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隶属湖南省
株洲市,地处
湖南省东南边陲,
株洲市南部,东邻江西省
莲花县、
永新县、
井冈山市,西抵
安仁县,南接
炎陵县,北至
攸县,总面积250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茶陵县辖4个街道、10个镇、2个乡。2023年,茶陵县户籍人口62.8万人,常住人口48.02万人。
历史沿革
秦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茶陵县,治所含今茶陵、
炎陵县全境,属
长沙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
长沙国。元朔四年(前125年),改为茶陵侯国。太初元年(前104年),废侯国,复置县。新朝王莽元年(9年),易名声乡。东汉建武六年(30年),复名茶陵县,隶
荆州长沙郡。建武十二年(36年),改属
临湘侯国。建安十三年(208年),属
刘备辖地。建安二十年(215年),属
孙权辖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茶陵与
攸县、阴山、建宁等县并为湘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除湘潭县复置茶陵县,属
南云州。贞观元年(627年),茶陵与阴山、
建宁、安乐、新兴等县并入攸县,为衡山郡辖。圣历元年(698年),复置茶陵县,属
衡山郡。天宝元年(742年)至五代后周,均属衡州辖地。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为衡阳郡辖。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改属衡州。绍兴九年(1139年),升县为军。嘉定四年(1211年),析康乐、霞阳、常平3个乡,置酃县(今
炎陵县)。
元初废军为县。至元十一年(1274年),属
衡州路。至元十九年(1282年),茶陵升县为州,直属湖南道。后改属衡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潭州府。洪武五年(1372年),废州为县,改属
长沙府。成化十八年(1482),茶陵升县为州,直至清末,隶属长沙府。
民国二年(1913年)9月,茶陵废州为县,属湖南省
湘江道长沙府。民国三年(1914年),直属湘江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道,茶陵县直属湖南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全省设9个行政督察区,茶陵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9月至1952年10月,茶陵县属
衡阳专区。
1952年11月至1983年6月,茶陵改属
湘潭专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6日,将高壕(原系茶陵卫屯耕地。以下划出的地方均如此)划归
安仁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划出平田圩归耒阳县辖。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将纲山(今在
衡山县境)划归
衡阳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将罗家坊、石脚、乌陂渡、白沙、港口、车下、松林洲、滩头洲、过家到划归安仁,中大洲、肖家土坪、花明楼划归
攸县,将攸县的焦家老屋、莫家巷、王家湾、丫尖下划入茶陵。
1993年1月,茶陵县有7个镇、18个乡、1个场(红色农场)。
1993年8月和1994年12月,潞水、浣溪撤乡建镇。
1996年10月,平水、枣市、火田撤乡建镇。
1998年9月、2009年12月,马江、秩堂撒乡建镇。
2001年10月,湘东乡并入高陇镇。
2003年3月,原湘东钨矿陂产终结。4月,设立茶陵县汉背办事处,辖市场街、枫树坪2个居委会。
2004年12月,红色农场保留场名,所辖一、二、三、四分场,划归火田镇。江口乡撤销,并入桃坑乡。
2005年1月,小田乡被撤销,并入秩堂乡。
2005年5月,原湘东铁矿破产终结。6月,设立利民办事处,辖辉山、清水 2个居委会。
2007年1月,尧水乡被撤销,并入严塘镇。原尧水乡所辖花木、泉山、南岸、联心、玳溪、山寺、尧市、爱里、双龙、高径10个村改为严塘镇所辖。原尧水乡所辖横屋村划归腰陂镇。七地乡被撤销,并入腰陂镇。原七地乡所辖巨田、芙冲、涧洲、规田、军塘、月岭、建民、双溪、麦源、左江10个村改为腰陂镇所辖。
2015年,撤销潞水、腰陂镇,设立腰潞镇;调整思聪、洣江2个街道的管辖范围。八团乡与火田镇合并设立火田镇。浣溪镇与湖口镇合并设立湖口镇。平水镇与虎踞镇合并设立虎踞镇。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茶陵县辖4个街道、10个镇、2个乡:
下东街道、
思聪街道、
洣江街道、
云阳街道、
界首镇、
湖口镇、
马江镇、
高陇镇、
虎踞镇、
枣市镇、
火田镇、
严塘镇、
秩堂镇、
腰潞镇、
舲舫乡、
桃坑乡,另辖:汉背管理处、茶陵县红色农场。县人民政府驻炎帝南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茶陵县,地处
湖南省东南边陲,
株洲市南部。东邻江西省
莲花县、
永新县、
井冈山市,西抵
安仁县,南接
炎陵县,北至
攸县。位于东经113°20′~113°65′、北纬26°30′~27°7′之间,东西宽56.9千米,南北长68.25千米,总面积2500平方千米。
地质
茶陵县境内地壳稳定,无地震;县内出露地层中,从古生界寒武系塔山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共10个系,出露面积2155.44平方千米,占茶陵县面积的86.22%。
茶陵县境内大地构造主要形迹属于湘东新华夏系及华夏系。北北东向及北东向构造明显,小褶皱及次级断裂发育。中部凹陷区属茶水凹陷带一部分,自县东北角至西南,斜卧县境中部;东南部万洋山褶断带,属炎陵-资兴隆起带的西北段;西北部武功山褶断带,境内北起太平山,经露岭、云阳山,南至茶陵。
地形地貌
茶陵县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岗、平俱备,其中山地面积186.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9.73%;丘陵面积80.54万亩,占21.48%;岗地面积48.58万亩,占12.95%;平原面积49.75万亩,占13.27%,水面9.64万亩,占2.57%。全县地质状态是周围山地主要为砂页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中部西南部主要为红岩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气候
茶陵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西北有武功山阻挡,减弱了北方冷空气南侵的势力。茶陵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7.9℃,一月最低,平均5.9℃,七月最高,平均29.2℃,稳定通过10℃的天数有233天,活动积温5509℃,平均初霜日为12月3日,终霜日为2月10日,无霜期294天。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在零度或零度以下。
水文
