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赫濯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苗赫濯(1936~ ),惠城区桥西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81年至1983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密执安大学进修与工作。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副理事长兼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副理事长兼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进修。长期从事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研发出多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材料,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并形成多个新产业。上世纪70年代初主持研究成功“透明陶瓷与高压钠灯”,首次应用在首都东长安街上,开始了我国街道照明采用第三代高效节能新光源,路面平均照度相当于原用同等功率高压汞灯的3.5倍,已被广泛采用,每年为国家节省上百亿度照明用电;70-90年代先后发明了“氮化硅与复合氮化硅陶瓷刀具”,“高耐磨性复合碳氮化钛金属陶瓷刀具”等,提高加工效率与刀具寿命3~10倍,每年给国家带来数以十亿元计的增产节能降耗效益,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新世纪初研究成功高性能低成本防弹陶瓷,并制成陶瓷防弹衣出口十几个国家。上述成果分别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级“产学研工程”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发表论文270余篇,合编或参编中英文著作11部,获科技奖励11项。
人物经历
长期从事高技术陶瓷的教学和研究。70年代初,主持研制成功透明氧化铝陶瓷与高压纳灯,首次安装在首都东长安街上,开始了我国街道照明正式应用第三代节能新光源的历史,其路面平均照度比原来高压汞灯提高了两倍半。该技术已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不仅改善城市照明,提高交通安全系数和行车速度,每年还为国家节省几亿千瓦时照明用电,因此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以及轻工部、北京市和国家教委的多次奖励。70年代中期,与合作者探索采用氮化硅陶瓷作为金属切削刀具取得成功,在国际上最先实现了用热压氮化硅陶瓷刀具对多种难加工材料进行多种工艺的加工和生产应用。后经几度改进,所研制的复合氮化硅陶瓷刀具在上千个企业推广应用,不仅可以加工超硬材料,还可进行铣削、刨削等冲击力很大的加工,和硬质合金刀具相比,切削寿命高十几倍,切削效率高3—10倍,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荣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镀金牌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由于他在先进结构陶瓷学科领域中作出了重大的、创造性的贡献,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香港《商报》等10多种报纸都曾予以报道,业绩录入《中国人物年鉴》。
参考资料
苗赫濯.科技创新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4 11:11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