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桐
刘基创作的寓言
《良桐》是刘基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省的,能给人以启迪警戒
解释
好的桐木。
典故
原文
《郁离子》:工之侨(1)得良桐焉,斫(2)而为琴,弦(3)而鼓(4)之,金声而玉应(5)。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6)。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7)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8)焉。匣(12)而埋诸土,期年(9)出之,抱以适(13)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10)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11)之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
1、工之侨:
2、斲(zhuó ):(斫),砍削、雕刻。此指制作。
3、弦:名词作动词;装上琴弦。
4、鼓:弹。
5、金声而玉应:发出金属一样的声音,又有玉石般的声音响应。
6、太常:为九卿之一,掌管朝廷宗庙祭礼的乐官。
7、断纹:指古琴上断裂的纹路。《洞天清禄》载:“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愈久是断愈多。有梅花断,其纹如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有蛇腹断,其纹横截琴面。有龙纹断,其纹圆大。”
8、古款:古代的款识,原指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
9、期年:一周年。
10、希世:即稀世。
11、宕冥:高远幽深貌。宕冥之山,为作者虚拟的山名。
12、匣:装进箱子
13、适:到...去。
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寓言道理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
作者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参考资料
良桐.在线汉语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11:51
目录
概述
解释
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