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塞老城,被誉为“萨赫勒明珠”,位于
突尼斯东海岸,
地中海哈马迈特湾南岸。是突尼斯第三大城市,也是“地中海的花园港”。有
中世纪以来修建的城垣、宗教建筑、王公府第、地下陵墓和民居,建筑风格多样。1988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苏塞老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简介
城墙
苏塞老城有城墙环绕,山石块垒成。城墙南北长700米,东西宽450米,基本上保存完好。苏塞城墙用碎石和石块砌垒。
土耳其人占领苏塞后,为放置大炮,曾对部分城墙进行改建。城墙东南角耸立着卡莱福方塔,塔底边长8米,顶端边长5米,塔高30余米,是最古老的伊斯兰式塔。
新区
苏塞老城在南区、北区是新建设起来的现代化城市,具有典型阿拉伯风格的南区与北区形成鲜明的对比。站在老城高处环视四周,蓝色的地中海、白墙蓝窗的阿拉伯小楼,层层重叠于山坡之上,掩映在椰枣丛中,令人心旷神怡。苏塞老城建筑的颜色大致分为蓝、白、黄三色,远远望去,十分美观。
历史发展
始建于前9世纪,由腓尼基人修建,后来被
汪达尔人和拜占廷占据。7世纪末,苏塞被穆斯林军队夺取。从9世纪中期开始,苏塞逐步发展成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城市。
苏塞是
突尼斯第三大城市,约在前9世纪由
腓尼基人建立。有中世纪以来修建的城垣、宗教建筑、王公府第、地下陵墓和民居,建筑风格多样。7世纪中期被
阿拉伯军队征服,苏塞的老城就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
875年,阿拉伯人修复了罗马时代的贮水池,保存至今。水池的容积达3000立方米。
主要景点
清真寺
位于苏塞老城内的苏塞大
清真寺建于851年。祈祷大厅被立柱纵向隔成13条长廊,顶部为筒形穹隆,短粗立柱支撑着双半圆拱。大厅的11座大门开向中央庭院。宣礼塔位于院内东北角,塔身粗圆,上覆八角穹隆。整座建筑朴素无华。
在一个铺着粗糙石块的旷地的右翼通往阿拉伯人聚居区的入口处,坐落着一个大清真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九世纪,经过悉心修复,现已恢复原貌。主庭院的周围是三个拱形门廊,门廊矮墩墩的柱子和高大的拱门简朴而实用。祈祷厅中有13个中堂,每个中堂有六个架间,这些中堂虽建于不同的时期,但却风格相近。华丽的敏拜尔颇似木制网状物,与清真寺的肃穆结构形成鲜明对照。
塔楼
苏塞地理位置重要,战事频繁。伊斯兰信徒礼拜的场所也被修成堡垒的样式。四周建有高墙,只在南墙中部开有一个小门。高墙的四角和其他三边的中点各建有一座圆形塔楼。东南角的塔楼高15米,是塔楼中最高的一座。
修道院
苏塞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许多建筑兼顾生活需求和
军事要求。被称为“里巴特”的堡垒式修道院,就是这种结合的代表。修道院四周建有方形高墙,仅在南墙中部开一个出口。高墙四角和四边中点各建有一座瞭望塔楼,东南角的圆塔楼高15米。
祈祷大厅被隔为11条长廊,壁龛没有任何装饰。
博物馆
苏塞博物院以镶嵌画内容丰富、技术精湛而闻名。
博物馆珍藏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其中一幅正方形年历镶嵌画边长3米,由16个画面组成,描绘人们在四季劳动、生活的情景,此画被成为突尼斯民族艺术瑰宝,年代最久的作品距今3500年。博物馆内还有一幅著名的彩色镶嵌《太极图》。《太极图》边长1米,图案用天然白色石子镶成一个圆,正中被S形的黑色曲线分成两半。太极图原来是中国纺织品上的图案,通过丝绸之路传人突尼斯。
卡斯巴
沿城堡缓步而行,就到了卡斯巴,建于859年的哈莱夫塔高高地矗立在那里。卡斯巴与整个城市结构浑然一体,设在那里的市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在苏塞及其周围地区发现的罗马镶嵌工艺品而闻名,出自最佳镶嵌工艺品制造商之手的杰作摆满了院子的四壁。
旅游信息
最佳旅游时间
老城麦地那一月份气温11.6°c-22.9°c ,八月份气温高达28.5°c-42.5°c,夏季酷热。最佳旅游时间为春秋冬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