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碑
曹魏隶书书法作品
《范式碑》是刊刻于曹魏时期的一方碑刻,全称“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又称“庐江太守范式碑”“范巨卿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济宁博物馆
碑刻内容
(碑额)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
君讳式,字□□□□□□□□功存有夏,〔实曰御龙〕;□〔胙商周〕,〔世昭〕其隆。晋主夏盟,有┘士会者,光演弘谟,翼崇霸业,锡邑命族,〔实为范氏〕,〔则其后也〕。〔君禀灵〕醇之茂度,体玄亮┘之殊高。徽柔懿恭,明允䔍恕。九德靡爽,百〔行渊备〕。〔弘道眈艺〕,〔恢韬坟〕籍。探啧研机,罔深┘不入。若乃立德隆礼,树莭宝真,忠谅足以〔弼国〕,〔䔍友足以辅仁〕。〔用能昭〕其洪懿,声充宇┘甸。接华彦于汝坟,润枯毙于荆汉。超菅〔鲍之遐踪〕,〔信灵谇乎炳焕〕。〔是以〕□〔化〕泉流,芳□┘鸿奋。燿仁阐于权舆,济俗侔乎皇训。群〔公伟焉〕,〔弓旌盈路〕。〔再让考〕□□〔三府〕,举〔高〕苐,┘侍御史,拜兾州刾史。纠剔瑕慝,六教允〔施〕。〔翰飞肃于鹰扬〕,〔典荆〕□□〔轨〕□,〔帝嘉其勋〕,〔迁〕┘庐江太守。拟泰和以陶化,昭八则以隆〔治〕。〔弥〕□〔弘略〕,〔恵训亡倦〕。□□〔协〕□,□□〔齐〕□。□┘清源之深闳,宝疏氏之至顺。以疾告〔辞〕,〔韬光潜燿〕。〔咏琴书以宁〕□□□□□□□□□┘其犹充洽外内。实绍德之奥薮,而〔仪民之渊表也〕。〔未亮三事〕,□□□终。□□□□□□┘常山相,暨子汜孙,而胤嗣𦉾继。粤青龙三年,〔正月丙戌〕,〔县长汝南薛〕□□□□□□□┘感灵墠之不飨,思隆懿模,以绍奕世,乃与县之硕儒,咨〔典谟之中〕□,同宗□□□〔之胄〕,┘昭告祖考,俾守厥祀。本支著宣融之祚,人神协休茂之庆〔焉〕,〔礼也〕。〔于是乡〕□□〔上计掾〕┘翟循、州部泰山从事史翟邵等,佥以为君虽煇名载籍,光颺〔前列〕,〔而灵坟亡〕□,〔仪问靡述〕。遂┘相与略依旧传,昭撰景行。刊铭树墓,以声百世。其辞曰:┘于昭上德,实唐之胤。诞表灵和,蹈规履信。穷神周览,祗道〔之训〕。〔迈德徽犹〕,〔鸿渐〕□〔奋〕。〔秽〕┘彼夸毗,宝此醇懿。以文会〔友〕,〔以〕仁翼□。敷化济殖,群生以遂。〔永言孝思〕,〔民之攸暨〕。如何┘昊天,不信其轨。明德不报,〔胤胙亡纪〕。爰辑训典,询尔髦士。育兹〔赫〕□,〔以永遐祉〕。〔诒厥孙〕┘谋,燿于万祀。┘
乾隆己酉┘暮春,琪督┘工拓碑于┘州学,适步┘棂星门西,┘见壁根片┘石甚古,讶┘为汉物。拂┘拭之隐隐┘有隶书数┘人名。急掘┘洗之,乃范┘式碑也。不┘禁犹喜。遂┘移至先得┘之额并列┘焉。李东琪┘铁桥记。┘
顾文鉷、┘郑支宗、┘李学曾同观。┘
钱塘黄易助立。┘
范巨卿碑额即出,后正碑久寻不得。易有┘古拓本,方思补刻。今李铁桥寻获斯石,复┘见碑阴字数虽缺,而体势森严,神味完┘足,实为快事。乾隆己酉三月,钱唐黄易。┘
己酉初夏,同李半山自山右来观铁桥┘新获范式碑,见黄司马小松跋后,因并┘记之。洪洞李克正梅村书。┘
(说明:□,表示一个无法确认的字;加粗,表示碑作异体;〔〕,表示据《隶释》所补文字;┘,表示分行。)
创作背景
范式,字巨卿,东汉山阳郡金乡县(今属山东)人,少入太学,后为山阳郡功曹,又举茂才,历官荆州刺史、庐江太守等职。据《后汉书》记载,范式卒于官,当是卒于庐江太守任上。《范式碑》的宋拓本中有“青龙三年”等语,据此可知碑应刻立于曹魏青龙三年(235年)以后,即范式卒后数十年,后人为纪念其事迹或为祭祀而刻立了《范式碑》。
艺术鉴赏
技法
书法上,《范式碑》的特点总体上是雄浑宽厚、自然曼妙一派。其笔法有隶书向楷书变异现象,部分笔画侧锋入笔明显,如“柔”字、“共”字、“高”字、“九”字的横起笔处,但笔画的基本形态乃为浑厚朴茂的隶书风格。其结体方正端庄,字形均匀,疏密和谐。如“冀”字上部“北”字简写成了两点而作“兾”,“田”字中竖又向下延伸,连接到了“共”字的中间部分;“刾”右旁“刂”的写得雄浑有力,极富有变化其长竖笔起笔处如钉头,粗而有力,行笔时先向左拱,再向右稍斜,笔锋回转后再向左挑出,整个笔画充满了如刀似剑的阳刚之气;“鸿”字中间的“工”部写得特别长,与左旁的三点水长度相等,上部的横画向左边极短,向右则稍长,与右旁“鸟”部最上一笔合而为一,包住了“鸟”下部的笔画;下部的横画又与“鸟”下部横画部分相融合,互相借用,结体别致而有趣,浑厚而活泼;“之”字、“九”字、“恕”字、“允”字等疏中求密,“懿”字、“恭”字、“徽”字等密中求疏,均能得体。其章法严整,字间较宽松,由于字形轻重变化较大,故节奏感较强。
