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煤病
植物病害
茶煤病是由茶新煤炱等引起的、发生在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产生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后渐扩大,严重时黑色煤粉状物覆盖全叶,甚至由叶部蔓延至小枝及茎上,病株各部表面覆有一层烟煤状物。
病原特征
茶煤病病原有十多种,其中以茶新煤炱(学名:Neocapnodium theae Hara)、山茶小煤炱(学名:Metiota camelliae (Catt.) Sacc.)、富特煤炱(学名:Capnodium footii Berk. et Desm.)为主。此外还有田中新煤炱(学名:Neocapnodium tanakae (Shirai et hara) Yamam)、头状胶壳炱(学名:Scorias capitata Sawada)、刺三叉孢炱(学名:Triposporiopsis spinigera (Hohn) Yamam.)、光壳炱(学名:Limacina spp.)、爪哇黑壳炱(学名:Phaeosaccardinuta javanica (Zimm.) Yamam.)等。这些病原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茶煤病病原菌大多附生性较强,依靠昆虫的排泄物作为营养而繁殖,都寄生在寄主表面,并不深入组织内部;也有的寄生性较强,从寄主植物体内吸取养分进行繁殖。
为害症状
茶煤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产生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后渐扩大,严重时黑色煤粉状物覆盖全叶,甚至由叶部蔓延至小枝及茎上,病株各部表面覆有一层烟煤状物。发生严重时,茶园呈现一片污黑。由于茶煤病病原菌的种类较多,所以叶面的黑煤颜色也有深有浅,霉层厚薄不均。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次年,在适宜条件下,形成孢子,飞散落在粉虱、蚧类以及蚜虫的分泌物上,从中摄取养料进行繁殖,并借昆虫活动进行传播。其中以龟甲蚧、角蜡蚧红蜡蚧以及黑刺粉虱等最有助于病菌的繁殖与传播。
流行规律
茶煤病的发生常与黑刺粉虱、介壳虫或蚜虫的严重发生密切相关。生产粗放的茶园,或荫蔽潮湿、雨后湿气滞留及害虫严重的茶园易发病。此外,全年以春茶和四茶期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加强茶园管理。采取适当修剪、疏枝,勤除杂草,合理施肥等措施,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和增强树势。
由于茶煤病是蚧类、粉虱和蚜虫为害引起的。要有效地防治茶煤病,关键在于控制这些害虫;早春或深秋茶园停止采摘期,可喷施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0.6%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抑制病害的发展;在发病初期,每亩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75克,或99%矿物油200毫升对水喷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13 15:30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