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
汉语词语
良知,汉语词语。拼音:liáng zhī 释义:一指天生本然,意思是顺应道德而赋予(不学而得)的智慧。二指知交好友。良心:良知未泯。唤起良知。
释义
1、[conscience]:天赋的道德观念
2、[good friend; innate knowledge and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intuitiveknowledge]:好友;知己。
出处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例句
1、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
明 王守仁(王阳明)《传习录》:“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
明 王阳明 《大学问》:“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清 ·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阳明登坛讲学,反复辨说良知二字。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民族主义,自大古原人之世,其根性固已潜在。远至今日,乃始发达,此生民之良知本能也。”
2、用以指知识。
周恩来《接见美国青年代表团的谈话记录》:“你们会从直接的接触中,用你们自己的智慧和良知来加以判断。”
3、好友;知己。
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诗:“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唐罗隐《秋日寄狄补阙》诗:“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其他含义
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天生的,是对自己和外界的良好判断能力,良知即至善,即天理。
参考资料
良知.百度汉语.
资料.百度词典.
妄念.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5 16:38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