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地产
艺术学领域术语
艺术地产是一种地产概念,它的主题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元的。开发商在地产项目中融入各种艺术元素,从而将某种具有号召力又具有人文艺术品味的生活方式完整地镶嵌到房地产的规划、开发、运营和服务的整个流程之中,为消费者创造出充分体现生活感受和人文艺术价值的人居生活。地产也因艺术而更加价值化。艺术地产把各种艺术元素融入地产开发中的每个细节,并传承地域文脉,体现出国别性和区域文化特性。艺术地产有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作为营销方式出现的;另一种则是把艺术直接植入建筑,设计者将艺术元素融入到房地产的设计策划中,引发人们从艺术的角度看待城市、看待地产,关注地产与城市、地产与生活、地产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发展
古往今来,建筑与艺术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再到中国的故宫,无不是建筑与艺术的美妙结合体。作为优秀的建筑作品,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气质,因为只有拥有了艺术气质的建筑,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世界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说过:“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济状况,产生不同风格、品位的建筑。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房地产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房地产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圈地,小盘,大盘时代到今天的蕴含教育、体育等资源的复合地产;从重品质跳跃到重品牌,再到蕴藏文化艺术内涵的地产开发。
纵观国内外艺术地产发展历程,可分为单一式艺术地产和综合式艺术地产两个阶段。不少业界人士认为,1998年,陈家刚建立的“上河美术馆”和潘石屹建造的“长城脚下的公社”,开创了艺术地产的先河,成为当代艺术与地产项目互动的范本。“长城脚下的公社”是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是中国第一个被威尼斯双年展邀请参展并荣获“建筑艺术推动大奖”的建筑作品。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在国内涌现的艺术地产,大多是概念化艺术地产或“地产+艺术馆”的单一式地产,如2001年上海浦东的“香榭丽花园”,请了知名画家陈逸飞当形象代言人,并举办了陈逸飞作品的展览会,为项目添加艺术文化的气息;再如海南海口紫园的紫园恩祥艺术馆,这是海口社区内惟一的一家艺术馆,它的存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种“地产+艺术馆”的单一式地产,在潘石屹开发建设的SOHO现代城艺术馆发挥到极致。
如今,艺术地产已发展到把各种艺术元素融入地产开发中的每个细节,并传承当地城市文脉的综合式艺术地产时代。通常认为,把艺术元素融入建筑设计、园林景观、人文雕塑之中,从点点滴滴体现出艺术品味,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地产,才经得起历史长河的考验。
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多数人仍认为,文化是不可以全球化的,文化必须多元化而有特色。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过:“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赋予建筑以民族性。它是生活的反应,它的形象往往会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反应。”
