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天气预报,是指为保障航空器起飞、着陆和空中飞行的安全而制作的天气预报。组织和实施飞行的重要依据。它比用于日常生活的天气预报在内容、时间和定量方面要求更细、更高。根据飞行任务的地区范围可分为机场天气预报、
航线天气预报、区域天气预报等。按预报的有效时段可分为
临近预报(亦称“现时预报”,即未来3小时内的天气预报)、短时预报(即未来6、9、12或18小时内的天气预报)、短期预报(未来24〜48小时的天气预报)等。预报内容主要有:云量、云状、云底高(必要时指出云顶高)、风向、风速(地面的、空中的)、能见度(水平的、垂直的)、空气温度、天气现象(雾、雪、风沙、雷暴等)以及飞机颠簸、飞机积冰、
低空风切变等。航空气象中心、台、站负责编制并按规定时间发布定时天气预报,其中含有预报的有效起止时间。此外,气象台、站还发布不定时的天气预报(如订正预报或危险天气警报等)。飞行人员、飞行指挥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在航空器起飞前要了解、研究天气实况和天气预报,以便在飞行过程中正确应付可能遇到的复杂气象情况。
基本介绍航空天气预报,是专为航空服务的天气预报。内容主要有风、云、能见度、雷暴以及飞机积冰等,按范围分为航站(机场)天气预报、
航线天气预报和航区(区域)天气预报。
预报时限
预报的时限随任务需要而异,通常以0~6小时的短时预报和24~36小时的短期预报为主。
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主要是空勤人员、飞行指挥员和空中交通管制人员。
预报分类
①航站(机场)天气预报:以机场跑道为中心的视区范围内航空天气预报。内容包括提供飞机起飞、着陆所需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预计情况,如地面气温、
气压、
风向、风速、
云状、云量、云高、
跑道能见度以及雷暴等。有一种航站天气预报是定时发布的,每日两次,即每天12时和24时各一次。另一种是根据飞行任务需要随时提供的。世界上已有不少机场专门开辟了机场天气预报广播业务,使航站天气预报能够不间断地发布给空勤人员。
②
航线天气预报:包括起降航线和空中航线两侧25公里范围以内的天气预报。内容包括飞行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气温、云量、云状、云高、
能见度、天气现象(雾、雷暴、降水等)和积冰等。航线预报通常在起飞前一小时由起飞航站气象台向机组人员提供,有效时限至预计飞行结束后一小时为止。航线天气预报一般只用飞行天气报告表的形式发布,但当航线很长、天气变化复杂时,还附上航线天气剖面图。
③区域天气预报:飞行管制区
航空气象业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一般都用天气预报图的形式发布。除此之外,对于航空危险天气还及时发布通报或警报。其内容主要是预报危险天气的起止时间、强度、原因及其未来的变化等。
影响因素
飞机起降的最低标准,也就是必须满足的基本标准,实际上就是天气标准,包括风、能见度及云底高。对于不同的机场、跑道、机型、飞机性能和不同的机长,飞机起降的标准都可能是不一样的。有时,旅客看见有的飞机起飞了,而自己的飞机却不能起飞,有可能就是因为起降标准不一。
在众多天气现象中,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是雷暴、低能见度、低云、
低空风切变、台风、颠簸、积冰、火山灰云等。
雷暴是飞机在飞行中所遇到最恶劣最危险的天气之一。雷暴区历来被视为飞行活动的“禁区”,如果必经之道上有雷雨云封道,那么飞机是不能起飞的。因此,有时会遇到起飞机场和落地机场都是晴空万里,但是飞机延误或取消的情况,这有可能是因为飞行必经之道上存在雷暴等不利天气。
低能见度天气对飞机起降有着很大的影响。雨、云、沙尘暴、浮尘、烟、雾和霾等都会使能见度降低,影响飞行。地面能见度低,容易产生偏航和迷航,影响起飞和着陆。当机场能见度低于350米,飞机就无法起飞;低于500米时,飞机就无法降落;如果能见度低于50米,飞机连滑行都无法进行,飞行员处置不当的话极易造成飞行事故。
低云也是危及飞行安全的危险天气之一,它主要影响飞机的降落。如果在低云遮蔽机场的情况下降落,飞机飞出低云后就会离地面很近。如果这时飞机又没有对准跑道,往往来不及修正,容易造成复飞。有时,由于指挥或操作不当,飞机还有可能与地面障碍物相撞,造成事故。
低空风切变是指在近地面600米高度以下短距离内风向、风速发生明显突变的状况。强烈的风切变瞬间可以使飞机过早或者被迫复飞,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导致飞机失速和难以操纵,甚至导致飞行事故。低空风切变是在一定的天气背景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雷暴、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极易引发强烈的低空风切变;锋面,特别是强冷锋及强冷锋后的大风区内往往存在严重的低空风切变。此外,复杂地形也容易产生风切变,比如林芝米林机场、九寨黄龙机场、香港国际机场、美国阿拉斯加朱诺机场等周围有山环绕、地形复杂,风切变的现象明显。
普通民众对于航班飞行安全、延误和取消有很多疑问,比如,目的地机场所在城市天气状况良好,能见度佳,该机场也起降正常,为什么还是因天气原因延误?为什么快到目的地机场才告知因天气原因无法降落而备降其他机场或返航,而有些飞机又能正常落地?有时候飞机在飞行时会产生瞬间或长时间的颠簸,这是为什么?
