·沟洫志》终古舃卤兮生稻粱。《注》师古曰:舃卤,卽斥卤也。谓咸卤之地也。《王融·策文》舃卤可腴。
又《广韵》《正韵》七雀切《集韵》七约切,𠀤与鹊同。鸟名。《说文》䧿也。
又《集韵》闼各切,音托。大貌。诗松桷有舃,徐邈读。
又《韵补》履舃。亦叶音鹊。《陆云·逸民赋》相彼宇宙,方之委舃,夫岂不休,而好是冲漠。《注》委舃,犹弃屣也。磶原字从舃,不从舄。
参考资料
.学问网.
康熙字典.汉典.
.千篇国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09 10:58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