艺术地产也是如此,它具有国别性和区域文化特性。艺术地产首先应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根植当地文化,延续一方文脉;再者,适时吸纳外来文化精髓,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突破创新。特别是随着房地产的兴盛,现代高科技建筑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城市建筑风格在西风东渐的外来文化冲击下,也逐渐迷失了自我。而只有在传承城市文脉,吸纳外来建筑精华并植入文化艺术元素的建筑,才更有生命力。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有了建筑。纵观几千年的世界建筑发展史,世界著名建筑都是与当地的文化紧密联系的,如故宫作为明清两朝的历史见证,其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而巴黎罗浮宫,作为著名的艺术圣殿,巴黎这个文化名城给它增添了更多文化艺术韵味;埃及金字塔,以其沉重、稳定、简洁的形象,象征那个年代法老的威严,显示了恢弘的气势。再如近现代的悉尼歌剧院、迪拜帆船酒店、吉隆坡双子楼、水立方以及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上的万国建筑群等古今中外不同的名建筑,所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地产应与城市独特的文化相结合,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这样的艺术地产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
艺术地产联姻
所谓艺术地产,即开发商与当地政府、博物馆联姻,在地产项目中融入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以活跃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居民的交往和交流,提升社区产品高附加值
在我们固有思维中,博物馆、美术馆属于阳春白雪类,是高雅人士出入的地方。其实,艺术高于生活,更源于生活。博物馆、美术馆等融入百姓生活之中后,会有更广泛的前景;同时民众以更直接、方便的方式融入艺术生活,也利于提升民众整体素养。
关于艺术地产,日本六本木新城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六本木地区位于东京都中心区,建成后的六本木新城总占地面积11.6平方公里。六本木新城以概念式的文化中心为诉求重点,营造出一个全新的未来城市。六本木新城的象征是森大厦。森大厦的49~53楼为森大厦艺术中心。艺术中心由两个向观光者开放的观景台、一个森美术馆、一个六本木新城会员俱乐部及一个公共的图书中心组成,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巨型综合文化城。
艺术地产在国内的发展一直以北京和成都为盛。第一个开艺术地产先河的是四川人陈家刚,1998年建立“上河美术馆”,该美术馆成为成都先锋艺术的阵地。随后北京的远洋艺术中心、今日美术馆等结合房地产开发项目,由开发商自主建设的博物馆都成为提升社区形象,塑造社区个性的重要手段,同时前卫的建筑形象也使它们在文化界、艺术界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深受欢迎的文化艺术展示和传播交流场所。
无锡艺术地产的代言应属江南坊,它是由纯中式建筑群组成,粉墙黛瓦、廊角飞檐、门楼牌坊、大宅庭院等处处流露着江南民居的建筑艺术光彩。今年江南坊又特别设立了“江南画坊――乌克兰国立美院创作基地”,让居者长期生活在艺术的熏陶下,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江南画坊,是一个集展览和创作为一体的艺术交流平台,将于11月份开馆展出,首次展出主题为“无锡是个好地方”,凡与无锡有关的人、事、物,无论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无论种类、形式、领域,只要能对乌克兰大师们有所启发,都将在江南画坊开馆时展出。共2000多平方米的面积被划分为多个展览空间,平均每月更换一次主题,这也充分体现了江南坊一贯理念:艺术是无处不在、无声无息的融合在日常生活之中。目前综合江南坊的位置、产品、供应量而言,其稀缺的特质与价值正是地产艺术价值的一个衍生,同时也是高端阶层有意愿典藏的一个艺术品。
高端地产方向
业界公认的观点是,在后楼市调控时代,艺术地产将是中国房地产行业高端产品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事实上,有关地产与艺术结合的范例已非个案,二者的联姻已在悄然改变着地产界惯常的思维运作模式,以往居所所承载的功能已从一般的建筑领域上升到对居者的人文精神关怀。北京地产大腕潘石屹长城脚下的公社”曾发动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当代建筑艺术作品,这个创意举动不但荣获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同时用木材和硬纸板制作的参展模型也被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
