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教师
叫学生在舞台表演的老师
舞台教师是一种教学生在舞台表演的老师,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职业
专业发展
新课程倡导教学生活化、学习合作化、思考探究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以往教学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在课程改革中,课改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可见,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实现专业发展是保证课程改革成否的关键因素。
在目前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中,仅仅上好课还不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志,课堂不是教师的唯一舞台。
“自己”的课程
在备课时,即要备一节教学内容时,把教材内容正过来、反过来看了若干遍,总觉得内容似乎很散,与旧教材相比,教学重点不是非常明显,而且有种难以组织教材内容的感觉,不知教学时究竟组织到何种程度才算达到了教学目标。其实,这正是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
即新课程摆脱了束缚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桎梏,课程空间能让教师尽情展示自己的教学智慧,而不必像过去,必须要在完成一系列的课堂设定目标后,才能谈得上思考自己的创造才能的发挥。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新课程目标无疑是对教师心灵劳动的一次真正的解放。新课程给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提供了舞台和空间。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这里所指的“自己的课程”,是指教师在兼顾新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自己设计、开发的个性化课程。比如以教师具有的某些特长为出发点编制的师本课程(不仅仅是校本课程),以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在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趋向等方面的特点为出发点设计的生本课程。
在具体的新课程实践中,教师还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创设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正如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劳伦斯·斯滕豪斯教授认为的,课程实施应遵循五项基本原则:“课堂上应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应秉持中立准则;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讨论而不是讲授;教师要保护不同观点;教师应对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标准承担责任”。依据这五项基本标准来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课程”,可以使新课程日益开放并更具有创造性。
“活用”的教材
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受应试教育和中考、高考升学率的影响,教师被剥夺了按照自己的内在尺度从事教育实践的权利。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只需照本宣科,而不必进行思考和改进;只需墨守成规,而不必实验新教法;只需接受别人产生的知识,而不必有个人的创造。此时,教师不必有什么创新,也不提倡教师有自己的思想。其结果,教师天天进课堂,却对教学缺乏理解和探索;天天面对学生,却不能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天天面对教材,却不能创造性地设计;天天面对困惑,却习以为常,不去思考和解决。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已经不全是由知识构成的体系,而应理解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一种“文化中介”。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将不是“教教材”,学生也不是“学教材”,而是要“活用”教材来促进学生发展,教会他们学习,发展他们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对教材的“忠实取向”,不能局限在教材的知识范围内组织教学,而是要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恰当地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内容,处理好教材的详略。尤其在课前准备中,最好能准备些体现学科的人文方面的资料给学生,加强人文教育,使学生更加热爱教师所教学课。
“展示”的课堂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好奇又好表现自己。在教学中,若能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在进行每节课教学时,借鉴竞赛的形式或学生自制课件进行新课教学或巩固旧知识,效果都明显好于平铺直叙的教学过程,学生的积极性明显调动起来,且教学效果更佳。
为了能在课堂上有所表现,学生们会主动在课前主动自学,甚至主动在平时有意识地阅读、记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由此也刚好证明了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实际上这些课内课外学生自己看书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小剧等此类活动,可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创设富有情趣的多种教学活动情境,创设饶有兴味、探究性强的问题情境,创设多向交流、互促共进的活动情境。在这些“展示的课堂”中,由于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些平时不起眼的、教师心目中所谓的“差生”(即潜能生),往往会在课堂上有不凡的表现,令他们课堂上找到了自信。
在新课程轻松、和谐、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将1+1=2所能体现和估量的。因为在新课程“展示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始终处于一种开放性的、动态的、生长性的状态中。课堂知识既包括了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经验,同时也包括了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而且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知识的概念比通常理解的范围要大了许多。
“有新意”的评价
当前,中国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其他学科一样,是一味依赖考试。实施新课程,“评价必须改,评价不改一切都会落空”。评价改革不可能等研究好了再进行。从可行性方面考虑,是否可以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参考,在学生地理素质习得的综合评价方面,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以及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应重于结果性评价。
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还应关注其学习能力的多种表现,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发展。在评价方式上,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项目评价、平时活动化作业成绩、课上提问或小测验成绩、期末测验成绩、课堂笔记成绩、学生自评、小组合作评价、学生成长记录等。在考核方式上,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如闭卷考试: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落实;开卷考试:侧重于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资料分析、推理判断等基本技能的应用,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展示舞台
要信任、培养教师
学校领导不能搞“一言堂”,要权力下放,要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安排他们担任各项学校的管理工作,使他们了解学校对他们的重视,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使他们在工作中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水平。在展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激发创新热情,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在教师管理中,校长要充分信任教师,放手让教师自己干,变教师工作的“他律”行为,为“自律”行为,使教师产生内驱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从每个教师的思想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地进行细致的诱导启发,提高他们的内在精神动力。凡是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教师,积极向党支部推荐,吸收他们入党,并安排他们担任教研组长等工作。逐步焕发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以追求上进、比贡献、比进步的荣誉感。使他们自愿的做好本职工作,形成一种巨大的工作合力。
让教师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事业上的成功所指的范围很广,在教学效果、教育成效、班级管理、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取得成功,是最直观上的成功。校长要在教师的工作中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经常鼓励教师大胆开展教学工作,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创设一些教学研究活动,制订多一些的目标,让教师步步实现目标,多制订一些激励机制,不能让教师感到工作的枯燥,实行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为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导向。并加强学习与培训,促进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每学期进行优质课、示范课、实验课等活动,尽量让每位教师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学校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如每学期我们都组织教师在总结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对各年级各学科成绩的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毕业生的毕业率、三好学生的上升率、后进生的转化率、学生的近视率、体育达标率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发动教师认真讨论,使学校工作的目标真正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起端,成为教师的能力方向,成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纽带,成为制定实施具体计划和评估工作成效的标准的依据。
这样也就把学校大小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校总体目标变成了教师的具体行动。在发动教师参与目标管理时,由于发扬了民主,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因而达到心理认同,大家都能齐心合力,为实现各种目标而勤奋工作。
事业上的成功还包括教师的升职和升级。升职和升级是对教师工作的最有力的肯定,校长要在教师的晋升过程中给予全心全意的帮助,绝不能在这方面设置门槛。对教师的升职和升级,给予支持和帮助。如每年教师的评职称,组织几位有经验的教师帮忙,指导参评教师的实际操作,使每年的参评教师都能顺利地晋升,这使已升级的和未升级的教师都十分感激。总之要让每位教师感到跟着你没错、有奔头才行。
生活上给予教师积极的支持
每个人生都可能出现挫折,作为学校领导如果漠视不理的话,无疑是工作上的失误,生活上的关心最易感化人,教师会认为是学校对他的尊重,也会认为是对他取得成功的认可,即使微不足道的一些经济援助也会让他感激涕零。校长应把关心教师生活问题置于重要的工作日程之中,万不可忽视。如教师的住房问题、家庭问题、有病住院、节假日慰问、婚丧嫁娶、子女上学、就业问题,文化生活等都属于学校领导进行感情投入的一项重要工程。
领会知识
教师要做好导演兼演员,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有必须的专业水平、渊博的知识。课堂上能够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第二:教师须不要顾忌自己的身份,不仅要演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英雄忠臣,而且也要演跳梁小丑、叛徒汉奸、乱臣贼子。这样才能再现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的领会所学知识。
第三:要充分备课,无论多么渊博的教师,课前也需认真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如此,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舞台上来,让他们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14 11:26
目录
概述
专业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