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nscience]∶个人内心的是非感;对自己行为、意图或性格的好坏的认识;同时具有一种做好人好事的责任感,常被认为能引起对于做坏事的内疚和悔恨。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 仆固怀恩 叛 唐 , 李日月 为 朱泚 将,而其母皆知逆顺之理,良心不可泯也。”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五回:你还是个有良心的小子,所以叫你来伏侍。
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八○回:这丫头伏侍了你这几年,那一点不周到不尽心。他岂肯如今作这没良心的事!
巴金 《
灭亡》四九:“但是她一旦离开了他,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感觉到剧烈的良心上的痛悔。”
明
吴承恩《
西游记》第五八回:“ 大圣 本是良心, 沙僧 却有疑意。”
1.良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
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
道德情感、情绪在
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
自我评价能力。良心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的范畴,是一定
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也没有所谓抽象的良心。良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判断、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2.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
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
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
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
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