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洁
中国当代蒙古族诗人
舒洁,中国当代著名蒙古族诗人,上个世纪80年代以长诗《顿悟》、《国际歌》、《祖国颂》、《卡萨布兰卡》蜚声诗坛。1958年9月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先后就读于大连陆军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曾任《青年文学》编辑,《新世纪诗刊》主编。作品入选《中国二十世纪纯抒情诗精华》、《世纪末的花名册》等诸多选本
人物简介
著有诗集《圣洁的裸露》、《时光的挽留》、诗歌选集《心灵的故园》,长诗选《蓝色的祝祷》、长篇小说《美丽与沉沦》等。舒洁认为,一个诗人真实的心灵形态是在行走与怀念之间,他可能会被孤寂围困,但不会失去谛听与歌唱。一个温暖的冬日,舒洁在北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读您的诗选《心灵的故园》,我发现其中有很多诗歌是写给母亲的,如《北望锡盟》、《高原上的心灵》等,在您的写作中,母亲对您的影响是什么?
经历
舒洁:4年前的这个时节,我失去了母亲。我始终笃信,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第一个引导我们的人。说到影响,母亲之于我,她真实的形象是一棵扎根故园的沉默的树木。在我远行异乡的30年时间里,母亲都是凝望着我的;若我短期回到故乡,母亲就是仁慈的庇护,在她的身边,我总会获得心灵的安宁。有一个细节非常令我震撼,母亲生前对我说,我到上海,她看上海的天气预报;我到海南,她看海口的天气预报。我们听过《薛苞认母》的故事,说慈乌返哺,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然而,世事纷繁,我们常在路上,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呢?母亲爱我们和我们爱母亲,是不可比的。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惟有母亲这个意象是不朽的,这是我的观念。
记者:对我们来说,每个人的母亲都是具象的,那是一点一滴形成的记忆。读《北望锡盟》,在您诗意的描述中,我看到了一位蒙古族母亲鲜活的形象。
舒洁:不错,那是一首我与母亲在心底对话的诗歌,写作时间是1996年夏天,在海口。在同一个时间,我还写作了思念母亲的随笔《在诗歌中怀念》。几十年来,母亲给了我巨大的精神支撑。她出生于贡格尔草原一个蒙古族世家,那片草原的一个部分在锡林郭勒,另一个部分在克什克腾。我承认,那是一个让我深深依托的背景,那里有蓝色的草原湖泊达里诺尔;有传奇般的西拉沐伦河;有巍峨壮观的阿斯哈图石林。说到底,那里就是母亲,是我用心灵之语倾诉赞美的圣地。即使在母亲故去后,只要我置身贡格尔草原,我就能够感受到母亲的气息。正如您所说,那是母亲鲜活的形象,她无所不在。
(未完、全文见《金融时报》2007年1月26日第12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10:23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