作品评价
唐代书画家李嗣真:蔡公诸体,惟《范巨卿碑》风华艳丽,古今冠绝。(《法书要录·卷三·唐李嗣真书后品》)
宋代金石学家洪适:此碑虽不及延康、黄初四刻,在魏隶他碑中为可取尔。唐李嗣真作《书后品》,乃云蔡公诸体,惟《范巨卿碑》风华艳丽,古今冠绝,甚矣,藻鉴之谬也。(《隶释·卷十九·范式碑》)
清代书法家翁方纲:蔡中郎卒于初平三年壬申,是碑立于青龙三年乙卯,相去四十三年,此非他碑在汉末所可以傅会蔡书者比也。稍有知识者,不至谬误如此。况李嗣真在唐初负艺苑盛名,其肯自蹈于后人之讥议乎?自赵明诚《金石录》始驳嗣真之误,洪文惠《隶释》、娄彦发《汉隶字原》以至近今,凡著录金石者,无不以此为口实。于是未谷又增一语,以为与石经不类。而李嗣真之谬妄,为千人共掊者矣。予乃取李嗣真《书后品》之文读之,而知李嗣真不误,而诸家之误也。《书品》此条,乃论列梁、蔡、皇、卫诸家之书,其言曰:“《毋邱兴碑》云是索书,比蔡《石经》无相假借。蔡公诸体,惟有《范巨卿碑》风华艳丽,古今冠绝。”详李此言之意,盖合同时诸家与蔡相衡校。而汉碑多不著名氏,汉末一时隶法大都习蔡之体者居多,惟有《毋邱兴》一碑云是索书,则其意以《范巨卿碑》为不知何人书,可知矣。其上句云“比蔡《石经》无相假借”,是专指蔡书《石经》之一体也。所以下句转出“蔡公诸体”,谓同时学蔡书者,不止学其《石经》一体耳。盖隶之为势非一,而蔡之结体,公私钜细,其应千变如当时芝英体,亦或以为蔡书是也。蔡书之体既非一端,而学蔡书者,亦非一人。就其中蔡体之善者,则莫善于《范巨卿碑》耳。此言极易明白,犹之后人品唐碑,亦云欧体、颜体,岂可即指为率更之书、鲁公之书乎?……是碑于劲利之中,出以醇厚,而顿挫莭制,神采焕发,实高出汉末皇象、梁鹄诸家之上,其目为蔡体弟一者,盖李嗣真见学蔡之书必多,乃有此折衷之鉴。不特是碑之品目上下、源流划然可寻,而蔡书之势,亦因此可得其圭臬。后来欧阳率更书法之秘,笔笔皆从此碑得之。非深求汉唐之接续者,未易语也。……盖汉人分隶之形质,至此而皆化为性情,恐褚河南对史陵云“此法更不可以教人者”,正不外是也。(《两汉金石记·卷八·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
清代书法家桂馥:结体在《衡方》《韩仁》之间,与汉石经绝不类。李嗣真乃定为蔡书,无论立碑年岁不符,即笔法亦大相远矣。(《两汉金石记·卷八·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
近代书法艺术家杨守敬:李嗣真《书品》称为风华掩映,汹非虚誉。余直以为驾黄初三碑之上,与汉人分道扬镳,篆额尤妙。(《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二·魏·庐江太守范式残碑》)
近代书法家康有为:华艳则有《尹宙》《樊敏》《范式》。 (《广艺舟双楫·卷二·本汉第七》)
历史传承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记载:“金乡有范巨卿冢,名件犹存。”据此可知《范式碑》在北魏时还立在山东金乡范式墓前。宋代洪适的《隶释》中记载:“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篆额,在济州任城。”据此可知到了南宋初年,《范式碑》已移至山东济宁。之后碑断裂,没入土中。清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胶州人崔云芳在济宁州学西边的龙门坊水口发现了碑额。清代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初夏,济宁人李东琪在济宁学宫棂星门西边发现了残碑身,遂与碑额移到一起保存在济宁州学。民国十八年(1929年),济宁县教育局长王大恕将碑移置到新建的小金石馆(今济宁博物馆汉碑室)内保存。
参考资料
东汉 范式碑.济宁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31 19:13
目录
概述
碑刻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