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莫拉克(英语:Typhoon Morakot;泰语:มรกต;国际编号:0908;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9W;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Kiko)为
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第8个被命名的风暴。“莫拉克”一名由泰国提供,意为
绿宝石,用以取代因发音与宗教原因未经使用就遭到退役的“翰文”,本次为“莫拉克”名称第二次使用。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台风命名表中第82位由泰国提出的首个名称“翰文”(Hanuman)因读音被认为亵渎印度神明
哈奴曼而被印度气象局提出反对,未经使用便遭到退役,并于2002年由泰国提供的新名称“莫拉克”(Morakot)替代,含义为绿宝石,是为首个投入使用的替补名。本次为“莫拉克”名称第二次使用。
然而本次台风“莫拉克”因受到与
台风天鹅、
台风艾涛的
双台风效应以及地形、季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长时间滞留台湾海峡周边,在中国台湾省造成严重的“
八八水灾”,并重创华东华南,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因此,事后台风委员会在2010年1月25日至29日于新加坡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42次届会上决定将“莫拉克”从热带气旋命名表中永久移除,“莫拉克”此名因而成为了首个遭到退役的替补名,并由泰国于2011年提供新名称“艾莎尼”取而代之,含义为闪电,于2015年作为首个二代替补名正式投入使用。
发展过程
风暴生成
2009年8月2日,一个季风低压形成于菲律宾东边约1000公里处的季风槽内,被日本气象厅评级为热带低压。当天,该季风低压强度依然微弱,日本气象厅于当天稍晚的报告中将其降格为低压区。然而,日本气象厅又于当日晚间报告中将其重新升格为热带低压。
8月3日,该季风低压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的责任范围,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将其命名为“奇科”(Kiko)。据当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报告,该系统由一个对流区域组成,深对流在部分暴露的低层环流中心的西侧爆出。当晚,日本气象厅认定该季风低压发展已经具备热带风暴水平,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莫拉克”,给予其国际编号0908。随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莫拉克”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热带气旋正式编号09W,此时“莫拉克”低空环流中心的深对流已经有所增加。
8月4日凌晨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莫拉克”起编升格为热带风暴。当日上午,随着深对流带朝着低层环流中心逐渐构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将“莫拉克”升格为热带风暴。
发展强大
受惠于良好的环境条件,“莫拉克”在获编不久后的一段时间内得以迅速整合自身并发展强大。
8月4日晚间,日本气象厅将“莫拉克”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5日凌晨,中央气象台将“莫拉克”升格为强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莫拉克”升格为台风。当日下午。中央气象台将“莫拉克”升格为台风。当晚20时30分,中国台湾地区气象部门开始发布台风警报,并将“莫拉克”升格为中度台风。
8月6日下午,环流庞大的“莫拉克”已经形成一个模糊的台风眼,并继续保持着增强的态势。
最初,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预计“莫拉克”在接近中国时将增强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台风,甚至能够达到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四级台风的水平(相当于中国评级中的16~17级超强台风)。然而“莫拉克”环流过于庞大,在其气压稳步下降的同时,最大风力却没有明显上升。中央气象台在认定“莫拉克”于8月6日达到台风级强度上限(40米/秒,960百帕)后就没有对其继续升格,一直保持着该评级直至登陆台湾前。
