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哮喘 配
天突、
大椎、
肺俞等穴治疗
哮喘发作期患者有较好疗效。另有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作用机理研究 据报道,选哮喘发作期患者,配
气海、
关元、
足三里、大椎,毫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2周。测定患者
针刺前后及针后2周血浆cAMP、cGMP和
皮质醇含量发现,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浆cAMP,cAMP/cGMP比值和
血浆皮质醇含量较正常人低。针后即刻及针后2周,
哮鸣音消减,症状改善,大部分患者血浆cAMP,cAMP/cGMP比值和血浆皮质醇含量均明显升高。说明针刺
鱼际能调整环核苷酸与皮质醇的不平衡状态。又以同样的方法和穴位治疗发作期
支气管哮喘,测定治疗前后
皮质醇。针前大多数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较正常人低,针后及针后2周皮质醇含量均较针前显著升高。
鱼际穴特异性研究 当诱发
豚鼠哮喘后,肺脏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针刺鱼际穴后,肺脏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都比非穴点和对照组显著增高。当用
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鱼际部位后再针刺,则肺脏cAMP和cAMP/cGMP比值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