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夫一(1916年—2007年10月20日),山西省临猗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学员、教育干事、副队长、中队长、参谋、参谋主任、营长、团代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胶东地区反“扫荡”、反“蚕食”、反“
治安强化运动”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处长、东北杨靖宇支队参谋长、师副参谋长、师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小苇沙河、通化、辽西、彰武阻击战、平津和解放安阳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参谋长、副师长、成都军区参谋长、四川省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茹夫一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2007年10月20日在成都病逝。
1916年生于山西猗氏(今临猗)。1937年入陕甘宁边区鲁迅师范学校学习。1938年转至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军事教育干事,校直属军事队副队长,1支队队长,第一分校胶东第三支队队长、作战参谋、参谋主任、营长。参加了胶东地区反“扫荡”作战。1943年任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独立营营长。1945年任独立2团参谋长,后任山东军区第6师18团代参谋长。参加了山东1944年攻势作战和次年的大反攻作战。解放战争初期,随部队进军东北,先后任辽东军区通化支队参谋处处长,通化保安司令部参谋处处长,杨靖宇支队参谋长,辽宁军区独立第2师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副参谋长,第5纵队第14师参谋长。1949年8月任第四野战军第42军第125师参谋长。先后参加了新开岭、临江战役、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以及辽沈、平津战役。接着向华南进军,参加安新战役后,率部在豫西、豫东地区剿匪。新中国成立后,任副师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游击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1953年赴越南,任军事顾问团顾问。1955年12月任成都军区参谋长。1960年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继任成都军区参谋长,同年4月任军区副司令员。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3年4月,正在朝鲜战场担任中朝侦察部队联合支队副支队长的茹夫一接到志愿军总部命令,要他前往越南担任军事顾问。5 月19日,茹夫一进入越南北部丛林,就任越南人民军总部作战局(相当于作战部)顾问,成为中国军事顾问团参谋长
梅嘉生的主要助手。1953 年夏秋之际,茹夫一协助越军作战局编制作战计划,编写战斗教材,对未来旱季作战进行反复商讨。当年 11月,越军总部决定,将越南西北山区和老挝的上寮作为下一个战役目标。11月19日至 24日,越军总部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确定下一步的战役计划。中国军事顾问团成员韦国清、梅嘉生和茹夫一参加了会议。会议的第二天——11月20日清晨,法军统帅纳瓦尔根据预定计划,向越南西北接近老挝边境的小镇奠边府空降作战部队 1827人。空降法军与奠边府的越南人民军的两个连展开激战,到中午以死 11人,伤52人的代价攻占奠边府。越军有 115人牺牲,4名伤员被俘。但是法军未能全歼奠边府的越军。法军占领奠边府后,向那里迅速增兵至1万人,并构筑坚固堡垒,企图在大量杀伤进攻的越军后,实施反击,取得战役性胜利。面对突然出现的敌情,越军总司令武元甲和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都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战机,而且与越军下一步的作战目标完全一致。于是,军事会议立即决定,集中越军主力向西北开进,在战役中歼灭奠边府之敌。参加会议的茹夫一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由于这个会议内容属于机密,他便将这几天的日记并在一起了:“1953年11 月21日至 24日:几天来,主要参加友方作战会议,在会议中听取友方各部队汇报。这个会议,准备达一周,开会四天,个别交谈两天,共六天。主要解决了作战方向和作战方案(方向:西北和平原;方案:攻坚和运动战)。会议中,和友方个别交谈了出发前的一些准备和上寮作战方案问题。会议期间敌情发生变化:奠边府敌突然空降4个营,其意图尚不能真正判明。”
1953 年12月,越军集中四个主力步兵师共4万多人,长途奔袭,于 1954 年1月初,将法军精锐部队1万余人包围在奠边府。越军作战局跟随越军副总参谋长黄文泰先一步到达前线,茹夫一也随后跟来。1954 年1月中旬,越军刚刚形成对奠边府之敌的包围,越军前指和梅嘉生曾考虑采用“速战速决”的作战方式,乘敌立足未稳,即集中兵力火力,从多个方向插入敌防御中心,分散敌的抗击力量,中心开花,外施压力,将敌歼灭。1月下旬,武元甲、韦国清来到前线后,经过分析,认为敌军已经构筑起稳固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而越军重炮团还没有抵达战场,仓促投入战斗,势必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将“速战速决”之计,改为“稳扎稳打”之策。鉴于三〇八师连续作战,越军总部将奠边府首战的任务赋予三一二师,战役突破口选在兴兰高地。兴兰高地是奠边府东北前沿的咽喉要地,控扼着至关重要的第 41号公路。打下兴兰高地,奠边府机场就完全暴露在直瞄炮火之下了。
侦察兵出身的茹夫一对于阵前侦察极为重视,决定亲自抵近侦察。3月7日,茹夫一在越语翻译阮世元陪同下,和三一二师首长一起抵近兴兰高地,进行观察。休息两天后,茹夫一又于3月10日抵近独立山高地进行观察。对独立山作抵近观察之后,茹夫一给梅嘉生打了电话,提出两点意见:一是建议发起攻击日再推迟一天,让部队再作一天的战前检查。因为这是攻坚战,首战能否获胜至关重要。二是兴兰高地和独立山高地不要同一天打,要先打兴兰,再打独立山。这样,还可以把越军的山炮集中起来使用,作为步兵冲锋的伴随火力。韦国清、梅嘉生同意了茹夫一的意见,将奠边府战役进攻发起日推后一天。经过残酷战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越法两军的力量对比,直接推动了正在举行的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7月间,越法两国实现了战场停火。1954年10月10日,越军三〇八师进入河内。在和平到来的日子里,茹夫一协助越军进行了战役总结,协助越军作战局长何文楼完成了新的部队编制计划后,于9月8 日离越回国。12月底,茹夫一又返回越南,继续协助越方进行军事部署和部队整编。1955年6月,茹夫一陪同越南军事代表团访问中国,完成任务后便留在北京,结束了在越南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