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霜霉病
植物病害
花椰菜霜霉病是由寄生霜霉引起的、发生在花椰菜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花梗直至种荚,在花椰菜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多在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出现黄色病斑,潮湿条件下病斑边缘不明显,而在干燥条件下明显。病斑因受叶脉限制也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可见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重时病斑连片,造成叶片枯黄而死。
病原特征
花椰菜霜霉病病原为寄生霜霉(学名:Peronospora brassicae Gaumann),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不具隔膜,蔓延于细胞间,靠吸器伸入细胞里吸收水分和营养,吸器圆形至梨形或棍棒状。从菌丝上长出的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4根束生,无色,无分隔,主干基部稍膨大,作重复的两叉分枝,顶端2-5次分枝,全长154.5-515微米,主轴和分枝成锐角,顶端的小梗尖锐、弯曲,每端长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大小(19.8-30.9)微米×(18-28)微米,萌发时多从侧面产生芽管,不形成游动孢子。卵孢子球形,单胞,黄褐色,表面光滑,大小27.9-45.3微米,卵球直径12.4-27.5微米,胞壁厚,表面皱缩或光滑,抗逆性强,条件适宜时,可直接产生芽管进行侵染。
该菌系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体上存活。有生理分化现象。据报道中国十字花科霜霉菌分芸薹属、萝卜属和荠莱属3个变种,主要区别是各自侵染能力不同。芸薹属变种对该属侵染力强,对萝卜侵染力弱,不易侵染荠菜;萝卜属变种对萝卜侵染力强,对芸薹属植物侵染力弱,不侵染荠菜;荠菜属变种,只侵染荠菜,不侵染其他十字花科植物。在芸薹属变种中,据致病性差异又分为3个生理小种,即白菜型、甘蓝型和芥菜型。白菜型主要侵染大白菜、小白菜、油菜、青菜、芥菜、芜菁等,对甘蓝侵染能力弱。甘蓝型主要侵染甘蓝、花椰菜,虽能侵染白菜、油菜、芥菜、芜菁,但致病力弱。芥菜型霜霉菌,主要侵染芥菜,对甘蓝侵染力不强,但有些芥菜型霜霉菌却能侵染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花椰菜霜霉病产生孢子囊最适温度8-12℃,孢子囊萌发适温7-13℃,最高25℃,最低3℃,侵染适温16℃,菌丝在植株体内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0-24℃;卵孢子在10-15℃,相对湿度70-75%条件下易形成。
为害症状
花椰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花梗直至种荚。在花椰菜各生育期均可发病。
侵染循环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或越夏,也能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株或留种株种子内越冬。根据对作物致病性差异可分为甘蓝、白菜、芥菜三个致病型或生理小种。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形成芽管侵染春菜或秋菜幼苗,引起初侵染,并形成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开春后直接危害幼苗,使幼苗发病。病菌在病株花梗和种荚内,能形成大量卵孢子,并可依附在种子表面作长距离传播,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幼苗发病的重要初次侵染源。
流行规律
在中国上海及邻近地区,花椰菜霜霉病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4—6月、秋季9—11月。年度间在发病盛期时段气温在15—24℃区间反复波动,早晚温差大、多雾重露、晴雨相间、相对湿度较高的年度发病重;秋季台风、雨水偏多,晚秋多雾、重露、气温偏高的年份发生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积水、沟系少、湿度大、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播种期过早、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肥水不足或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的差异较大。
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28 17:06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