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蔷薇科苹果属植物
苹果,学名Malus pumila Mill.,别称西洋苹果、柰,属于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苹果是全球最广泛种植和消费的水果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广泛的分布范围。苹果的原始种群主要起源于中亚的天山山脉附近,尤其是现代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地区,提供了所有现代苹果品种的基因库。苹果通过早期的贸易路线,如丝绸之路,从中亚向外扩散到全球各地。
植物学史
命名由来
中国土生苹果属植物在古代又称“柰”或“林檎”。李时珍说:“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有白、赤、青三色,白者为素柰,赤者为丹柰,青者为绿柰”和“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其类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而《食性本草》中亦有说“林檎有三种,大长者为柰,圆者林檎,小者味涩为梣。”受中华文化影响,日语中的“林檎”即为苹果。
明朝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果谱》中,有“苹果”词条,称:“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爱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许多中国农学史、果树史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
“苹果”一词在中国的普及,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苹果”一词源于梵语,为古印度佛经中所说的一种水果,最早被称为“频婆”,后被汉语借用其名称引入中国。在接受过程中,汉语根据该果的特征和自身语言习惯形成了“苹果”这一名称。
“苹果”这一名称的形成和普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语言演变、文化交流以及农业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互动,“苹果”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的词汇。
栽培历史
苹果的原始种群现认为主要起源于中亚的天山山脉附近,特别是在现代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地区。这一地带的野生苹果种(Malus sieversii)为所有现代苹果品种提供了基因库。从这些野生种开始,苹果的旅程遍及全球,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
苹果是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当地森林的主要建群种。阿拉木图在当地语言中就是“苹果之城”的意思,阿拉木图位于古代重要商路上,丝绸之路就经过该地。苹果通过早期的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从中亚向外扩散。它们首先抵达古代中国,随后传入波斯,最终影响到了古希腊和罗马。据推测,古代商人经过阿拉木图沿途捡食熟落的苹果,并将种子传往沿途各地,逐渐在古罗马时期开始了苹果的人工栽培过程,苹果也因此在欧洲扩展开来。
这些地区还对苹果进行了改良,培育出新的品种,中国的软苹果,如沙果(M. asiatica)和海棠果(M. prunifolia),已经作为甜品苹果栽培了2000多年。这些被认为是山荆子(M. baccata)和新疆野苹果(M. sieversii)在哈萨克斯坦杂交出来的。
罗马帝国对苹果种植技术的改进特别显著,包括灌溉、修剪和嫁接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加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苹果种植传入了欧洲各地,特别是在帝国的北部边疆地区,如英国和德国。
中世纪时期,苹果的种植和研究成为欧洲修道院中的重要活动。修道士们不仅保护了苹果品种,还通过手稿传播了关于苹果栽培的知识。这一时期,苹果在欧洲的种植得到了稳固和扩张。
到了近代,随着欧洲探险家和移民前往新大陆,苹果树也随之穿越大西洋。17世纪,英国殖民者将苹果种植到了北美,其中一些像约翰·查普曼这样的人物通过广泛种植苹果树而成为美国民间故事的一部分。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随着欧洲殖民者继续在世界各地扩张,苹果种植也随之扩散到了南美、南非和澳大利亚。
现代苹果种植是全球性的事业,涵盖了品种改良、病虫害管理、储存和运输技术的革新。通过不断的科研改进如基因育种,农业专家和科学家们成功培育出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和消费者口味的苹果品种。如今,苹果不仅仅是一种受欢迎的水果,从野生的祖先到现代的超市货架,苹果的历史是对人类文化、科技和全球化进程的一次缩影。
形态特征
