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是
世界羽毛球联合会主办的混合团体锦标赛,是
羽毛球三大世界性的团体赛之一。这项比赛是检验各国和地区羽毛球运动整体水平的赛事,自1989年举行首届比赛,每两年一届。比赛采用五场三胜制,进行
男子单打、女子单打、
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
混合双打五个单项的角逐,是世界羽联最高级别的团体赛事之一。
赛事历史
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简称苏迪曼杯赛)是世界羽毛球联合会(简称世界羽联)主办的混合团体锦标赛,自1989年举行首届比赛,每两年一届。
为纪念印尼羽毛球联合会前主席
苏迪曼对羽毛球事业做出的贡献,国际羽联决定将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奖杯命名为“苏迪曼杯”。1987年5月29日,国际羽联宣布从1989年起设立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并与两年一度的
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同地先后举行。前七届苏迪曼杯赛与世界锦标赛在同一地点先后举行(先进行苏迪曼杯比赛,紧接着进行世界锦标赛)。从2003年第八届开始,苏迪曼杯和世锦赛虽在同年举行,但分在不同地方举办。
前13届苏迪曼杯赛,中国队9次登顶,韩国、印尼两强分别3次、1次摘金。
1989年,首届苏迪曼杯半决赛,中国队2比3负于韩国队;决赛,印尼队3比2胜韩国队,成功将奖杯留在本土。
1991年4月,第2届苏迪曼杯赛半决赛,中国队2比3负于韩国,最后韩国队夺冠。
1993年,第3届苏迪曼杯决赛,韩国队3比2胜印尼队,蝉联冠军。
1995年,第4届苏迪曼杯决赛,中国队3比1胜印尼队,首次站在苏迪曼杯最高领奖台上。
1997年,第5届苏迪曼杯半决赛,韩国队3比2胜丹麦队。决赛,韩国队被中国队5比0击败,创造了历届苏杯赛决赛最悬殊的比分。
1999年5月,第6届苏迪曼杯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半决赛,中国队、丹麦队分别击败韩国队、印尼队后,获得争夺冠军的资格。决赛,中国队3比1胜丹麦队。
2001年,第7届苏迪曼杯半决赛,中国队3比2胜丹麦队。最后中国队夺冠。
2003年,第8届苏迪曼杯决赛,韩国队3比1胜中国队,时隔10年重新举起苏迪曼杯。
2005年,第9届苏迪曼杯决赛,中国队3比0胜印尼队。中国队成为世界羽坛史上首支囊括
汤姆斯杯、
尤伯杯和苏迪曼杯三大团体奖杯的球队。
比赛规则
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与
汤姆斯杯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和
尤伯杯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同为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主办的三大羽毛球团体赛事。苏迪曼杯与汤姆斯杯、尤伯杯不同的是,这项比赛是检验各国和地区羽毛球运动整体水平的赛事,进行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五个单项角逐。
苏迪曼杯比赛采用五场三胜制,由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等五个项目组成,是世界羽联最高级别的团体赛事之一。
苏迪曼杯羽毛球赛按各个国家和地区球队的实力分为A-G等7个级别,但只有参加A级比赛的6个队有资格争夺冠军。杯赛各级别之间实行升降级制。B-G组的小组第一名在下届比赛中升到上一组,最后一名降到下一组(最低等级除外)。
历届比赛
赛事文化
奖杯
苏迪曼杯是一个镀金银杯,由印尼万隆工学院学生鲁斯南迪雕刻。奖杯是一个羽毛球造型,在基座上雕刻了举世闻名的古迹婆罗浮屠佛塔的造型,整个奖杯高80厘米。
2025年2月,
厦门市体育局公布了赛事的会徽、口号和吉祥物。
会徽
会徽整体形态为向上的羽毛球造型,由内到外,整体以“山-城-海”为结构,描绘“城在山海中”的厦门城市格局。整体配色以蓝绿为主色调,明亮的黄色点睛。绿色内环,由“白鹭于飞,振振其羽”的意境构成,象征向上拼搏、志向宏大;明黄中间,是白鹭在阳光下闪耀着的光芒,也是山海之城,是万家灯火的璀璨;蓝色外层,是海湾由波浪底纹点缀,象征海滨城市、海上花园的寓意。
口号
赛事口号则是以中英文口号整体入选,其中中文口号是:展鹭羽,聚世界。
英文口号是:Xiamen,Where Badminton Dreams Take Flight
吉祥物
赛事吉祥物“A萌”,名字源自“厦门”的闽南语发音“i méng”的谐音,朗朗上口,清新可爱,满载着浓郁的当地文化韵味。据了解,“A萌”的羽球造型,灵感源自“送王船”仪式中的火焰元素。顶部的火焰设计,宛如勇敢的战士,象征着无畏的勇气与竞技场上的拼搏精神。火焰与海浪的交融,展现出胸怀世界的广阔与热情,以及不断创新、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火苗中央的红色烈焰,象征着如三角梅与凤凰树花朵般绽放,寓意着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对自我蜕变的坚持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激励着每一位选手在赛场上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