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平镇,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下辖镇,地处
宁县东南部,东、南接平子镇,西邻早胜镇,北靠春荣镇,行政区域总面积76.57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良平区。
1950年,并入早胜区。
1952年,复设良平区。
1958年,改良平公社,并入早胜公社。
1962年,析置良平公社。
1983年12月,改良平乡。
2016年3月,良平乡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良平镇下辖13个行政村:付家、贾家、第家、新庄、尚洼、店头、屯庄、老庄、段村、马家、三乐、赵家、良平;下设60个村民小组。
2020年6月,良平镇下辖13个行政村:良平村、贾家村、付家村、新庄村、尚洼村、店头村、屯庄村、老庄村、段村、马家村、第家村、三乐村、赵家村,镇人民政府驻良平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良平镇地处
宁县东南部,东、南接平子镇,西邻早胜镇,北靠春荣镇,行政区域总面积76.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良平镇地势自东向西微倾,平均海拔1250米。境内最高点位于付家村,海拔1267米;最低点位于赵家村,海拔1095米。
气候
良平镇多年平均气温8.9℃。
无霜期年平均161天,最长达168天,最短为14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74.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27.7毫米。
人口
2011年末,良平镇总人口3054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11人,城镇化率3.3%。另有流动人口9063人。总人口中,男性15710人,占51.4%;女性14833人,占48.6%;14岁以下6137人,占20.3%;15—64岁21810人,占72%;65岁以上2328人,占7.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0244人,占99.9%。2011年,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22人。
截至2018年末,良平镇户籍人口为3021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良平镇财政总收入193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0万元,增值税86万元,个人所得税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63.4元,比上年增长13.8%。
2018年,良平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2011年,良平镇农业总产值8625.3万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2770.4吨,人均421.8千克,其中小麦6435吨,玉米3116吨,其他作物3219吨。主要经济作物为瓜果、蔬菜。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家禽年伺养量8万羽。
工业
2011年,良平镇工业总产值5009.2万元。良平镇有工业企业30家,职工116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4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3%。
商贸
2011年末,良平镇有商业网点356个,职工463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947.2万元,比上年增长18.2%;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3659.7万元,比上年增长12.3%。
金融业
2011年末,良平镇各类存款余额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良平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272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13所,在校生1755人,专任教师150人;初中1所,在校生1094人,专任教师78人,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良平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481万元,比上年增长26.3%。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23%。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良平镇有文化站1个,文化专业户376户;农家书屋13个,藏书2万册。2011年末,良平镇有体育场地7处。19.6%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4.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良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病床30张,固定资产总值3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卫生护理员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8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良平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6户,人数147人,支出35.1万元,比上年增长1.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73户,人数3659人,支出425.9万元,比上年增长40.4%;农村五保供养82人,支出18.4万元,比上年下降6.4%;农村医疗救助117人次,支出51.1万元,比上年增长0.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1万元,比上年增长14.3%。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310万元,比上年增长43.6%,基金支出合计240万元,比上年增长49%。
交通运输
良平镇境内有省道S303经过。
历史文化
清代时期,分属“良曹里”和“平修里”,后取二里名首各一字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