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豆(Phaseolus coccineus L.)是豆科菜豆属植物,多年生缠绕草本。在温带地区通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具块根;茎长2-4米或过之,被毛或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花多朵生于较叶为长的总花梗上,排成总状花序。荚果镰状长圆形;种子阔长圆形,长1.8-2.5厘米,宽1.2-1.4厘米,顶端钝,深紫色而具红斑、黑色或红色,稀为白色。
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
草本。在温带地区通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具块根;茎长2-4米或过之,被毛或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
托叶小,不显著;小叶卵形或卵状菱形,长7.5-12.5厘米,宽有时过于长,先端渐尖或稍钝,两面被柔毛或无毛。
花多朵生于较叶为长的总花梗上,排成总状花序;
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通常和花梗等长,多少宿存,
小苞片长圆状披针形,与花萼等长或较萼为长;花萼阔钟形,无毛或疏被长柔毛,
萼齿远较萼管为短;花冠通常鲜红色,偶为白色,长1.5-2厘米。荚果镰状长圆形,长(5-)-16(-30)厘米,宽约1.5厘米;种子阔长圆形,长1.8-2.5厘米,宽1.2-1.4厘米,顶端钝,深紫色而具红斑、黑色或红色,稀为白色。
产地生境
原产于中美洲,世界温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东北、华北至西南有栽培。喜夏季凉爽的气候,无霜期要求120-130天,5℃以下停止生长,霜冻致死,25℃以上的高温不易坐荚,最适温度17℃,短日照作物。荷包豆要求全生育期雨量均匀充足,对干旱敏感,但过湿或过涝时易受病害,干燥条件下易落花,对风敏感,最适土壤pH值为6-7。
繁殖方法
用播种法繁殖,可在每年4-5月进行。在播种前最好进行催芽,这样出苗会更快,可以先把所选好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经12小时后,再将多余的水泷去,在种子表面盖上湿布置于温暖处,以后每天用清水冲洗1-2次,直至萌动新芽,然后每穴投入2-3粒种子,上面盖上2-3厘米厚的土,浇一次透水即可。
栽培技术
定值
栽培基质宜选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栽,荷包豆的定植多于每年4-5月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之地。可保持50厘米的株距挖穴,其直径约为30厘米、深度约为30厘米。通常先往穴中浇透水,然后投种2-3粒,覆土后略微压实即可。待小苗长出4-6枚叶片时进行间苗。
管理
水肥:荷包豆喜微潮湿润的土壤环境,稍耐旱,怕水涝,但生长旺盛阶段应保证水分的供应。其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多,生长阶段不另施追肥也能较好生长,这是由于其根部有与之共生、能够固定氮气的细菌。
光照:荷包豆为短日照植物,其喜日光充足的环境,最好保证植株每天接受不少于4小时的日光照射。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温度:它喜温暖,不耐严霜,在18-28℃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较好,可耐短期的0℃低温。在上冻后,植株便会枯黄死亡,故中国北方地区多将荷包豆做一年生植物栽培。
搭架:当抽蔓后用3米长的竹竿搭人字架,约在1.2米处交叉,并在上中下部各用细竹竿设横撑一道。再将荷包豆的枝蔓固定在支架上,以后就能自己上架,而不需要进行人工牵引。秋末冬初,应将残枝败叶收集起来,进行掩埋,以免有碍观瞻。
收获
通常在9-10月间,将已经成熟的英果采下,在风干数日后脱粒去杂。将所获种子贮藏于干燥避光、通风良好之处备用。该种植物虽为多年生,但常做一年生栽培。其发苗较为迅速,但植株容易老化,故栽种时间通常不超过1年,应该定期育苗进行更新。
主要价值
该植物常栽培供观赏,为良好的垂直绿化材料,既可地栽,又能盆养。但在中美洲其嫩荚、种子或块根亦供食用。其豆较大而味美,嫩果可做菜肴,已广泛为杂豆大宗出口。
食物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