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子
豆科苦参属植物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是豆科,苦参属草本或基部木质化成亚灌木状植物,高可达1米。羽状复叶;托叶着生于小叶柄的侧面,钻状,小叶对生或近互生,纸质,叶片披针状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侧脉不明显。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密生;苞片似托叶,脱落;花萼斜钟状,花冠白色或淡黄色,旗瓣形状多变,翼瓣常单侧生,龙骨瓣与翼瓣相似,先端明显具突尖,背部明显呈龙骨状盖叠,柄纤细,花丝不同程度连合,柱头圆点状,荚果串珠状,种子卵球形,稍扁,5-6月开花,8-10月结果。
形态特征
草本,或基部木质化成亚灌木状,高约1米。枝被白色或淡灰白色长柔毛或贴伏柔毛。羽状复叶;叶柄长1-2厘米;托叶着生于小叶柄的侧面,钻状,长约5毫米,常早落;小叶7-13对,对生或近互生,纸质,披针状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15-30毫米,宽约10毫米,先端钝圆或急尖,常具小尖头,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上面被疏柔毛,下面毛被较密,中脉上面常凹陷,下面隆起,侧脉不明显。
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密生;花梗长3-5毫米;苞片似托叶,脱落;花萼斜钟状,5萼齿明显,不等大,三角状卵形;花冠白色或淡黄色,旗瓣形状多变,通常为长圆状倒披针形,长15-20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或微缺,或明显呈倒心形,基部渐狭或骤狭成柄,翼瓣常单侧生,稀近双侧生,长约16毫米,卵状长圆形,具三角形耳,皱褶明显,龙骨瓣与翼瓣相似,先端明显具突尖,背部明显呈龙骨状盖叠,柄纤细,长约为瓣片的二分之一,具1三角形耳,下垂;雄蕊10,花丝不同程度连合,有时近两体雄蕊,连合部分疏被极短毛,子房密被白色近贴伏柔毛,柱头圆点状,被稀少柔毛。
荚果串珠状,长8-13厘米,直,具多数种子;种子卵球形,稍扁,褐色或黄褐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产地生境
多生于干旱沙漠和草原边缘地带。
繁殖方法
建园:采用地膜覆盖、地表加压节水滴灌和精量播种技术。酸枣与苦豆子1:2间种,苦豆子株行距配置为(86+66)厘米×9厘米,株数达到6533株/667平方米。直播酸枣栽培株行距4.56米×0.25米。
土壤准备:3月下旬,施油饼400千克/667平方米和化肥50千克/667平方米(其中重过磷酸钙30千克/667平方米、二铵20千克/667平方米),深翻人土后春灌,灌水量180立方米/667平方米。播种前,用氟乐灵80克/667平方米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种子处理:由于苦豆子种子属于夹果,皮质坚硬,发芽率较低,用90%浓硫酸处理后可以大大提高发芽率,出苗率可达92.5%,确保一播全苗。
机械播种:播种机选择穴盘式,采用1.25米薄膜,穴播器一个滚筒有14穴,穴距9.3厘米,苦豆子播种株距为9厘米。播种时,掺充物为旱稻,比例为1:1.5。当5厘米地温持续在12℃以上时进行播种,中国新疆塔里木垦区4月8日-12日播种。苦豆子株行距:(86+66)厘米×9厘米,用种量2千克/667平方米;酸枣株行距4.56米×0.25米,用种量150克/667平方米,播种深度2.5-3厘米。
栽培技术
定苗补苗:苗高10厘米时,按株距9厘米一株一穴定苗,去弱留强,缺苗处用移苗器补齐。
肥水管理:苗期全部实行有压滴灌,全年灌水6次,灌水量450立方米/667平方米。春灌(采取漫灌)180立方米/667平方米-,生长季150立方米/667平方米。8月20日前秋灌(采取漫灌)120立方米/667平方米。
全年施肥100千克/667平方米,氮、磷、钾比例为1:1.2:0.44。其中50千克/667平方米(重过磷酸钙30千克/667平方米、磷酸二铵20千克/667平方米)在春季或秋季随基肥施入;生长季追肥50千克/667平方米(硫酸钾10千克/667平方米、棉花专用一号肥40千克/667平方米:含氮39%、磷0.4%、钾8.8%)在生长季节随水滴入,每次灌水量30立方米/667平方米,每隔15-20天一次,共计150立方米/667平方米。
主要价值
苦豆子耐旱耐碱性强,生长快,在黄河两岸常栽培以固定土砂。中国甘肃一些地区有作为药用。
食物营养成分
参考资料
苦豆子.中国自然标本馆.
苦豆子.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2 16:4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