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即个人所从事的服务于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职业分类
分类
根据
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定义:职业包含十个方向(生产、加工、制造、服务、娱乐、政治、科研、教育、 农业、管理)。
细化分类有90多个常见职业,工人、农民、个体商人、
公共服务、知识分子、管理、军人。
第一产业:粮农、菜农、棉农、果农、瓜农、猪农、豆农、茶农、牧民、渔民、猎人等。
第二产业:瓦工、
装配工、注塑工、折弯工、压
铆工、投料工、物流运输工、普通
操作工、喷涂工、
力工、
搬运工、
缝纫工、司机、木工、电工、修理工、普工机员、屠宰工、清洁工、杂工等。企业制造多用
黑领、蓝领来表示。
第三产业:公共服务业(大型或公办教育业、政治文化业、大型或公办医疗业、大型或公办行政、管理业、管理人员、军人、
民族宗教、公办金融业、公办咨询收费业、公办事务所、大型粮棉油集中购销业、科研教育培训业、公共客运业、通讯
邮政业、通讯客服业、影视事务所、声优动漫事务所、人力资源事务所、发行
出版业、公办旅游文化业、
文员白领、家政服务业)、个体商人(服务)业(座商),(盲人中医按摩业、个体药店、个体外卖、个体网吧、售卖商业、
流动商贩、个体餐饮业、
旅游住宿业、影视娱乐业、维修理发美容服务性行业、个体
加工业、个体文印部、个体
洗浴业、回收
租赁业、流动副业等);综合服务业(
房地产开发、宇宙开发业)。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基本特点
社会分工是
职业分类的依据。在分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上,
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劳动的支出形式都各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各种职业之间的区别。
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其划分职业的标准有所区别。
职业特征
职业是人类在
劳动过程中的分工现象,它体现的是劳动力与劳动资料之间的结合关系,其实也体现出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劳动产品的交换体现的是不同职业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这种劳动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无疑是
社会性的,他们之间的劳动交换反映的是不同职业之间的
等价关系,这反映了
职业活动职业
劳动成果的社会属性。
2、职业的规范性。
职业的规范性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职业内部的规范操作要求性,二是指
职业道德的规范性。不同的职业在其劳动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操作规范性,这是保证职业活动的专业性要求。当不同职业在对外展现其服务时,还存在一个伦理范畴的规范性,即职业道德。这两种规范性构成了职业规范的内涵与外延。
3、职业的功利性。
职业的功利性也叫职业的
经济性,是指职业作为人们赖以谋生的劳动过程中所具有的逐利性一面。职业活动中既满足职业者自己的需要,同时,也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把职业的个人功利性与社会功利性相结合起来,职业活动及其职业生涯才具有生命力和意义。
4、职业的技术性和时代性。
职业的技术性指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
技术要求,每一种职业往往都表现出一定相应的技术要求。职业的时代性指职业由于科学技术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变化导致职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性。
职业相关
第二,与职业的内在属性相关,强调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与社会伦理相关,强调创造
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
第四,与个人生活相关,强调物质生活来源,并涉及满足精神生活
西方职业的划分
根据
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的理论,在国外一般将职业分为三种类型:
(1)按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这种
分类方法把工作人员划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
蓝领工作人员两大类。白领工作人员包括: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农场以外的经理和
行政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办公室人员。蓝领工作人员包括:
手工艺及类似的工人、非运输性的技工、运输装置机工人、农场以外的工人、服务性行业工人。这种分类方法明显地表现出职业的
等级性。
(2)按心理的
个别差异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
霍兰德(John Holland)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
匹配理论,把
人格类型划分为六种,即现实型、研究型、
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与其相对应的是六种
职业类型。
(3)依据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较为普遍,以两种代表示例。其一是国际标准
职业分类。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至细分为四个层次,即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1881个。其中8个大类是:
①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
③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
④销售工作者;
⑤服务工作者;
⑥农业、牧业、林业工作者及渔民、猎人;
⑧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提高国际间职业
统计资料的
可比性和国际交流。其二是
加拿大《
职业岗位分类词典》的分类。它把分属于
国民经济中主要行业的职业划分为23个主类,主类下分81个子类,489个细类,7200多个职业。此种分类对每种职业都有定义,逐一说明了各种职业的内容及从业人员在普通教育程度、职业培训、
能力倾向、兴趣、性格以及体质等方面的要求,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中国职业的划分
中国
职业分类,根据中国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第一种: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1982年3月公布,供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该《标准》依据在业人口所从事的
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即8大类、64中类、301小类。其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是:第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二,国家机关、
党群组织、
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第三,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商业工作人员;第五,服务性工作人员,第六,
农林牧渔劳动者;第七,生产工作、运输工作和部分
体力劳动者;第八,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在八个大类中,第一、二大类主要是
脑力劳动者,第三大类包括部分脑力劳动者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四、五、六、七大类主要是体力劳动者,第八类是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二、第二种: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
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4年发布,并于1985年实施的《国民经济
行业分类和代码》。这项标准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分类,即按其所属行业分类,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门类共13个:
(1)农、林、牧、渔、水利业;
(2)工业;
(4)建筑业;
(9)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
(13)其他行业。
三、第三种: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中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8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第二大类
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
第三大类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
第四大类
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
第五大类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
第六大类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
第七大类
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第八大类
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种类,1个小类,1个细类。
这三种分类方法符合中国国情,简明扼要,具有实用性,也符合中国的职业现状。
其他分类方式
根据不同标准的职业,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