8月7日早间,日本气象厅认定“莫拉克”达到强度巅峰,此时其中心最低气压为945百帕,但其十分钟最大持续风速仅有75节。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认定“莫拉克”此时达到强度巅峰,但其一分钟最大持续风速仅有80节,仅相当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一级台风的水平。
滞留台海
随着“莫拉克”逐渐靠近台湾岛,其与
台风天鹅距离亦逐渐拉近,两者之间双台风效应也逐渐明显起来,进而导致“莫拉克”的前进速度有所减慢。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定“莫拉克”在7日夜间登陆台湾之前有所减弱,并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7日夜间23时50分,中央气象台认定“莫拉克”在台湾花莲第一次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40米/秒),花莲测得最大阵风达14级(45米/秒)。
8月8日子夜0时,中央气象台给予“莫拉克”40米/秒,955百帕的评价,为初报中最强的一次评价。当天上午,日本气象厅将“莫拉克”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11时,中国台湾地区气象部门将“莫拉克”降格为轻度台风。“莫拉克”登陆后移动速度稍有所回升,强度开始缓慢减弱,其中心在台湾岛上停留许久,于当日下午14时从桃园县出海,进入台湾海峡,而后逐渐转为偏北方向行进。然而此时“莫拉克”与“天鹅”的双台风效应作用仍未解除,同时
台风艾涛的胚胎也在“莫拉克”以东洋面形成,同样与“莫拉克”发生双台风效应,加之地形限制以及引导气流不畅,导致“莫拉克”在台湾海峡移动速度进一步放缓,在台湾海峡滞留达31个小时。
8月9日下午16时20分,中央气象台认定“莫拉克”在福建霞浦第二次登陆,登陆时强度仍有台风级(33米/秒)。
减弱消散
8月9日后,随着天气环流形势的改变,“莫拉克”移速开始逐渐加快并开始转向北上,逐渐减弱变性为温带气旋。
8月9日下午18时,中央气象台将“莫拉克”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当晚,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莫拉克”进一步降格为热带低压。
8月10日凌晨2时,“莫拉克”即将离开福建进入浙江,同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而后其减弱速度开始放缓。而此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直接认定“莫拉克”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当日早晨,“莫拉克”进入浙江境内,并继续北上,横扫浙江各省市,强度缓慢减弱。
8月11日凌晨2时,“莫拉克”经
太湖进入江苏境内。同时,日本气象厅将“莫拉克”降格为热带低压。在盛行西风带的作用下,“莫拉克”逐渐转向东北方向快速移动,于当天下午移入黄海。当晚23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8月12日,“莫拉克”减弱后的热带低压在黄海进一步减弱并变性为温带气旋,中央气象台于凌晨2时对其停止编号。而后,“莫拉克”的残余温带气旋继续向东北方向快速行进,先后登陆韩国与日本,最终于8月13日彻底消散。
事后调整
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中国气象局将“莫拉克”的最低气压下调至950百帕,最高风速仍维持着40米/秒的评价,未将其升格为强台风,同时认定“莫拉克”减弱后的热带低压于8月12日上午在黄海变性为温带气旋,分别于12日中午与13日中午先后登陆韩国与日本。而日本气象厅则认定“莫拉克”的残余低压于12日凌晨即在黄海转化为温带气旋。
台风特点
自身特点
“莫拉克”是一个
季风低压出身的风暴,其诞生于西北太平洋的季风槽内,拥有非常庞大的环流与非常丰富的水汽。通常,季风低压出身的风暴结构多较为松散,前期整合非常缓慢,因而大部分季风低压出身的风暴到登陆都无法完成整合,以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级别登陆的情况居多,然而“莫拉克”是这其中少有的能够较快完成整合的风暴之一,其两次登陆强度都达到台风级水平。但也正是由于“莫拉克”季风低压的出身,其强度发展也因为过于庞大的环流而受限,在中心气压下降的同时其风速未有明显上升,其风力强度最终停留在了台风级上限而未能达到更高的强度。
“莫拉克”在台湾以东洋面曾出现打转、南折、西行、90°北折等复杂路径,在登陆台湾前突然发生90°西折,进入台湾海峡后改为90°北折,登陆福建前又突然大幅度西折,登陆福建后沿偏北方向缓慢移动并入海。先后经历了西北-偏西-偏北-登陆后偏西-穿过台湾海峡后偏北行等五个阶段。路径复杂、移向多变。
“莫拉克”移速经历了由慢变快,再由快减慢的过程。从生成至到达台湾近海的40多个小时内,移速基本在10~15千米/小时之间,然后在台湾东部近海停留了12小时后才登陆花莲。“莫拉克”登陆台湾后9小时横穿台湾中部,移动速度减慢到5千米/小时,在台湾海峡滞留了31小时后才登陆福建,其在台湾东部近海和台湾海峡滞留时间之长为历史少有。“莫拉克”二次登陆后进入浙江北部,移动速度又从5千米/小时增大到10千米/小时,直至进入黄海减弱变性为温带气旋。
