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多孔菌科茯苓属真菌
茯苓(学名:Wolfiporia cocos (F.A. Wolf) Ryvarden & Gilb.)是多孔菌科茯苓属真菌。菌丝体呈白色绒毛状,幼时白色,老时淡褐色。气生菌丝短而直立,更多的是纵横交错,密集贯穿于基质中,菌核由外皮膜、内皮膜、多糖粒形成层及多糖粒积累层构成。菌核是茯苓的休眠器官,又是贮藏器官,菌核发育到一定阶段,向上膨大增长,露出土面,菌丝在菌核表面生长扩大,顶端菌丝不断向外生长,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大小不一,平卧于菌核表面或菌丝体表面,初时白色,后淡褐色,孢子无包透明,表面光滑。
植物学史
茯苓在《史记呆·龟策传》中写作伏灵。大概是因为松树的神灵之气隐藏聚结而生成,所以称为伏灵、伏神。 《仙经》中说大个的伏灵有拳头那么大,佩戴它能够消灭百鬼,因此茯苓的神灵之气,可以得到证实了。 “灵”俗写作“苓”,是传抄的错误。下面生长有伏灵,上面生长有兔丝,所以茯苓又叫伏兔。也有人说茯苓的形状像兔,所以有此名称。
形态特征
菌丝体
外观,菌丝体呈白色绒毛状,幼时白色,老时淡褐色。菌落在基质表面呈放射状快速生长,形成线网状或膜状,气生菌丝短而直立,更多的是纵横交错,密集贯穿于基质中,起着分解、吸收、转化和运输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作用,同时又具有分裂和生殖的功能,只要条件适宜,基质中的菌丝体可以长期生活下去。茯苓菌丝有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单核菌丝在一生中只存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可亲和的单核菌丝相融合,经过质配和核配,发育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直径约为2-5微米,具锁状联台,能独立地无限地进行繁殖,是茯苓菌丝体存在的主要形态。
菌核
双核菌丝在松根的新表皮与老表皮间隙中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聚结特化形成菌核。菌核由外皮膜、内皮膜、多糖粒形成层及多糖粒积累层构成。菌核是茯苓的休眠器官,又是贮藏器官,里面贮藏着大量营养物质,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进入生殖阶段。菌核的形态各异,多为不规则的球状,大的数斤、几十斤、上百斤,小的不足一斤。幼时棕褐色,老时黑褐色,新鲜时质软有弹性,干后质地坚硬,表面皱缩粗糙。菌核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菌核是药用和食用部分。
子实体
菌核发育到一定阶段,向上膨大增长,露出土面,俗称“冒风”,菌丝在菌核表面生长扩大,顶端菌丝不断向外生长,基部逐渐致密变厚,进一步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大小不一,平卧于菌核表面或菌丝体表面,厚3-8毫米,初时白色,后淡褐色,管孔蜂窝状,管口呈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2-2.0毫米,管壁薄,管内壁表面发育成子实层。子实层由担子组成,担子棒状,上各产生四个孢子,孢子无包透明,表面光滑,椭圆形有歪尖7-9微米×3-4微米。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美洲、大洋洲和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中国人工栽培产量大的地区有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安徽等省,区。
生态习性
茯苓多生于松属植物根上,适宜700-1000米的中海拔、气候凉爽、干燥、砂质土壤、10-35°坡地。茯苓子实体正常发育的温度为24-28℃菌核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能经受40℃的高温和冰冻严寒,常不会引起灼烧或冻害。
栽培繁殖
人工繁殖
病虫防治
茯苓的主要病害是腐烂病,多发于菌核生长旺盛期。患病菌核流出黄色汁液,发生的原因是排水不良,窑内积水或采收太晚,克服的办法就是注意排水,及时收获。
茯苓的生育时间较长,而且料筒埋于地下,容易造成遭受白蚁危害,它们对茯苓的危害是毁灭性的,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因此,管理中要抓好白蚁的防治工作,种植前以“防”为主。从备料、苓场整理到接种各个环节都要采取措施,驱除白蚁。下种时在窑内施放杀虫剂,接种头两个月,每周对苓窑检查,若发现白蚁,及时撬开苓窑,施放白蚁粉予以扑灭,然后重新开窑放置料筒。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护级别为无危(LC)。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茯苓具有除水利湿、化痰止咳、安神益智、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缓解水肿、小便不利、咳嗽痰多、惊悸健忘、泄泻、遗精、淋浊等症状。茯苓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还搭配党参、白术等,改善脾虚湿盛所致食少便溏之症。现代研究表明,茯苓有保护肝脏、抗炎、抗病毒、抗菌、抗衰老、抗惊厥等作用。
食用价值
茯苓可食用部分是菌核(相当于马铃薯的块茎),而其他大部分食用菌食用部分常为子实体(相当于水果的果实)。作为一种食品,茯苓在古代饥荒时常用来充饥。相传诸葛亮南征云贵时,因道路崎岖潮湿,天气多雨,行军休息时,常不及煮饭,遂将糯米、茯苓、黑枣肉煮熟捣烂,拌和成丸,烘干随身携带,方便且极耐饥,妥善化解行军吃饭问题。当今食品产业利用茯苓为主材生产制作食品,地方风味零食颇多,如茯苓饼、茯苓糕、茯苓饮品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1 11:54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