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头,莆头村,隶属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
东庄镇。湄洲湾秀屿港所在地。“莆头”、“莆尾”,有莆田从这里开始之意。莆头,古称“莆口”,最早见于南朝陈天嘉五年(公元564年)史籍的第一个地名。4年后,陈光大二年(公元568年),莆田才开始置县。
莆头能有
莆田从这里开始之称,主要是因为湄洲湾秀屿港是古代莆田对外交往的主要门户。历史上的湄洲湾,是福建省乃至中国东南地区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港口。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生活。秦汉以前,闽越旅居在这里。三国之后,北方豪强、望族又带领部属南下。隋唐以后,北方移民又大量入闽,使湄洲湾区域进一步开发,海外贸易也随着兴起。宋代,特别是南宋,北方人为了逃避战乱,继续南迁,人口猛增,湄洲湾区域得到大规模开发。妈祖信仰产生了,且很快从湄洲区域传播沿海各地。到了十一世纪,湄洲湾秀屿港已相当繁荣。当时,莆田盛产的海盐、茶叶、荔枝、蔗糖等,从秀屿港运往北方及海外。
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拟建湄洲湾为中国东部六大渔港之一,但未能如愿。1928年,秀屿开港,重新建设宽3米、长60米的
钢筋混凝土码头泊位和占地1600平方米的仓库。1934年,英商万吨轮首航秀屿港装卸。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秀屿港码头、仓库被日军炸毁。1944年,恢复了海上盐运。
从解放后到二十世纪末,莆头村的运输船,由木航船发展到电机船。全村船只最多时达到100多艘,运货量最大的船只达65吨,北行上海、镇江,南行汕头、潮州等地。运输业繁忙了,村民收入增加了,多数人家淘汰了破旧的土坯房,新盖了两层砖瓦房或石条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