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国家大遗址保护片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2010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和
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订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共建协议。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共建国家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旨在通过对楚纪南故城大遗址的规划、保护、展示和研究,全面提升保护管理水平,努力将荆州片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大遗址保护重要示范区。是继
西安、
洛阳两个大遗址保护片区之外,我国第三个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区,是
楚文化遗址保护和湖北文物保护的里程碑性事件。
基本信息
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地上地下密集分布的文物和留存民间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但是,由于受到千百年自然力的侵蚀,再加上经济发展、城市扩张、人为破坏等客观因素,使这一资源的保护岌岌可危。大遗址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这些文物而设立,而大遗址保护片区实际上是以典型历史文化遗存核心区为依托,数个物质文化遗存群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群落的聚集区。“国家历史文化大遗址保护区”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承载地和聚集地,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古遗存最密集的区域,是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区域,是系统地研究梳理和展示中华文化,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整合与提升,加速文化经济建设,延续民族血脉与灵魂的重点区域。
国家级大遗址保护
荆州片区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心区域,主要涵盖楚纪南故城遗址、八岭山、熊家冢、雨台山、天星观、马山、纪山、青山等古墓群和龙湾遗址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纪南故城有20个楚王在此建都411年,八岭山有18个楚王、五代南平国3个帝王、明代11个藩王厚葬于此,龙湾遗址曾为楚灵王所建的章华台;荆州古城墙被专家学者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熊家冢楚墓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同时代古墓中布局最完整、规划最严谨、规模最大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
保护区范围
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心区域,涉及荆州、荆门、宜昌、潜江等地市,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涵盖楚纪南故城遗址、八岭山、熊家冢、雨台山、天星观、马山、纪山、青山等古墓群和龙湾遗址等多出大遗址。保护区内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3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077处。
结构
荆州大遗址保护片区内包含楚纪南城遗址,郢城遗址,鸡公山遗址,阴湘城遗址,万城遗址,八岭山古墓群,纪山古墓群,雨台山古墓群,天星观古墓群遗址,熊家冢古墓群遗址,马山古墓群遗址,枝江青山楚墓群遗址,潜江龙湾遗址,荆州古城等。
楚纪南故城遗址
楚纪南故城位于
荆州市
荆州区纪南镇,南距
荆州城约5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郢,郢都,区别于纪南城东南的郢城。
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450米,南北宽3588米,面积17平方公里。城垣周长15506米,其上有1处烽火台和7处城门(水门2处,陆门5处)。城垣外有一周护城河,与城内的3条水系(朱河、龙桥河、新桥河)和城外的长湖相连,并通过内湖通往长江。
城内分为宫殿区、金属冶炼作坊区、制陶作坊区、居住区等功能区。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发现了大量宫殿、房屋、水井、窖穴、窑址、铸炉、灰坑、道路等遗迹,出土了丰富的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遗物。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楚顷襄王迁都于陈,其间除在楚昭王时有短暂的迁徙之外,楚国一直以此为都城。
荆门纪山楚墓群遗址
纪山楚墓群位于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西部,整个墓群保护面积50平方公里,有尖山、郭家岗、大小薛家洼等24处墓地,其中有封土堆的墓葬273座,无封土堆墓葬不计其数。在纪山镇区域内已登记在册的378座古墓中有两处大冢特别引人注目:一处是位于大薛家洼墓地的楚墓,该墓地正南处排列着两座高10米、直径70余米的大冢,大冢北面整齐排列着40座小冢,东西有宽阔平坦的“祭坛”;另一处是位于金牛村的金牛冢,冢高11米,直径75米,是纪山楚墓群中现存封土最大的冢。
八岭山古墓群遗址
八岭山古墓群位于
荆州市
荆州区八岭山镇,东距纪南城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37.95平方公里,现存带封土的古墓葬853座,大多数为东周楚墓,也有部分汉墓和明代辽藩王墓葬(已发掘第一代辽王——明太祖朱元璋15子辽简王朱植之墓,并作为明藩王陵园展示点对外开放)。古墓群中的八岭山林场是核心区域,墓冢最为密集,在面积约1万余亩的范围内,分布有大中型带封土的古墓葬486座,是包括楚王陵及高等级贵族墓地在内的特大型楚墓的集中分布区。
天星观古墓群遗址
天星观墓群位于江陵县观音垱一带,西距楚故都纪南城约30公里,天星观一号楚墓墓冢被湖水冲垮,残存封土南北长25米,东西长20米,高7.1米,为有墓道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葬具为一椁三棺,用楠木150多立方米。早年被盗,但仍出土青铜器、兵器、车马器、乐器、漆木器、玉石器等2500余件和大批竹简。
熊家冢古墓群遗址
熊家冢古墓群位于
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东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26公里,距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城约34公里,南邻八岭山楚墓群,北靠荆山。熊家冢处处灵山秀水,风景美不胜收,是迄今所见我国东周时期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规划最严谨、保存遗迹最丰富的楚国特大型贵族墓地。
墓地主要由主冢、陪冢、殉葬墓、车马坑、祭祀坑以及附属建筑等六部分组成。其中,主冢长宽均达67米,规模为楚墓之最;主冢有殉葬墓92座,分四行排列,气势恢弘;陪冢有殉葬墓40余座。在主冢西面有车马坑40余座,其中主车马坑长达130多米,呈两排排列,全国罕见。现已发掘了41座殉葬墓、6座祭祀坑、6座马坑、5座小型车马坑,大车马坑已揭露出43乘车共164匹马(其中属于“天子六驾”的马车就有3乘),出土了以玉器为主的各类精美文物2200多件套。
马山古墓群遗址
马山古墓群位于荆州区马山镇一带。现存封土冢189座,较大的有双冢、邓家大冢、六招冢、蔡家冢、车帽冢等。已发掘战国至汉代墓葬近