“莫拉克”从8月4日2时起编为热带风暴,于5日下午发展为台风,在登陆台湾花莲时达到鼎盛期,中心气压低至955百帕,10级风圈半径维持在100~120千米,中心最大风速在40米/秒水平持续了超过40个小时。第一次登陆台湾岛至第二次登陆福建时,中心最大风速基本保持在33~38米/秒。通常登台入闽的两次登陆型台风一般是登陆前强度减弱,进入台湾海峡后重新发展,强度有所增强,而“莫拉克”登陆前后强度基本维持不变。
“莫拉克”生成后,随着其强度的不断加强,范围不断扩大,7级风圈半径从100千米发展至最强时的500千米。强降雨区主要出现在其移动路径的南到东南一侧,呈现出典型的非对称分布。“莫拉克”的移速缓慢带来了极端的降水量,8月6~10日,5天之内台湾南部多地的雨量都超过了1000毫米,不少地方还超过2000毫米,台湾在此次风灾中的遇难人数估计超过500人,共有7000多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逾新台币500亿元。台风“莫拉克”是造成台湾50年来最重损失的台风。
致灾分析
“莫拉克”生成初期位于副高西南侧,受西北西方向气流引导,向西北方向移动,移动速度并不慢,不久后,随着黄海上空弱脊东移,副热带高压脊加强并从块状逐渐转为东西向带状分布,“莫拉克”相对于副高的位置亦由西侧转为南侧。受偏东气流引导,“莫拉克”行进方向转为偏西行,移速还有所加快。
但当“莫拉克”接近台湾岛时,其与
台风天鹅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并与之发生
双台风效应,同时渤海上空小槽东移,副高强度减弱并逐渐东退,引导气流偏西分量减弱,偏北分量加强,进而导致“莫拉克”速度明显减慢,还出现了几次持续数小时的原地打转情况,因而导致暴风圈持续笼罩台湾。
“莫拉克”在花莲登陆后横穿台湾岛,其间速度有所加快,但当其进入
台湾海峡后,其移速再度放缓。一方面,此时“莫拉克”与“天鹅”的双台风效应仍较为明显,另一方面,
台风艾涛的胚胎也于8月8日在“莫拉克”以东洋面上生成,同样与“莫拉克”发生双台风效应,导致“莫拉克”的引导气流变得更加微弱,进而导致其速度再次显著减慢,在台湾海峡出现长久滞留。正常情况下,一个台风通过台湾岛和台湾海峡只需12至13小时,而“莫拉克”却花费了40多个小时,而在这40多个小时里,“莫拉克”的暴风圈一直笼罩全台湾。
随着“艾涛”胚胎向西北移动,副高东退,双台风效应对“莫拉克”的影响逐渐减弱,“莫拉克”也逐渐转为受自身内力作用为主向偏北方向移动。“莫拉克”登陆福建后,河套地区浅槽东移,“莫拉克”受槽前西南气流影响转向北东北方向行进。最后,“莫拉克”在盛行西风带的作用下向东北进入黄海进一步减弱并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
总体言之,高空引导气流偏弱以及“莫拉克”与“天鹅”以及“艾涛”等系统间产生的双台风效应是“莫拉克”移动速度缓慢、路径复杂多变,进而导致其致灾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预报工作而言,“莫拉克”与这些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会给各系统的路径和强度带来一些影响和不确定性,使得预报难度有所增加,也会给防御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一方面“莫拉克”自身为季风低压出身,水汽含量丰富,其环流足够庞大,因而能够产生大范围影响;另一方面,强劲的西南季风将丰沛水汽源源不断的补给到“莫拉克”云系中去,不仅使得“莫拉克”能够长时间维持强度,还使得台湾南部持续发生高强度降水。
8月6日,“莫拉克”中心位于台湾岛东北部,其中心东南部有条宽广的热带水汽羽伸入其环流之中。8月7日,“莫拉克”靠近台湾岛,热带辐合带云系十分活跃,强盛的热带水汽羽依然从其东南侧输入到中心位置,此现象一直维持到8月8日。8月9日,“莫拉克”再次登陆北上,其南部水汽羽范围和强度有所减弱,但仍然维持着水汽的输送。“莫拉克”在移动的过程中,其强对流云系在其中心南侧维持,而其西侧和北侧对流云相对较弱,强对流云系分布与强降水区一致。可见,降水强度和落区的非对称分布是由云系的非对称结构直接导致的,这也是台湾南部发生罕见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台湾岛的山脉地形对“莫拉克”的暴雨增幅作用非常明显。“莫拉克”登陆前,台湾
中央山脉以西地区普遍有偏西强风,处在“莫拉克”暴风圈内的台湾岛上已有强烈的
台风雨,再加上
迎风坡的效应所形成的
地形雨,叠加之下的雨量就更为猛烈。“莫拉克”在岛内滞留期间,长时间维持12级风力,受中央山脉地形以及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北部风强,南部雨大”的局面。进入台湾海峡后,“莫拉克”的强度虽有所减弱,但由于低压中心位置的改变,台湾的地形雨和台风本身的暴风雨叠加却更为猛烈。
但另一方面,“莫拉克”在台海长时间滞留也与地形有着一定关系。“莫拉克”环流庞大,穿越台湾海峡的路径较偏北向,而台湾海峡南北向狭长的地形并不利于“莫拉克”快速北上。
“莫拉克”北上袭击华东沿海地区时恰处于天文大潮时间段,
钱塘江等河流流域的涨潮在“莫拉克”的加成下更加汹涌,导致华东沿海地区,特别是沪嘉杭地区更容易出现“风、雨、潮”三碰头的恶劣情况;加之前期连续降雨,导致该地区水库、河网水位较高,山体含水量大,安全度汛形势严峻,给当地防汛抗台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预报预警