茶陵县属湘江水系的洣水流域,连接大小河流25条,溪涧1732条。界首河入安仁永乐江。属赣江水系的溪涧3条,发源于茶山,入江西永新县三湾河,汇入禾水。全县地表水径流总量4.43×10米。境内主流是洣江,流域面积2495平方千米,通航里程137千米。洣水的主要支流水系有茶水、洮水、沤江和文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茶陵县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土地面积392万亩,其中耕地41万亩,林地262万亩,可放牧草地90万亩,土地肥沃,水源充沛。
植物资源
茶陵县木材蓄积量达256万立方米,其中杉木94万立方米,松木53万立方米,阔叶林29万立方米。松脂林面积62万亩,楠竹面积13.7万亩,油茶面积28.2亩。
矿产资源
茶陵县矿产资源丰富,共查明矿产地103处,其中,中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33处,矿(化)点60处,共发现的矿种有26种,其中,煤、铁、钨、锡、铅锌及非金属矿产中的石灰岩、花岗岩、硅石等为优势矿产。
人口
2023年,茶陵县户籍人口62.8万人,其中:男性32.1万人,女性30.7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5 :100(男比女)。年末常住人口48.02万人,城镇化率53.81%。人口出生率为4.3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
经济
综述
2023年,茶陵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70.5亿元,增长5.8%。其中,一产业44.3亿元,增长3.6%;二产业94.8亿元,增长10.4%;三产业131.4亿元,增长3.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4:35.0:48.6,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1.2%、63.2%、25.6%,分别拉动GDP增长0.7、3.7、1.5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2022年,茶陵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442元,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8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9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2%、7.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9.9亿元,增长17.1%。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茶陵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8%;分领域看,产业投资增长17.3%,工业投资增长19.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8.5%。
2023年,茶陵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2.9亿元,同比下降4.8%。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9.9万平方米,下降9.9%。全县商品房销售额10.3亿元,下降3.6%。
财政收入
2023年,茶陵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1亿元,增长0.3%,地方财政收入10.7亿元。税收收入14.5亿元,下降0.5%,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4.7%。非税收入完成2.6亿元,增长5.0%,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15.3%。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3.1亿元,下降13.4%。其中,农林水、教育、卫生健康和一般公共服务四项支出分别为10.0亿元、9.9亿元、2.8亿元和1.8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3.4亿元,增长6.1%。
第一产业
2023年,茶陵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3亿元,增长3.8%,其中,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增长3.5%;林业总产值5.4亿元,增长9.7%;牧业总产值26.4亿元,增长2.5%;渔业总产值3.8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8亿元,增长8.7%。粮食总产量26.2万吨,同比增长3.1%;生猪出栏71.3万头,增长6.9%;油料作物产量3.2万吨,增长3.2%;烤烟产量3709吨,下降2.2%;茶叶产量400吨,增长3.0%;家禽出栏165.9万只,下降6.1%。全县开工各类水利工程600处;大型水库蓄水总量3.12亿立方米,总用水量26760万立方米;完成造林面积2.3千公顷。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茶陵县工业增加值55.1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157家,实现总产值91.8亿元,同比增长3.0%。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4%,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7.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3%,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8%;股份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下降8.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工业增加值下降13.2%。
建筑业
2023年,茶陵县建筑业企业总产值75.8亿元,增长1.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9.7亿元,增长13.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茶陵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1亿元,增长0.2%。其中,限额以上完成19.5亿元,增长4.5%;限额以下完成84.6亿元,下降0.7%。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33.0亿元,下降14.5%;零售业销售额16.7亿元,增长5.0%;住宿业营业额1.3亿元,下降18.3%,餐饮业营业额0.7亿元,增长20.4 %。实际利用内资70.1亿元。
金融保险