民航气象中心副主任周建华介绍,航班的正常与否受到出发机场天气,目的机场天气以及航路上天气的影响,不同的航线受天气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虽然民航气象部门依靠先进的设备会不断发布比较准确气象变化趋势预报以利于航班运作和调度,但天气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也难以很准确的判断,这就会出现到快落地时天气情况突然恶化导致飞机无法降落,出于安全考虑或油量不足以继续盘旋等待天气好转,飞机就不得不备降其他机场。
预报特点
及时性、精细化、国际性
“各位旅客,我们的飞机遇到不稳定气流,机身有些颠簸,请您回到座位上系好安全带。”坐飞机的人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广播。这样的不稳定气流大多数可以预报,但是由于高空探测条件和预报技术的限制,不是所有的颠簸都能准确预报。每一班飞机在起飞前,机长都会将一份重要天气预告图和一份高空风温预告图带上飞机。在重要天气预告图里,预报员会标注出预报的急流位置、颠簸的高度及范围和雷雨云的高度及范围。
航空气象业务的关注点和普通气象业务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具有及时性、精细化、国际性的特点。所谓的及时性和精细化,即所有观测到和预报的天气状况要及时送达相关的部门和个人;预报的要素、区域及时间区间要求精确具体。而具有国际性特点是由于国际航班跨国飞行,需要区域或者全球的气象信息,而且各类航空
气象预报和观测报告在国际上有特定的交换格式,为国际航班提供的气象信息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交换。
对于航空气象来说,从地面到最高
飞行高度层的天气都要预报。一般航空气象预报的内容包括风、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空中颠簸、空中积冰等。从空间上分为机场预报、航路预报和区域预报。机场预报是对特定机场特定时段内预期的气象情况的预报;航路预报和区域预报则分别是对特定航路和区域或空域的特定气象要素的预报,需要覆盖所需飞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不仅如此,航空气象部门还需要根据天气实况,发布警报,包括机场警报、风切变警报、航路重要气象情报等。
与普通天气预报相比,航空
气象预报对预报的精细化程度要求更高,需要定点、定时、定量。定点——精确到具体的一个地方,如机场附近几十公里范围内;定时——具体到所要求的时间区间,如飞机起降时间的天气预报;定量——要素及强度预报更为精确具体,比如风速要精确到以秒米为单位,风向精确到10°。
民航气象业务系统由民航气象中心、7个地区气象中心、180多个机场气象台组成,严密分工、一体化运行与服务。航空气象服务的基本原则是预警预报的唯一性、预警预报首发责任制和分级区域预警预报与服务模式。首发责任制是说,一份预报预警的首位签发人是这份预报预警的责任人。虽然每个部门都会转发预报预警,但是这份预报的责任永远是首位签发人所承担的。
观测设备
在航空气象的观测设备中,除了与普通气象观测相同的设备之外,还有特有的气象自动观测系统(AWOS),用于实时获取跑道周边及延长线范围内的多种气象要素以及其他与航空飞行安全有关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能见度、天气现象以及航空特别需要的跑道视程,即在跑道中线,飞机上的飞行员能看到跑道面上的标志或跑道边界灯或中线灯的距离。
高空的观测资料则是通过天气雷达、
风廓线雷达以及气象卫星获得的。常规的天气雷达可以监测雷暴、龙卷风和台风等强风暴系统,能够监视暴雨、冰雹等局地强对流天气;先进的
多普勒天气雷达,一般安装在机场附近,除了具有一般天气雷达的监测功能外,还可以监测降水云团中的风场情况,监测由阵风锋、下击暴流或龙卷风等强对流引起的风切变。
此外,还有一种观测手段,就是通过机载气象探测器和导航系统实时探测风、温度和高度等物理量,记录在飞机起飞、爬升、巡航飞行以及降落整个过程中的气象数据,并经过计算机处理实时传送给用户。这是与中国气象局合作多年的一项工作——航空器气象资料下传(AMDAR)。
区别
与普通天气预报的区别
航空气象预与一般的气象预报差异非常大。航空气象预报具有及时性、精细化、国际性的特点,且预报关注点与普通气象预报有所不同。
航空预报分为高空预报和机场预报两个方面。机场预报和观测报告在国际上有一些特定的格式,需要编码及解码。机场观测报告和机场预报,分别提供机场的定时观测数据及对未来数小时的天气预报,只有经过训练的航空公司签派员和飞行员才能读懂。飞机航行期间需要和很多国家交换预报资料,获得最新的预报信息。同时,飞机一般飞行在3万尺以上的高空上,因此,需要专门做一些特殊的高空的天气预报图。
相对日常天气预报,航空天气预报要求的精细度更高,因此挑战还是很大的。航空天气预报要求定点、定时、定量,定点是指很具体的一个地方,就是机场;定时指要求具体的时间区间,例如起飞和降落时间的预报;定量,要求强度预报很准确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