日本
2009年8月3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向
门司地区和
横滨地区发布烈风警报(GW)。下午14时,向
那霸地区发送烈风警报。
2009年8月4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解除横滨地区的烈风警报,但又于下午14时重新发布。
2009年8月5日,日本气象厅将已发布的警报全部升级为台风警报(TW)。
2009年8月6日,驻冲绳美军机构将热带气旋准备就绪状态从4级提高到3级,与此同时,日本气象厅再次解除横滨地区的警报。
菲律宾
2009年8月6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对吕宋岛北部的巴丹群岛发布一号风暴信号。当天晚些时候,又对卡加延北部、阿巴尧、伊罗戈斯和北部地区发布一号风暴信号。
2009年8月8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解除卡加延北部、阿巴尧、伊罗戈斯和北部地区一号风暴信号。同时对巴布延省和加拉鄢群岛发布一号风暴信号。
2009年8月9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对“莫拉克”(奇科)发布最终警报,并解除菲律宾所有的风暴信号。
中国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并于当日18时升格为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于7日至9日持续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于8月9日6时发布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并于当日18时升格为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中国国家海洋局:中国国家海洋局2009年8月6日连夜召开防御台风“莫拉克”视频会商会,于7日部署“莫拉克”风暴潮和海浪灾害应对工作;国家海洋预报台于8月6日发布海浪二级警报,7日发布海浪一级警报并持续至9日,7日发布风暴潮二级警报,8日将风暴潮二级警报升格为风暴潮一级警报,持续至9日上午8时将风暴潮一级警报降格为风暴潮二级警报。
中国国家农业部:中国国家农业部于2009年8月7日启动防台风三级应急响应。
中国国家民政部:中国国家减灾委联合民政部于2009年8月6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中国国家减灾委:中国国家民政部联合减灾委于2009年8月6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中国国家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国土资源部联合中国气象局于2009年8月9日发布地质灾害气象警报。
中国台湾地区气象部门:中国台湾地区气象部门于2009年8月6日下午15时15分发布海上台风警报和陆上台风警报,于2009年8月10日早晨5时30分解除海上台风警报和陆上台风警报,于2009年8月10日早晨5时40分发布
豪雨特报,豪雨特报称,受西南气流影响,苗栗以南地区有局部性豪雨或大豪雨,尤其山区有超大豪雨发生,其他地区亦有局部性大雨或豪雨发生的机率。山坡地区应严防坍方、落石、
土石流及山洪爆发;沿海低漥地区应防淹水及
海水倒灌。
福建省气象台:福建省气象台于8月6日对中北部沿海地区首先发出台风蓝色预警信号,8月7日上午升格为台风黄色预警信号,12时18分再升格为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再于8月8日6时10分升格为最高级别的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福建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福建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8月7日上午再次召开会商会,进一步安排部署台风防御工作,下午召开全省防台风异地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各项防御工作并进入防台风一级应急响应状态。
漳州市气象台:漳州市气象台于2009年8月7日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福州市气象台:福州市气象台于2009年8月8日15时31分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浙江省气象台:浙江省气象台于2009年8月9日12时30分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浙江省海事局:浙江省海事局于2009年8月6日上午发布浙江沿海三级防台警报。