如果说房地产前七八年在原始积累的亢奋中无暇他顾的话,那么随着市场和眼界的纵深拓展,特别是1998年我国城镇全面停止实物分房后,地产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城市文化问题。
一方面地产以文化底蕴先天缺失的状态在营造着功利浅显的居住方式样板,另一方面这种粗浅文化状态之下的商业力量则在自觉不自觉地寻找与社会背景、城市背景的广泛联结。
地产发展的过程证明:当代艺术从没放弃在地产市场中表现出它所特有的互动性和渗透力。以个案形式不断出现的观念地产和城市的艺术展、艺术作品和地产商组织、赞助的艺术活动,隐现着地产与当代艺术相互渗透的历史脉络,这条历史脉络由2003年以群体形态出现在深圳住交会上的“观念地产展”而迅速清晰,由地产商、媒体、艺术家、建筑师、文化学者共同参与的商业与艺术混合形态的展会活动,带给人们多方面的刺激和启示,地产和城市能够以更新的视角被观照,同时,地产与艺术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向亦更加明确。
建筑是当代艺术的组成部分、地产的主要载体,硬件是房子,所以说,激进的开发商同当代艺术的结合是合情合理,并会在地产界造成强烈的文化艺术冲击,当代艺术、建筑艺术也获得发展的共同阵地,地产与艺术将永远地互动下去,共同推动着当代文化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
大事记
大事记1992-2004
1992年 “地产市场兴起” 1992年2月,88岁的老人邓小平南巡谈话掀起中国新一轮改革高潮。房地产业从一个国家基础产业的部门变成一项消费产业,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快速扩张期,走进公众视野。发生在城市里的居住革命使现代观念里的居住模式和居住观念成为可能。
1995年5月 “何香凝美术馆” 1995年,由地产商华侨城承建和未来代管的国家何香凝美术馆经批准兴建,这意味着地产介入艺术的某种开端。何香凝美术馆定位于当代艺术展使深圳成为文化当事人的机会,海外艺术体制的支持使中国当代艺术获得了学术上的合法性,这越发使它生猛活跃得不可阻挡。该馆历年主办的国际雕塑艺术展(策划人黄专等)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平台。
1996年 “上河城” 地产商陈家刚将成都府南河政府改造工程——上河坝项目开发为勾起人们怀旧情结的“一座充满回忆的新城”。尽管公司后来经营失败被银行全盘托管,但上河城系列产品赢得了艺术价值声望。如何在商业和艺术间找到平衡点,是这一典型个案所提出的问题。
1998年 “停止福利分房” 中国城市结束实物房时代,房地产这股商业力量前所未有地纵横挥斥,城市的活力因城市人群的住房解放而进一步释放出来,作为财产的不动产,既稳定显化了中高收入阶层在社会中的主流作用,又激活了城市人群的流动性,进而改变了城市的文化形态。
1998年 “上河美术馆陈家刚因他的上河美术馆备受关注。上河美术馆与他的地产项目爱舍尔花园相连。陈家刚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中国急速扩充的中产阶级提供了所谓的生活品质。该馆举办过十几次具有学术质量的当代艺术展,收藏了王广义、方力均等艺术家的作品。
1999年 “成都现代艺术美术馆” 地产商邓鸿创建了成都现代艺术美术馆,是一所巨型建筑物,举办了世纪之门展。邓曾说在以后20年中想建造超过10家的美术馆,同样也是个人投资的美术馆纷纷在全国涌现出来。
1998年 “山语间” 1998年,潘石屹及夫人张欣请建筑师张永和设计建造的乡间别墅山语间,被京城建筑界誉为当代建筑的实验品,也成为1999年北京UIA国际建筑师大会与会者参观的建筑之一,由此潘介入当代艺术。
1999年6月 “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作品展” “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作品展”是中国第一次实验建筑展,曾因种种原因从中国美术馆撤展,后在北京UIA国际建筑师大会国际会议中心展出。由王明贤主持,张永和赵冰汤桦王澍刘家琨朱文一徐卫国董豫赣等建筑师的作品表达出对当代城市和建筑的犀利视角。
2000年6月 “新住宅运动” “新住宅运动”由中城房网在上海发起,宣言中提到: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科技、艺术的长期和广泛的交流中,催生现代住宅规划与设计的中国风格以及这个时代的民居经典作品。包豪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词汇被频繁提及,表现出地产的某种文化自觉