苹果树属于乔木类植物,其高度可达15米,并通常展现出一个圆形的树冠配合较短的主干。它的小枝短而粗,圆柱形,幼时覆盖着密集的绒毛。随着树龄的增长,枝条转变为紫褐色且表面变得光滑无毛。苹果树的冬芽呈卵形,顶端较钝,并且被短柔毛紧密包裹。
苹果树的叶片从椭圆形、卵形到宽椭圆形都有,长度介于4.5至10厘米之间,宽度为3至5.5厘米。叶尖通常尖锐,基部则呈现宽楔形或圆形,边缘装饰有圆钝的锯齿。幼叶时期,叶片两侧均生长着短柔毛,但成熟叶片的上表面最终会失去毛发。其叶柄结实,长度大约在1.5至3厘米之间,同样覆盖着短柔毛。苹果树的托叶为草质,形状披针,带有尖端,边缘平整,而且同样密布短柔毛,但早落。
苹果树的花序为伞房型,一般在小枝顶端形成3至7朵花的集合。每朵花的梗长1至2.5厘米,表面覆盖着绒毛。花本身的直径大约在3至4厘米之间,其萼筒外侧和萼片的两面都被绒毛紧密覆盖。花瓣呈倒卵形,长约15至18毫米,基部狭窄,色彩以白色为主,但在花蕾状态时会显现出粉红色。苹果树具有20个不等长的雄蕊和5个花柱,后者的下半部覆盖着灰白色的绒毛,略微长于雄蕊。
苹果的果实为扁球形,其直径一般超过2厘米,顶部常见有隆起,而萼洼则凹陷,萼片长久保留。果梗呈短粗形态。苹果的花期在5月,果期则从7月延续至10月。
分布范围
苹果是世界上最广泛种植和消费的水果之一,其种植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苹果在全世界温带地区均有种植,其中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以及非洲和澳大利亚的适宜地带。
苹果适生于山坡梯田、平原矿野以及黄土丘陵等处,海拔50-2500米,在我国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常见栽培。
生长习性
苹果的适应能力使它能够在多种气候条件下生长,在南北纬35度到50度之间,这个范围内的气候条件是苹果生长的理想环境。可以满足苹果对温度和光照的需求。
苹果需要接收到1000至1600单位的热量,并且需要120至180天的无霜期来保证顺利生长和果实成熟。温带气候日夜温差较大,能够提供足够的冷处理时间来促进花芽的形成。同时,白天的温暖天气和夜晚的寒冷天气,加上充足的阳光照射,是确保苹果果实品质优异的关键因素。
苹果具有良好的抗寒能力,能够抵抗低至零下40°C的严寒天气。然而,开花期和结实期间,如果温度降至-2.2℃至-3.3℃之间,可能会对苹果的产量和果实发育产生负面影响。相比于其他落叶果树,苹果树的开花时间较晚,这降低了遭受春季晚霜冻害的风险。但对于某些特定的苹果品种和地理区域,霜冻仍然是一个显著的威胁,一套有效的抗霜冻措施对于维持其高产量和高品质的果实非常重要。
苹果生长最佳的土壤pH值为6.5,这是一种接近中性的环境。同时排水良好的土壤还可以防止根部病害的发生,确保根系能够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繁殖技术
苹果树的繁殖技术旨在保持品种的特性、提高产量和适应性。这些技术包括嫁接、压条、播种和组织培养等,其中嫁接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
嫁接是苹果树繁殖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新植株保持母树的所有特性。嫁接涉及将所选品种的枝条(接穗)连接到另一个植株(砧木)上。砧木通常被选定为具有优良的根系特性,如耐病性、适应性强和控制树体生长的能力。嫁接不仅可以快速繁殖高品质的苹果品种,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砧木来适应各种土壤和气候条件。
压条是一种通过促使植株的一部分接触土壤而产生新根的方法。将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弯曲至地面,然后部分埋入土中,保持湿润直至枝条生根。一旦新的根系形成,就可以从母株上切下并另行栽种。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繁殖效率相对较低。
播种是最传统的繁殖方法,通过种子生长新的苹果树。然而,由于苹果种子的遗传变异性,通过播种得到的植株通常无法保持母树的特定品质。因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砧木的培育或育种研究。
组织培养是一种先进的苹果树繁殖技术,它通过在无菌条件下从植物的微小组织培养出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可以大量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并且可以产生无病毒的植株。组织培养在商业苹果园和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每种繁殖技术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技术取决于繁殖的目的、所需的植株数量、成本和其他因素。
栽培技术
建园
新建果园要选择土层深厚, 光照充足, 远离污染源的地方。苹果园宜选土层80~100 cm以上而地下水位较低之处。苗木宜秋植。平地乔化稀植园, 株行距5~6 m×5~6 m;沙荒丘陵地或半矮化砧中密植园, 株行距3~5 m×4~5 m;矮化砧或矩枝型品种密植园, 株行距2~3 m×3~4 m。
灌溉水质要洁净, 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要好, 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基础上, 培育壮树,提高树体的抗逆性, 并及时清除果园的残枝落叶、病果和垃圾, 剪除病虫枝, 刮老翘皮后集中销毁, 保持果园良好环境。
