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寺舍利塔,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位于河北省
衡水市景县城内西北角的开福寺内。原有寺院建筑已毁,仅塔犹存,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据碑文记载,塔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后经历代重修。
历史沿革
开福寺舍利塔始建于北魏高宗兴安年间,齐、隋、宋等都有较大维修,现存古塔为宋代风格。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曾登塔游览,留诗二首。
建筑格局
开福寺舍利塔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十三层,八面棱柱体高63.85米,底座周长50.1米。塔基铺巨石成台,下有一深井,疑似地宫。砖砌塔体,每层外檐均施砖仿木斗拱,一层下檐形式为五铺做出双下昂,为清代重砌,式样已改变;其他形式均为五铺做出双杪。一层、十层斗拱不出斜拱,二层、六层靠转角铺做之补间铺做出斜拱,三至五、七至九、十一、十二层每面正中补间铺做出斜拱。每层外檐屋面均由砖叠涩而成。一至六层回廊两侧墙上施斗拱支平棋,现多残毁。塔内每层内砌环形走廊,与四面洞户相通。层间有阶梯盘旋而上,可达顶层。塔顶装有铜铸葫芦,高2.05米,葫芦下有铁刹网罩托,高3.3米。刹网与洞户被天风鼓荡,作浪涛声,故有“古塔风涛”之说。
文物遗存
开福寺舍利塔塔顶铜葫芦里发现明朝木版复经3卷,共9册,包括《大乘妙法莲花经》7册、《大乘诸品经咒》1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1册,还有一尊长20厘米、宽11.5厘米、高12厘米的释迦牟尼卧式铜佛。塔顶有铜质葫芦,高2.05米。
文物价值
开福寺舍利塔建筑年代久远,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及无数次大小地震、水灾考验,仍矗立在华北平原,与沧州狮子、正定菩萨并列为河北三大名胜古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建筑结构形式一八角简体结构为抗震研究及现代建筑结构造型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科技发展水平。
保护措施
1956年7月9日,开福寺舍利塔被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3年春,河北省政府拨款对开福寺舍利塔进行了维修,重点修复了十至十二层及塔顶。
1982年7月23日,开福寺舍利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开福寺舍利塔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开福寺舍利塔位于河北省景县城内西北角的开福寺内。
乘坐衡水市内公交113路至景州塔站下车,步行540米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