2023年,茶陵县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9.1亿元,增长14.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35.5亿元。实现各项贷款余额272.4亿元,增长23.9%,住户贷款111.9亿元,增长12.1%,中长期贷款63.7亿元,增长4.7%,短期贷款48.2亿元,增长23.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60.3亿元,增长33.7%;全县存贷比为68.2%,较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2023年,茶陵县保险收入3.2亿元,下降0.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1亿元,下降2.0%;财险保费收入1.0亿元,增长1.4%。各种理赔支出1.2亿元,增长7.0%。
交通邮电
2023年,茶陵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0亿元,增长7.6%。全年邮政业务总量762.6万元,下降3.6%。
交通运输
2023年,茶陵县通车里程5685.6公里,其中国道140.1千米。
茶陵县境内有醴茶铁路、衡茶吉铁路,衡炎高速、茶常高速、武深高速、泉南高速公路,106国道、322国道。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茶陵县各类学校67所。其中:普通中学30所,小学37所。在校学生7682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4400人,初中在校生24622人,普通小学在校生37801人;各级学校招生人数18826人,各级学校毕业19141人;各级学校专任教师4606人,其中,普通中学任教老师2537人,普通小学任教老师2069人。
科学技术
2023年,茶陵县科技支出53834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12.5%。科技成果转化6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59项,比2022年多4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62亿元,比上年增长40.9%。
文化事业
2023年,茶陵县电视信号覆盖100%,有线电视用户17520户。电影放映2647场次,电影观众42.4万人次。县图书馆藏书达85.6万册。
国家一级图书馆:茶陵县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茶陵县文化馆。
体育事业
2023年,茶陵县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8次,全县获省级以上奖牌数5枚,其中: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2枚。
医疗卫生
2023年,茶陵县拥有卫生机构(含私营个体)892个,医院(含私营个体)36个,床位数3900张,卫生技术人员2133人;乡镇卫生院18个,卫生院床位数437张,医生及技术人员595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末,茶陵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万人。全县乡镇敬老院20个。全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797人,其中,城镇居民4048人,农村居民14749人。全县新增就业人员4206人,其中城镇实现新增就业人数为28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
历史文化
稻作文化
1981年在茶陵县尧水乡艾里村
湖里发现的、1983年经南方13省水稻专家鉴定的“茶陵野生稻”,和1986、1996年在茶陵县独岭坳(即茶陵县
枣市镇虎形村境内)发掘的
大溪文化遗址,证实了茶陵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尤其从约600平方米遗址中遗存的稻粒考古发现,早在约7000年以前,茶陵的先民已人工栽培水稻,开创了稻作文化之先河。
耕读文化
稻作文化是茶陵上古时期人们生存与安全的需求,而耕读文化则是茶陵唐宋以来人们的高层次需求。
茶陵地处“吴头楚尾”,境内“好山千叠翠、流水一江清”,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加上地处偏僻,战争相对较少,因而不少北人南迁于此,是北人南迁的重要门户之一从69个姓氏《族谱》中发现,宋、元、明三代南迁于此的姓氏有47个。他们定居后,兴办私塾、书院,希望通过勤耕、苦读来提高家族地位,进入上层社会。耕读文化由此形成,历久不衰。曾培育了122名进士,而刘三吾、李东阳、张治、彭维新等四大学士是其中的佼佼者。
以私塾、书院为表现形式的耕读文化的强化,使贫寒农家子弟走上仕途,成为官宦之家、书香门庭。明代大学士张治少年时,只能靠父亲替人做长工及亲友资助才维持学业,只能住在茶陵州城的偏僻西郊旌忠庵发愤苦读,于正德十六年(1521)一举成名,中会元、进士,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进入社会上层。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受茶陵耕读文化的影响,开创了“茶陵诗派”,写出了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耕读文化的强化,不仅养成了勤奋好学的风气,也促进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美德。私塾在茶陵各村均有兴办,有的村办有2~3所。书院自宋至清代共办有32所,在湖南名列前茅。元代李祁在《学校记》中称:“茶陵学校于湖南为盛”,宋代 居湖南第三、 元代居第二、清代居首位。茶陵书院在清代有22所。清代状元肖锦忠先在洣江书院就学,后辞官又在洣江书院主讲。榜眼曹诒孙先后在县内白沙书院和长沙岳麓书院就读,后来为官休假时主讲洣江书院。茶陵自唐天复元年(901)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间,中进士者绝大多数曾就读于书院,中进士后他们又返哺社会,兴办书院。明翰林学士刘三吾和进士王廷爵、罗鉴与清进士兰卓焕,分别在县内创办明道、云崖、西畴与范乐等书院。
红色文化
茶陵县位于湘东边陲、井冈西麓,是毛泽东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好地方。素以“其性决烈劲直”的茶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农民运动,为抗击地主武装的血腥镇压建立了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即工农兵政府)。这块烈士染红的土地是井冈山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苏区的重点县、模范县。于是红色文化在茶陵形成,并影响深远。大革命时期,茶陵苏区有各类小学47所,其中列宁高小1所,列宁初小20所,平民夜校23所,半日学校2所、女子职业学校1所。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非遗
截至2023年末,茶陵县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5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4个、县级非遗保护项目54个。
文物
截至2022年,茶陵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