浙江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浙江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2009年8月9日10时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一级。
台州市海事局:台州市海事局于2009年8月7日上午10时30分发布二级防台警报。
宁波市气象台:宁波市气象台于2009年8月8日下午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温州市气象台:温州市气象台于2009年8月9日6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杭州市气象台:杭州市气象台于2009年8月9日上午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下午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上海中心气象台:上海中心气象于2009年8月8日17时发布上海市台风警报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于8月10日3时30分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江苏省气象台:江苏省气象台于2009年8月9日11时24分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江西省气象台:江西省气象台于2009年8月7日17时10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江西省水文局:江西省水文局于2009年8月6日9时启动防汛水文测报三级应急响应。
上饶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上饶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2009年8月7日12时启动防四级应急响应。
赣州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赣州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2009年8月7日16时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抚州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抚州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2009年8月7日18时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景德镇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景德镇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2009年8月7日20时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安徽省气象台:安徽省气象台于2009年8月8日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至8月11日解除。
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民政厅于2009年8月7日启动《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四级响应。
马鞍山市气象台:马鞍山市气象台于2009年8月8日16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广东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广东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2009年8月8日召开视频会商会议部署防御“天鹅”“莫拉克”双台风。
台风影响
日本
2009年8月6日午后,“莫拉克”以高达每小时65英里的阵风袭击了日本冲绳群岛,导致数千名航空旅客被困。那霸机场遭遇了时速80公里的东风,导致该机场几乎完全关闭。据日本国内和国际航空公司报道,“莫拉克”共导致日本冲绳
那霸机场252个航班取消,41648名乘客在夏季
盂兰盆节假期的高峰期滞留。一些位于
嘉手纳空军基地的美军飞机在“莫拉克”到来前撤离。此外受“莫拉克”影响,琉球群岛南部八重山群岛(包括与那国岛和石垣岛)受到大风或暴风的影响。
8月13日,“莫拉克”的残余温带气旋登陆日本东北部,而后完全消散。
菲律宾
虽然“莫拉克”并未正面靠近菲律宾,但受外围雨带强风影响,
吕宋北部连场暴雨,引发洪水及山泥倾泻,共导致全菲律宾共约2.9万人受灾,导致至少9人死亡。数千人被困,数千人失去家园,至少2人死于洪水。其中有3名法国游客和2名菲律宾导游在山体滑坡引发的山洪暴发中丧生。发生一起矿井坍塌事故,造成至少12名矿工死亡。受灾最严重地区的学校宣部停课,高速公路因山体滑坡而关闭。