2001年2月 “亚洲建筑师走廊” 地产商潘石屹张欣投资的由张智强坂茂崔恺严迅奇、简学义、安东、隈研吾、堪尼卡、陈家毅、古谷诚章、张永和、承孝相等12位亚洲建筑师设计的“亚洲建筑师走廊”启动,项目最终被命名为“长城脚下的公社”,2002年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张欣获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奖”。
2001年4月 “梁思成纪念馆构思方案征集” 在梁思成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日,首届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梁思成纪念馆构思方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策划人曾力王明贤、方可、王路和王军,参展建筑师有王澍董豫赣李巨川等,参展艺术家有汪建伟、宋冬、尹秀珍等,展览设计张永和。该展体现了中国实验性建筑设计的状况和新的学术动向,作为纯学术的建筑设计展,为建筑界、艺术界研究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展示空间。
2001年7月 “新潮” 《新潮》杂志创刊,由四川画报社和成都贝森集团主办。以独立视角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和发展,成为最前卫另类的杂志。
2001年7月 “十字路口:中国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方案展” 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这一展览特邀全国在城市环境艺术建设方面有成就的青年建筑师、艺术家参与,同时还向全国各高等院校和专业设计院以及社会各界发送征集海报,征集相关方案设计作品,策划小组有栗宪廷、王明贤饶小军等,参展艺术家有包泡、汪建伟、宋冬、尹秀珍、朱成、戴光郁、马晗等,展览设计刘家琨
2001年8月 “与民工一起舞蹈” 由宋冬、尹秀珍、文慧、吴文光策划,十多名舞蹈演员与30名建筑工人共同演出的《与民工一起舞蹈》,在北京远洋艺术中心上演。艺术家认为,建筑工人是一个城市里不可缺少的人,他们的生存和状态值得关注。
2002年8月 “中国地产十年论坛” 由地产界、金融界和文化界名流参与的“中国地产十年论坛”在北京饭店举行。此次论坛探讨了自1992年“房地产热”以来,中国房地产近十年的市场格局演变、房地产业的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这是地产开发商与现代艺术家的第一次集体会面,也是地产与当代文化的一次思想碰撞。
2002年9月 “丰收:当代艺术展” 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的“丰收:当代艺术展”,是一次关于全球化背景下土地、农村和城市的当代艺术展,展示了农业大国的真实艺术现象,使人们在北京的国家展览馆接触到当代艺术。策划人高名潞王明贤,参展艺术家徐冰黄永平汪建伟、展望等人。其中不少作品深切关照到地产与城市。
2002年11月 “上海双年展·都市营造” 该届双年展以城市和当代建筑艺术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地的68位/组当代著名艺术家和建筑师参加展览,意在从“整体艺术”这一最新艺术走向出发,以综合多样的视点看待都市文化,将当代建筑和当代艺术的优秀成果集合起来,构造出崭新的空间。
2002年11月 “广州美术三年展” 一场题为“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的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该展集中了过去十年的视觉艺术实验性、前卫性和探索性创作方面有代表性的137位中国艺术家创作的179件作品,在不断变化的艺术、文化、社会、城市、居住空间背景下对实验艺术作品进行系统性的重新解读。
2003年1月 “节点” 上海联洋建筑博物馆开馆之际举办的“节点·中国当代艺术的建筑实践展”宣示:城市由处在不同节点上的区域功能组成;社区由处在不同节点上的楼盘组成;建筑物由处在不同节点上的构造组成……即使是我们的生活,也是由处在不同节点上的许多瞬间组成的。展览显示了艺术与建筑、文化与生活处境的复杂关系,描述了正在发生的文化的特殊性。策划人张晴、艾未未。
2003年1月 “北京城记忆” 在北京六箱建筑举行“北京城记忆数字影像展”这一展览,应用高科技数字技术展示老城门复原效果图、三维动画、老北京的城市风貌及相关知识。水晶石数码公司对消失的城门进行数码重建,结合艺术家曾力所拍摄的现今城门基址的图片,以及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所提供的历史照相、张先得先生所创作的关于老城门的水彩作品,虚拟再现北京老城门。策划人张永和王明贤、王军、陈大阳、卢正刚