茶陵古城墙,始建于南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是湖南省至今唯一保存较好的宋代石头城墙。古城内现有城墙共4段,长约1536米,城门2座,马道1处,南宋防洪堤约700米,镇堤铁犀1座。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旧址位于茶陵县秩堂镇毗塘村,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茶陵县严塘镇湾里村)是湘赣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见证,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实践的明证,是革命精神的物质寄托,是株洲市乃至全民族近代革命斗争史的光辉组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宝贵历史价值。
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是一栋民国初期的民宅。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徽派建筑风格。旧址位于严塘镇湾里村,村里留存了湘赣苏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茶陵县苏维埃政府、红军政治保卫局、工农红军独立师办事处等许多红色旧址,被中宣部、国家旅游总局确定为中国第八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井冈山—株洲”的重要节点。2020年,以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名义联合申报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列宁学校旧址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秩堂镇毗塘村湖头岭,原来是一座古老的雩江书院。1931年秋,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将古书院改办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学校大门上方写着:“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11个大字,两边墙上有当年书写的标语:“准备实行平田,实现国家统一”、“讨伐日本”、“恢复农村”、“澄清吏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停办了近16年的列宁高级小学得以恢复。2006年3月,该校被列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茶陵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20年,以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名义联合申报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截至2023年,茶陵县拥有“茶陵生姜”“茶陵大蒜”“茶陵白芷”“茶陵红茶”“茶陵风干鹅”“茶陵黄牛”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茶陵红茶
茶陵红茶,茶陵县特产,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茶陵红茶于清明至谷雨期间,择晴天采摘的原生态芽头或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采用“采青”“摊青”“晒青”“摊凉”等12道工序,历经72小时精心制作。
1974年,茶陵被定为湖南红碎茶生产基地县,1978年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1984年,茶陵研制的红碎茶三套样二号被国家农林渔牧业部评定为优质产品,选定为全国执行标准,载入了《中国名茶大典》。2018年,“茶陵红茶”成功申报为湖南省“一县一特”农产品;2020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茶陵红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茶陵风干鹅
茶陵风干鹅是茶陵县的特色产品之一,其优良品质源于上好的原材料——当地养殖的茶陵白鹅。茶陵白鹅羽毛光滑油亮、身形俊美矫健、肌肉发育充分,芳香性物质增加。由于茶陵风干鹅的制作时间一般选择在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2月份,昼夜温差大,容易出现霜冻,霜冻对微生物的发酵十分有益,使茶陵风干鹅腊肉味醇香、油润有光泽。茶陵风干鹅于2021年12月21日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茶陵生姜
茶陵生姜以块大芽壮、气香味醇著称。茶陵种姜始于汉前,明代最盛,全县种植面积约5000亩,年产生姜5000吨。2023年,“茶陵生姜”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茶陵大蒜
茶陵紫皮大蒜因香、辣、脆而远近闻名,2011年,茶陵大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茶陵白芷
茶陵盛产白芷,至今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誉满全国。茶陵白芷古称“楚芷”,今称“茶芷”,和“杭芷”、“川芷”并列为全国三大名芷。在1987年出版的《全国土特产大全》中,“茶芷”名列白芷榜首。茶陵白芷菊花心,个大洁白又无筋,气烈香重药味浓,是芷类之中的上品。2021年,茶陵白芷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茶陵黄牛
茶陵黄牛是该县养殖范围较广的特色农产品,由农民天然放牧。茶陵黄牛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11年,“茶陵黄牛”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1974年,茶陵县被定为湖南红碎茶生产基地县。
1978年,茶陵县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
2013年,茶陵县被湖南省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019年3月,茶陵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茶陵县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9月,茶陵县入选湖南省综合油料大县。
2021年1月,茶陵县入选湖南省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
2021年3月,茶陵县入选“湖南省文明城市”。
2021年7月,茶陵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茶陵县入选2021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
2023年9月,茶陵县入选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3年11月,茶陵县被命名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