受“莫拉克“外围环流影响,菲律宾皮纳图博堤坝于2009年8月6日下午16时许溃堤,11个村庄(帕古德波德、圣胡安、巴吞拉波克、卡拉尔、坦波、帕科、圣米格尔、比宁、班干和卡帕亚万)被淹没在1.2至1.5米的洪水中。菲律宾军方和警方的联合救援队救出了3名韩国人和9名加拿大公民。
中国
“莫拉克”先后登陆中国台湾花莲与福建霞浦,横扫台湾、福建、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安徽等多个省市,在多地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随着“莫拉克”迫近,各地陆续展开疏散撤员行动。浙江同福建两省共疏散接近100万人,浙闽两省另加江苏及安徽合共紧急疏散超过140万人,共有7万多艘船回港避风。
受“莫拉克”影响,台湾省多地出现1000毫米甚至2000毫米以上的极端降水,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等地亦出现强降水。福建东部、浙江大部、江苏中南部及安徽南部等地过程降水量普遍有100~300毫米,福建东北部和浙江东南部达300~500毫米,福建柘荣达708.0毫米;福建、浙江、安徽、江西的部分站点过程雨量超过50年一遇。其中浙江温州苍南华阳降雨800多毫米,属百年一遇,
苍南县城也出现50年一遇大雨,雨量亦超过800毫米,多处地方水浸及山泥倾泻,温州雨量则超过700毫米,民居、电力、交通、水利设施均损毁。
受“莫拉克”带来的强降雨影响,浙江、福建、安徽等地2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东南沿海20余个潮位站超警。太湖及周边河网地区、浙江部分河流以及长江下游支流水阳江水位超警,其中安徽水阳江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浙江鳌江、曹娥江等部分中小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洪水,江苏太湖的水位更是达到4.16米,创下21世纪以来太湖最高洪水位。
截至8月13日7时,“莫拉克”共造成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苏5省1351.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9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161万人;倒塌房屋1.4万间;导致中国大陆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114.5亿元,是为2009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中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风暴。
此外,“莫拉克”还造成华东地区至少两艘石油运输船延误。其中包括来自委内瑞拉、运往浙江舟山的9万吨石油以及来自新加坡、运往江苏张家港的1.8万吨石油。
据中国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等部门事后统计,“莫拉克”共造成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江苏5省1447.04万人受灾,死亡8人,失踪2人,紧急转移安置151.6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73.04千公顷,绝收面积61.34千公顷;倒塌房屋2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27.5亿元。
据中国气象局事后向台风委员会提交的成员报告,“莫拉克”共导致中国全国628人死亡,79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62.6亿元人民币。
“莫拉克”吹袭台湾岛时,恰为台湾省史上最严重水患——1959年
八七水灾发生50周年之际。“莫拉克”在台海周边长时间滞留,在台湾岛中南部多处降下刷新历史纪录的大雨,诱发极端严重的水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后来由“莫拉克”导致的这场严重的灾难被称作“
八八水灾”。
据统计,“莫拉克”导致台湾南部很多地方的雨量都超过了1000毫米,很多地方还超过2000毫米,屏东县三地门乡达到2908.5毫米、高雄县桃源乡达到2820毫米,位于嘉义县的阿里山区更是达到了3060毫米,这相当于北京5~6年的降水量。
截至2009年8月15日,“莫拉克”共造成全台124人死亡、56人失踪、45人伤;撤离23689人,开设170处收容所,收容4490人。死亡人数依序为高雄县66人、台南县25人、屏东县16人、嘉义县6人、南投县7人、彰化县3人、云林县1人。全台尚有300290户停水、16491户停电、4865户市话待修、187处行动电话基地台待修;天然气用户全部修复完成;52处省道中断、35处代养县道中断。据中国台湾地区灾害应变部门估计,高雄县甲仙乡的小林村在本次水灾中受创最严重,可能有398人遭到活埋,情况十分不乐观。累计至15日下午2时各县市伤亡情形如下:台北县13人受伤,台南县24人死亡、1人受伤,宜兰县4人受伤,南投县7人死亡、10人失踪、1人受伤,花莲县1人受伤,台东县8人失踪、10人受伤,屏东县16人死亡、13人失踪,彰化县3人死亡,云林县1人死亡,高雄港1人受伤,高雄县66人死亡、18人失踪、13受伤,嘉义县6人死亡、5人失踪、1人受伤。