2003年9月 “北京休闲房展·观念地产展” 由地产媒体在北京地坛举办这次展会打破常规模式,邀请观念新锐的地产项目以作品的形式展出,与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共同营造出新的地产文化气氛;邀请地产界、建筑界、当代文化艺术界人士,就地产、建筑、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等话题展开研讨交流。具有强烈的当代艺术语言的观念地产展是第一次房展与当代艺术的结合,地产商任志强潘石屹张宝全、林涧、王征与艺术家隋建国共同“掷铁饼”的行为成为标志性事件,地产大举介入当代艺术被认为是该年度艺术界十大事件之一。
2003年9月 “二手现实” 地产商张宝全的今日美术馆“二手现实”当代艺术展,作为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设立外围展之一,把中国当代艺术中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艺术家集群做一个全方位的展示,呈现一种思考的语境和实验的张力,以及试图超越欧美文化艺术困境的某种经验。
2003年11月 “我们在一起——民工同志”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我们在一起——“民工同志”》当代艺术展,以摄影、雕塑、装置、录像、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探讨民工的边缘状态,成为一次民工现象、观众与当代艺术与观众的对话。
2003年11月 “深圳住交会观念地产展” 启动于北京地坛的观念地产展,将鲜明的当代艺术语言注入到深圳住交会这一全国性的地产展示交流活动中,由陈大阳、包泡、张宝全王明贤隋建国组成的联席策展人表达出跨领域混合的文化指向,强调地产商与艺术家在宏大展示氛围中的合作,当代艺术作品在地产营销的场合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2003年12月 “左翼” 由地产商林涧发起、顾振清策展的“左翼当代艺术展”于北京左岸工社举行,中国最活跃的一批艺术家在展览上推出了他们的当代艺术新作,刻意以“左”为诉求主题,试图塑造北京中关村新的文化支点,同时也获得了张扬地产个性的效果。
2004年5月 “人民派对” 北京地产项目UHN国际村“人民派对”开放,亚洲生活样式展和越界语言艺术展在人民派对和东京艺术工程同期巡回展出。由11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中国建筑师,与中日造型艺术家联合,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了亚洲不同地区的现代生活样式,从建筑与生活艺术灵感的角度呈现生活样式新思潮。
2004年7月 “什么艺术展” 由西安地产商海润国际发起并主办、顾振清策展的“什么艺术展”在其地产项目“就掌灯”营销中心举行,刷新了人们观念中对艺术、对当代艺术的一些既定的思维模式。除国内当红的当代艺术家力图展现出独立、互动和现场性极强的作品外,由地产商张宝全、林涧,地产记者陈大阳、吴晓东,建筑师王晖等等组成的“北京地产军团”也为活动增加了混合元素。
2004年8月 “贺兰山房” “长城脚下的公社”是建筑家完成的,而在宁夏兴建的“贺兰山房”是一个由王广义何多苓等12位当代艺术家设计建造的个性化实验建筑,是当代艺术家共同介入建筑界的尝试。总投资人陈嘉欲把贺兰山房变成一个亚洲的“拉斯韦加斯”,成为亚洲旅游版图上一个显眼的亮点。策划人吕澍表示意在给“普遍平庸的中国当代建筑”注入艺术家的想像力。
2004年9月 “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 由文化部、建设部批准,首次在北京举办的建筑双年展体现了中国建筑市场对国际建筑师的吸引力,中外建筑师的参展作品使人们了解到一些建筑研究、城市研究的新方法。展览设置了一系列与地产营销有关的分展场,如华润凤凰城、UHN、苹果社区等。其主要展览“无止境”最后借助地产商的资助得以如期在中国美术馆进行,是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组织建筑双年展的一次尝试。
2004年12月 “上海住交会观念地产展” 全国性的地产界展示交流盛会成为“观念地产展”的又一个旨在促进跨领域渗透的“中间地带”,当代艺术作品的“升级版”穿插在商业展位之中,呈现出地产商业与当代艺术混合、矛盾、渗透、互动的奇特景观。同时“观念地产展”开始梳理地产与艺术相互交织的历史脉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2 09:38
目录
概述
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