合理修剪
果树的修剪一般在1~6年内主要以纺锤树形为主, 定植1~2年不留枝,冬剪时采取强干修剪法, 培养粗直壮的中央领导干。从第7年开始,进行疏枝修剪, 降低骨干枝量,每株留8~10个一级骨干枝, 同时注意单轴甩放结果枝组。第11~13年完成开心树形改造, 提干、落头开心, 疏大枝甩小枝, 每株留3~5个一级骨干枝, 枝组枝组间距30~40cm,结果枝组保持在3~5年生,大于5年逐步淘汰更新。夏季修剪要注意:扭梢、拉枝和环剥。
合理水肥
苹果园的灌溉多结合追肥或根据气候条件进行。芽前水、花后水、采前水、冻前水等,遇有旱情及时灌水。苹果树不耐涝,雨量集中的月份要注意排水和防渍,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和结果。
推行早秋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施有机肥料3.75万kg/hm2以上,并加入适量化肥,施肥时期宜在采果后。早施基肥有利于树体贮藏养分的积累,及早恢复树势提高树体的越冬能力,也有利于根系恢复生长和第2年的开花结果。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施用,主要用于及时补充苹果各个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要,均用速效性肥料。分别在开花前后、6月份及果实膨大期进行3次追肥。大量结果的大年树,要重点掌握春梢停长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树体的营养储备。另外在生长季节,随时根据树体缺素情况喷施硼、锌、钙、铁等微肥。
授粉
授粉时间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授粉1次效果最好。花朵开放当天为最佳授粉期。人工点授用毛笔蘸花粉点中心花雌蕊柱头, 或用鸡毛掸子辅助授粉 (把鸡毛掸子绑到竹竿上, 先在授粉树上滚动, 沾上花粉后, 再到主栽培品种上滚动, 反复多次) 。如苹果园面积大, 可加10倍滑石粉用点头喷粉器喷粉, 也可用0.2%花粉+0.3%尿素+5%蔗糖混合液喷雾。蜜蜂和壁蜂授粉要在主栽品种开花前3 d放蜂。花期长时可二次放蜂。
疏花疏果
及时疏除过多的花、果, 控制负载量, 可以保持树势强壮、增大果个和克服大小年现象。留果量可根据品种和产量来定, 也可根据枝果比、叶果比或距离留果, 富士等大型果可按“8个枝, 8寸远, 80片叶”来留果。疏花疏果从冬季修剪直到果实采收。主要有疏除或短截部分果枝、疏芽、疏花、疏果。疏花芽好于疏花, 疏花好于疏果。疏果时一定不要将果台梢一起剪掉。
果实套袋
通过果实套袋, 能抑制叶绿素、促进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形成;使果点减少、变小、色浅;防治产生裂果和果锈;降低病虫危害和农药污染, 从而明显提高苹果的外观和安全质量。苹果套袋要选质量好的纸袋、着色好的富士等大型果和树冠透光率25%~30%的果园套袋。枝量过少或过大, 沙土薄地及硼、钙等微量元素缺乏的轻壤土果园以及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不适合套袋。套袋果园不能覆盖麦草, 尤其是陈年麦草。
套袋时期因品种而异, 金帅苹果在果实开始变红, 茸毛未脱落, 果柄开始木质化时进行,一般在5月20~25日。富士、乔纳金、红星等品种以落花后35~40 d, 果实直径在25~30 mm为最好。果面干后才能套, 防止出现汗斑。如果纸袋底部两角的透气孔较小或开得不好, 纸袋透气性差, 可于袋底中间部位用修枝剪剪一长1~1.5 cm的竖口, 增加透气性, 可大大减轻果实上汗斑和果锈的发生。套袋时, 右手插入撑开纸袋, 左手拍打袋底, 使其成半膨胀状态, 防止套后幼果紧贴纸袋产生日烧和磨伤。幼果套入纸袋后, 用纸袋一侧的铁丝折成90°扎紧袋口, 让果实处于纸袋的中央部位, 能使纸袋以果柄为轴转动。整个生长季节应随时检查, 把松口袋再封好。操作时要迅速, 不能生拉硬拽。
新红星在采收前15 d左右, 即8月底9月初除袋;乔纳金在采前30~35 d, 一般年在9月20日除袋;富士采前25~30 d, 一般为10月1~5日除袋。除袋期高温干旱, 可向后推迟几天除袋, 避开高温干旱, 减轻或避免除袋后日灼,同时也应避免除袋后马上遇降雨。除袋时先将纸袋下边撕开, 成喇叭口状, 3~5 d后再除掉。除双层纸袋分2次进行, 先把外层纸袋全部除掉, 保留内袋3~5d, 待果实基本适应外部环境后, 再除掉内袋。对于内膛不见直射光的果实, 不论套单层还是套双层纸袋, 均可一次性除袋。秋季适度干旱, 或在干旱条件下适度灌水, 对着色最为有利。除袋前至采收前均应保持一定土壤湿度, 高温干旱年份, 除袋前应全园普浇1遍水, 除袋后至采收前也应浇2遍以上水。
在果实集中着色期, 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摘叶2~3次, 除袋的同时即摘去紧贴果实的叶片;第2次可摘去果实周围5~10 cm范围内的叶片;第3次摘去树冠外围及上部部分枝条上的叶片, 摘叶应留叶柄。除袋后5~7 d转果1次, 共转2~3次, 把果实背阴面转至向阳面。疏去部分中小型枝条, 包括大枝梢头的同龄枝, 内膛和其它部位的徒长枝及密挤枝, 以改善光照条件。枝量较少, 透光好的果园, 可于苹果除袋后在树冠下铺设反光膜, 使内膛果实萼洼着色, 生产全红果。铺设银膜仅限于经济价值高的红色品种 。
适时采收