300座,其中誉为“丝绸宝库”的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35件迄今所见世界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丝织物。
枝江青山楚墓群遗址
枝江青山墓群位于湖北省枝江市问安镇。古墓群区面积15万平方米,近邻季家湖楚城。主要分布在革新、英雄、大竹园等6个村,共计24处大型墓冢和密集的楚墓群。据文献记载及考古资料考证,青山墓群为东周时期楚国贵族陵园。历年出土文物有青铜器、兵器、车马器及丝绸等珍贵文物。经考古调查证实,青山古墓群系典型的楚国贵族陵寝,是研究楚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佐证。
潜江龙湾遗址
龙湾遗址位于潜江市龙湾镇东,西距纪南城的遗址50公里。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宽1000米,东西长2000米。东南部发现有十余座宫殿基址。其中以放鹰台为最大,长约300米,宽约100米。高约5米,由4个相连的夯土台基组成。其中1号台基为双层台基,下层是夯土的,上层是砖坯的,基址上部分布着东西侧门、贝壳路、砖坯墙等遗迹,出土有瓦当、板瓦、铜门环等遗物。据《国语·楚语》等文献记载,此地为楚灵王所建的章华台。
雨台山楚墓群遗址
雨台山古墓群位于荆州城北5公里处。墓葬分布十分密集,主要有秦家嘴楚墓、施家洼楚墓、陕家湾春秋墓、东岳庙春秋墓、凤凰山秦汉墓等,现存有封土冢103座。雨台山墓群已发
掘2000多座,此外,1975年底至1976年初配合龙桥河改造工程一次发掘的558座楚墓,出土器物共4200多件,时代自春秋早期至战国晚期,成为楚墓分期断代的依据。
荆州古城
荆州城现存砖城为明末清初建筑。整座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城垣周长11.2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1970年后,随着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城垣上新开3座三孔城门,原有的6座城门,共有9座城门。 砖城内有土筑城墙,与砖城相依,城上可通行。砖城外有外环道与水城环绕。水城俗称护城河。荆州城墙高9米左右,城墙厚10米左右,城墙上有3座藏兵洞,24座炮台。原有城楼6栋,其中5栋毁于战乱,仅存拱极门(大北门) 城楼朝宗楼。八十年代,政府拨款重建寅宾门城楼,沿用旧名,曰宾阳楼。 荆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后一次修复以来,已有350年历史, 至今保存完好,是我国现存为数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较完好的一座,是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尤其是《三国演义》故事的广泛流传,使得荆州名扬四海。荆州城已成为我国三国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的旅游区,有30多处三国遗踪和文化景点供游客探寻。
郢城遗址
鸡公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区郢城镇郢北村,距荆州城4.5公里处。是集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风光于一体的著名景观。1992年荆州博物馆和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考古发掘出一处距今5、6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居址和旧石器时代加工场遗址。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平原居址的空白,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遗址内旧石器及其加工残碎物比比皆是,其文化层厚达1 米多,遗址周围系纯粘土层,没有岩石,鸡公山现其高不足6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经考古工作者两次试掘后,遗址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已初步完成遗址保护工程建设,新建了墙体为砖混、顶端为钢网架结构的大跨度的保护大棚,其占地面积达1200余平方米。鸡公山旧石器遗址北邻海子湖,南接片片渔塘,西连楚纪南古城,依村傍水,一派水乡秀美的田园风光。
阴湘城遗址
阴湘城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马山镇北约4公里处,为新石器时代古城址。该城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中部的一条纵向冲沟将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城址东西长约580米,南北残宽约35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东、南、西三面城垣基本保存较好,现存城垣宽度一般为10~25米,城垣外有城濠。已发现房屋基址13座、陶窑4座、瓮棺8座、灰坑及水稻田的遗迹,城濠内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遗迹和文化遗物。其中出土的漆木钺柄,是迄今为止中国新石器时代惟一的一件保存完好、且色泽艳丽如新的漆木器,使长江中游漆工艺的时代提前了2000多年,屈家岭文化大型分间房子的发现,为研究当时城内居住形式、房屋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大量的大溪、屈家岭文化稻谷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及当时稻谷的产量均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大事记
2006年7月24日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将楚纪南故城遗址纳入“十一五”时期全国首批36处大遗址保护重点规划项目。
2006年8月15日熊家冢墓地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正式动工。
2010年3月4日原省长、现任省委书记李鸿忠代表
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京签署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
2010年5月《荆州大遗址保护“十二五”项目规划》列入“十二五”时期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
2010年6月熊家冢作为荆州古城景区项目的一部分,纳入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十大重点项目。
2010年7月12日全国政协部分专家委员赴荆州专题调研,形成的《关于加强古城、古都遗址保护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在荆州试点建设中国古文化遗址保护试验区”,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作了重要批示。
2010年10月9日国家文物局批准将楚纪南
故城(含八岭山、熊家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
2010年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同意与
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在荆州主办2011年中国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次在南方地区举办高峰论坛。
2011年4月8日荆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2011年全国大遗址保护现场会暨荆州高峰论坛筹备工作与相关项目正式启动。
2011年10月13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委托荆州承办大遗址保护现场会暨大遗址保护荆州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