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年,葡萄牙第乌长官路易斯为了报复莫卧儿帝国与
英国交好,袭击了
莫卧儿帝国皇太后玛丽亚姆-乌兹-扎马尼的私人财产——盖伦帆船拉西米号,将其焚毁。战后,葡萄牙果阿总督将路易斯解职,向
莫卧儿帝国致歉,双方恢复了友好关系。
事件背景
在1612年的
坎贝湾海战后,英国人靠自己的优异表现引起了莫卧儿当局重视。
贾汉吉尔许可
东印度公司进入
印度市场,并在帝国最重要的
苏拉特港建立商站。此举无异于动手瓦解外圈的
葡萄牙贸易据点,让莫卧儿人拥有了第二条联通欧陆的快捷渠道。尽管远航东方的
英国船队很快离开,但他们还是留下不少武装人员呆在当地,无形中又成为保护这个帝国门面的外援力量。这无疑让习惯于垄断航运贸易的
葡萄牙人分外不爽,准备将数十年前的武装示威行动(
苏拉特事件)再来一遍。
1613年8月,有12艘福斯塔战舰离开
第乌岛,向着
坎贝湾深处的
古吉拉特腹地进发。根据远在
果阿的印度总督区当局指示,他们将为报复
印度人失信而短暂封锁苏拉特港,并摧毁所有能找到的英国商业设施。但在这些前线的执行人看来,每况愈下的经济早已不是简单任务所能弥补。
近15年来,
荷兰与英国船只的不断挑战,已经让维持海外基地体系的航运遭到重创。同时,决策层逐步将攻略的重心转向
锡兰,并将本已非常有限的部队都陆续派往当地。结果不仅是没能完成蛇吞象的壮举,反而让更多来东方寻找财富的有志之士都蒙受损失。接着,就是更多人跑去单独组团,到总督区管辖范围之外的
孟加拉、
缅甸和
泰国寻觅机会,进而恶化了印度海岸的防务空虚。所以,包括指挥官路易斯在内的全体船长,都可谓突破上级下达的指令范畴,为自己的艰苦付出多捞到一点好处。那些经常逃避海关检查的
穆斯林商船,无疑是最佳的下手对象。
经过
很快,葡萄牙人望见海平面上的大帆,并向这艘急速驶往海湾内侧的船只发出了检查要求。当后者断然拒绝减速,便立即遭桨帆船队的合力围攻。然而,用于远航的盖伦帆船也往往配备了大量欧式火炮,让路易的部下很难真正靠近对方。后者所使用的福斯特船,只是配备单杆的小型桨帆巡逻艇,火力更是贫弱到只有舰艏的1门猎鹰炮。即便命中盖伦帆船驱壳,也无法洞穿厚实的木料。相反,自己只要被1发反击炮弹波及,就可能因巨大的冲击力而无法使用。
于是,这12艘小船便只能保持在极限射程范围上,用如影随形的追赶和不间断射击来扰乱对方。同时,风力的减弱也让大帆船不断降速,无法将使用人力推进的福斯特船甩开。经过几个小时的围追堵截,葡萄牙舰队终于将对手逼入绝境。后者因负载大量货物而吃水很深,以至于在紧要关头还忙中出错,搁浅在苏拉特港出口处的浅滩泥沙之中。
在最后的强攻开始之前,常驻苏拉特贸易站的英国人也尝试出手介入。有几十名士兵搭乘7艘驳船赶来,准备带大量武器来登上大帆船协防。路易斯便示意其他人继续对目标实施围困,自己指挥座舰赶往更浅的水域拦截对手。在之后的短促交锋中,安装有火炮的福斯特船优势明显,当即逼着5艘驳船调头撤离。余下2艘船上的英国人还企图再挣扎一番,最后还是在意识到自己获胜无望,直接跳水游回了岸边。葡萄牙统帅便带着2艘俘虏来的小艇,重返对巨型目标的围困现场。
但大帆船上的穆斯林依然拒不相让,不断用手头的枪炮阻挡任何东西向自己靠近。围攻者就只能继续在外围观望,甚至还忙里偷闲地到附近据点找更多人手帮忙。随着30名援兵从南面的
达曼要塞赶来,大帆船上的武器弹药也趋于耗尽。原本还据理力争的船员,纷纷跳水逃往岸上避难,并将许多来不及带走的财物务都留在原地。期盼已久的葡萄牙人蜂拥而上,在杀死6名守卫后控制局面。由于发现这艘大船的龙骨受损,很难在重新漂浮后继续使用,路易斯便在最后命人将其焚毁。至此之前,已有大堆珠宝、