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生育期最好确定适宜的采收期, 采收后分级包装, 用果窑、土窑洞、通风库、气调库进行贮储保鲜, 季节年销, 周年供应。
病虫害防治
果树粗翘皮常常隐藏着多种病害,如山楂红蜘蛛、星毛虫、小卷叶虫、腐烂病等。冬剪结束后,从2月中旬起重点检查主干、枝杈、剪锯口有无腐烂病,发现后涂波美10度石硫合剂加入“护树将军”100倍液,半月后再涂一次。涂树体病患处可迅速形成一层保护膜,窒息性杀死病菌。
褐斑病防治
药剂防治应抓好三个时期,即在落花后(发病前半月)、雨季来临前和雨季及时喷药防治。生长前期喷1:3:200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瓜果壮蒂灵,后期喷施,也可采用50%退菌特600倍、50%多菌灵800倍、50%甲基托布津1000倍、65%代森锌500倍+瓜果壮蒂灵进行防治。雨季喷药时应混加2000-3000倍粘着剂。苹果早期落叶病主要表现为褐斑与灰辬的混合侵外,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斑点落叶病防治
斑点落叶病一般年份6月下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春雨早发病早,秋雨多发病重。10月上旬停止发生。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应重视化学防治,从花后开始连续喷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瓜果壮蒂灵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瓜果壮蒂灵,或10%多氧霉素1200倍+瓜果壮蒂灵,或40%乙磷铝200倍+瓜果壮蒂灵,或70%乙锰500倍+瓜果壮蒂灵。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已进入中秋季节,各类早期落叶病将逐渐停止新的侵染。但对于发病较重的果园,应及时清扫果园落叶,剪除病枝,集中深埋,以消灭病源,减少发病率。
溃烂病防治
溃烂病也是苹果树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该病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树苗在生长过程中遭到了真菌感染,从而对树枝的生长造成了很大影响。当苹果树在生长期间出现该病害以后,树枝上产生相应的深棕色斑点,同时也会不断向上延伸,最终造成树枝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凹陷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则会对苹果树枝的健康生长造成影响。若该问题出现在多雨季,那么空气中的湿气也会对其造成影响,最终造成树木发生霉菌感染等问题,导致树木的弹性不断降低,使其很难继续开花结果。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相关种植人员必须重视苹果树枝的修剪工作,可对树苗当中所存在的溃烂的树枝进行相应的修剪,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保护修剪的位置,应重视在该位置涂抹适量的抗菌药物等等,从而有效预防真菌出现重复滋生等情况。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苹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溃烂区域扩大等问题,保障苹果树实现健康良好的生长,进一步增强苹果产量以及质量,提升种植人员整体的经济收益。
保护现状
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版)》中,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被列为二级保护。
产量
我国是世界上的苹果生产大国。2023年10月19日,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在云南昭通发布《2022年度中国苹果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苹果产量仍然位居世界第一,年产量达4757.18万吨,全球占比过半。
主要价值
苹果风味浓郁,酸甜适口,鲜果中水分含量高,热量低,广受人们喜爱。苹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对保护视力、预防坏血病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含有的矿物质钾、磷、镁、钙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含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胆固醇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对预防便秘、直肠癌、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均有效果;同时,苹果具有的多酚类物质还具有延衰、防癌、提高免疫力、降脂、降压等功能。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01:40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