从行业上划分,可分为一、二、三产业;
从工作特点上划分,可分为务实(使用机器、工具和设备的工种)、
社会服务、文教、科研、艺术及创造、计算及数学(钱财管理、资料统计)、自然界职业、管理、一般服务性职业等10多种类型的职业。
每一种分类方法,对其职业的特定性都有明确的解释,这对我们更好的掌握某一职业的特点,去选择适合自身职业有指导作用。
主要区别
有关“职位”(Professional Position)、“工作”(Job)、“职业”(Occupation)和“职业生涯”(Career)这几个词的含义在理论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争议,不过我们可以大致将它们定义如下:
从经济的观点来看,职业生涯就是个人在人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和角色,它们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相联系,是个人接受培训教育以及职业发展所形成的结果。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
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
适应能力,表现为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拥有职业兴趣将增加个人的
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知遇网根据颇具权威的
霍兰德职业兴趣分类方法,将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常规型、艺术型、实践型、研究型、社会型、管理型。
职业兴趣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在生涯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与个人的个性、自身能力、实践活动、
客观环境和所处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职业规划对兴趣的探讨不能孤立进行,应当结合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因素来考虑。了解这些因素,有利于深入认识自己,进行职业规划。
但不管人的兴趣是什么,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人们需要什么也就会对什么产生兴趣。由于人们的需要包括
生理需要和
社会需要或
物质需要和
精神需要,因此人的兴趣也同样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人的生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一般来说是暂时的,容易满足。例如,人对某一种食物、衣服感兴趣,吃饱了、穿上了也就满足了;而人的社会需要或精神需要却是持久的、稳定的、不断增长的,例如
人际交往、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对
社会生活的参与则是长期的、终生的,并且不断追求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
有的人兴趣和爱好的品味比较高,有的人兴趣和爱好的品味比较低,兴趣和爱好品味的高低会受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优劣的影响。例如,一个人个性品质的高雅,会对公益活动感兴趣,乐于助人,对高雅的音乐、美术有兴趣;反之,一个人个性的低级,会对占小便宜感兴趣,对低级、庸俗的
文艺作品有兴趣。
2、个人认识和情感
兴趣不足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同样,如果一个人缺乏某种职业知识,或者根本不了解这种职业,那么他就不可能对这种职业感兴趣,在职业规划时想不到。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
例如,有的人对集邮很入迷,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它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丰富,就越投入,越情感专注,越有兴趣,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并有可能成为他的职业生涯。
3、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对每个人的
心理发展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个人职业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社会化特征,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其
职业兴趣的形成具有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大多数人从幼年起就在家庭的环境中感受其父母的职业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形成自己对
职业价值的认识,使得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不可避免地带有
家庭教育的印迹。家庭因素对
职业取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择业
趋同性与协商性等方面。
一般情况下,个人对于家庭成员特别是长辈的职业比较熟悉,在职业规划和
职业选择上产生一定的趋同性影响,同时受家庭群体职业活动的影响,个人的生涯决策或多或少产生于家庭成员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兴趣有时也受遗传的影响,父母的兴趣也会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
4、受教育程度
个人自身接受教育的程度是影响其
职业兴趣的重要因素。任何一种社会职业从客观上对从业人员都有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而个人本人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受教育的程度。一般意义上,个人学历层次越高,接受职业培训范围越广,其
职业取向领域就越宽。
一方面,
社会舆论对个人职业兴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导向、
传统文化、
社会时尚等方面。政府
就业政策的宣传是主导的
影响因素,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模式也往往制约个人的职业选择,而社会时尚职业则始终是个人特别是青年人追求的目标。如当前
计算机技术和旅游事业都得到较大发展,对这两个职业有兴趣的人也增加得很快。
另一方面,兴趣和爱好是受社会性制约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层次的人,兴趣和爱好都不一样。
职业需求是一定时期内用人单位可提供的不同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总
需求量,它是影响个人
职业兴趣的客观因素。职业需求越多、类别越广,个人选择职业的余地就越大。职业需求对个人的职业兴趣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在一定条件下,它可强化个人的职业选择,或抑制个人不切实际的职业取向,也可引导个人产生新的职业取向。
最后,年龄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也会对人的兴趣产生直接影响。就年龄方面来说,少儿时期往往对图画、歌舞感兴趣,青年时期对文学、艺术感兴趣,成年时期往往对某种职业、某种工作感兴趣。它反映了一个人兴趣的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在转移。就时代来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也会对人兴趣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
职业生涯是贯穿一生职业历程的漫长过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确立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
个人发展与
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地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3) 、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限
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限,划分为短期规划、
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
短期规划,为五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当下的
职业目标,规划完成的任务。
中期规划,一般为五年至十年,规划三年至五年内的目标与任务。
长期规划,其规划时间是十至二十年以上,主要设定较长远的目标
职业规划也称
职业生涯设计,它是指一个人对一生的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进行设计和规划。划分包括选择什么职业,在什么组织和地方从事这个职业在这个职业队伍中担任什么角色,在个人一生的
发展阶段的
职业变更以及为实现
职业设计接受的各种教育和培训。
职业机构可以接受求职者或
用人单位的委托,帮助求职者对自己或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进行职业生活设计。
职业规划必须考虑的因素:
1、个人自身的因素
2、所在组织所提供的发展条件的因素
职业规划作用:
1、确认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并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新职业
此次发布的新职业中,既有数字化
技术发展催生的新职业、企业
高质量发展孕育出的新职业,还有
绿色发展理念和
食品安全要求涌现出的新职业,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派生出的新职业。
2024年7月31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9个新职业、28个新工种信息,其中包括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网络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