威尼斯金币和看似来头不小的俘虏被转移下船。士兵们按照分成惯例,留下属于自己的份额,然后将相当部分的成果都送往果阿上交给总督处理。
然而,惨遭路易斯摧毁的非普通目标,而是
莫卧儿帝国皇太后玛丽亚姆-乌兹-扎马尼的私人财产。自先前的
阿克巴大帝时代起,这个穆斯林征服者的帝国就长期走海路与
奥斯曼土耳其保持交往。因此,这艘拥有1500吨级体量的拉西米号,就是借用土耳其技术制造的盖伦帆船。通常会从苏拉特直航
阿拉伯半岛,以便皇室代表拜访同为圣地的
麦加和
麦地那。顺便也会在
亚丁等地的港口驻足,完成中央许可的贸易任务。因此,这艘带有星月符号的海船,在外观上非常类似英国与荷兰的武装商船。同时又装载着巨量贵金属、奢侈品与交易换来的大宗商品。其结果就是航速和机动性大位降低,而武器应有的弹药储备遭严重削弱。不仅没能靠火力优势驱逐葡萄牙小艇,反而因超重搁浅在淤泥之中。加之莫卧儿帝国的海军尚处幼年阶段,缺乏必要的训练和战斗经验,自然就只能在气势汹汹的进攻者面前屈服。
结果
拉西米号遇袭的消息,很快就通过苏拉特的莫卧儿总督传递到
德里宫廷。向来显得温和的贾汉吉尔也为之震怒,下令将游历在全国各地的葡萄牙人拘捕、没收全部耶稣会教堂的财产,并准备出兵进攻某个殖民地据点。
然而,考虑到麾下武装的结构性缺陷,他并未下令对南方的果阿和坐落于海岛上的第乌城动手。匆匆集结起来的部分军队,只是开往坎贝湾南翼的达曼镇,从陆上包围了驻军要塞。但在真正的强攻来临之前,守备队军官已向果阿的总督发出求援。后者也意识到自己人已犯下大错,进而采取相对软化的补救措施。首先派一支由17艘福斯塔船组成的舰队北上,再次到缺乏防御的苏拉特港保持军事存在。然后将全部上交的战利品都退还给莫卧儿当局,并另选他人替代遭解职的路易斯镇守第乌。结果,原本还表示要不依不饶的贾汉吉尔,就对事情做了降温处理。两个能左右次大陆局势的集团,便在各自的不满中又暂时重归于好。
事实上,贾汉吉尔并非不通军务的文弱君主,也比父亲阿克巴更抵触西方世界。但残酷的现实格局,还是让他只能在谨小慎微中战战兢兢。在他的青年时代,曾多次率军直接参与战事,但所获得的成绩都被算在了前任君主头上。等到自己荣登大位,已经无力向各处展开重点进攻。尤其是西北边境上的
坎大哈城归属问题,让莫卧儿与老朋友
波斯之间的关系也急转直下。虽然帝国的奠基人
巴布尔和第二任君主
胡马雍,都曾在落难时接受过
萨法维王朝扶持,但南下印度的阿克巴大帝与自己已不再需要对其毕恭毕敬。只是摄于
阿巴斯一世用英国教官编练的大股新军,所以才不敢在北方轻易挑起战端。制衡手段就是继续同奥斯曼土耳其保持联系,甚至准备同世仇
乌兹别克人形成反波斯同盟。
因此,堂堂莫卧儿皇帝也担心帝国的海上生命线遭葡萄牙人截断。后者的海权体系虽已转入衰退周期,却还是在
霍尔木兹、
马斯喀特、第乌-达曼和
蒙巴萨设有常驻据点。倘若双方彻底对立,那么数量有限的官方船队就可能被对方轻易干翻。加之初涉东方的荷兰与英国人都在附近没有可靠据点,不可能及时将船队从
万丹或
巴达维亚开来,就更不方便与果阿的总督翻脸。这场堪称侮辱皇室尊严的第二次苏拉特事件,就因这方面的考量而不了了之。
1626年,贾汉吉尔还写信给奥斯曼苏丹穆拉德四世,希望正式缔结由莫卧儿、奥斯曼和乌兹别克人组成的联盟。但在
君士坦丁堡的宫廷完成研究前,他自己就在亲自处理
克什米尔问题时病逝。随着儿子
沙贾汗的继位,整个次大陆也随之进入一个符合变化趋势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