据统计,台湾省部门撤离灾民共24950人,共开设56处收容所,收容灾民5822人;包括嘉义县、台东县、高雄县、屏东县等4个县市政府灾害应变中心保持一级开设,南投县为二级开设。空中救援方面,8日起累计到25日止,中国台湾地区军事部门共执勤703件,出动救援飞机4061架次,动员1万3965人次,总计运送物资44万7732公斤,运送2582名救灾人员,后送灾民9745人,后送遗体19具。
截至2009年8月25日,台湾省灾害应变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莫拉克”造成全台共461人死亡、192人失踪、46人受伤。死亡人数依序为高雄县392人、台南县28 人、屏东县23人、南投县7人、嘉义县7人、彰化县3人、云林县1人;其中,高雄县部分,包括甲仙乡小林村死亡318人、失联24人、六龟乡新开部落死亡26人、那玛夏乡死亡20人。屏东县佳冬乡塭丰村、林边乡光林村仍处于淹水状态,泥水高约5厘米到10厘米,已出动52部大型吸泥机清理。农林渔牧损失累计新台币145亿8978万元,损失前四名县市依序为屏东县42亿余元、台南县23亿余元、高雄县21亿余元、嘉义县18亿余元。其中,农作物损失44亿余元最多,农林渔牧设备损失42亿余元次之,再次之为渔产损失41亿余元。
截至2010年2月4日,台湾省灾害应变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莫拉克”共导致全台677人死亡,4人重伤,22人失踪。在“莫拉克”达到强度巅峰时期,全岛约有158万人断电,超过71万人断水。创纪录的降雨还造成了灾难性的经济损失;造成的旅游业损失估计至少为8亿新台币;据中国台湾地区农业委员会估计,“莫拉克”造成的损失总计192.17亿新台币,仅次于1996年台风赫伯,其中,种植业损失129亿元新台币,渔业损失47亿元新台币,畜牧业损失16亿元新台币。
据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8月20日公布的情势报告,“莫拉克”风灾造成台湾经济损失高达34亿美元,折合新台币约1100亿元。
“莫拉克”以台风级强度登陆福建,闽东北地区受到“莫拉克”直接吹袭,受到严重影响。
截至2009年8月8日,福建全省已转移人员48.51万人,其中海上人员25.22万人,陆地人员23.29万人,全省4.8万艘渔船已全部进港避风,宁德、福州、莆田三市共撤离海上渔排养殖人员21190人,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省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向全省手机,小灵通用户发送防台风公益短信2638多万条。
受“莫拉克”影响,福建省中北部沿海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出现特大暴雨天气。据8日8时至9日5时统计,福建中北部沿海地区已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降雨量集中于闽东宁德,过程雨量大于300毫米的有柘荣、霞浦、福鼎3个县市;预计9日至10日福建仍将出现强降雨,中北部沿海有暴雨或大暴雨。据8月7日8时~9日16时统计,降雨量大于200毫米的有15个县市区;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的有7个县市区,分别为柘荣704毫米、福鼎663毫米、霞浦654毫米、罗源460毫米、蕉城385毫米、福清361毫米、马尾344毫米。
从8日夜里到9日上午,福建中北部沿海阵风最高风力已达12~14级,以霞浦西洋47.4米/秒为最大。预计9日福建中北部沿海最大风力可达9~10级,阵风11~12级,短时间阵风13~14级。福鼎沙埕、连江琯头、长乐白岩潭、长乐梅花及福州解放大桥(下)等潮水位站分别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的高潮位,其中长乐梅花站9日0时25分高潮位超过警戒水位1.69米;福建赛江干流发生小洪水,全省其他主要江河水势平稳。
“莫拉克”直接登陆地霞浦县受灾严重,其在霞浦境内盘旋数小时。据霞浦县防汛办统计,受“莫拉克”影响,截至9日18时,霞浦县已有13.6万人受灾,该县14个乡镇(街道)普遍遭受较为严重的灾情,霞浦县三沙、北霜等乡镇外海风力达到12级以上,外海浪高达10米,潮位增水1.6米。霞浦县各地从8月6日就开始降雨,强度维持在暴雨到特大暴雨。至9日15时,霞浦县9个测点雨量超过150毫米,其中柏洋洋里的雨量最高,达到664毫米。霞浦县交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全县公路中断29处8条,冲毁路面11公里,涵洞全毁1道、局部被毁36道,坍塌31处。
船舶航行方面,受“莫拉克”影响,一艘超过3万吨的大型货轮“大庆254”轮于8月9日
凌晨在宁德市
青山岛附近搁浅,导致8人受困;当日下午,台风“莫拉克”在福建霞浦登陆后,位于闽南的厦门气象台解除台风预警信号,受台风影响停航的厦金航线于8月10日复航。
此外,“莫拉克”还导致福建省中北部沿海地区中晚稻、蔬菜等农作物,柚子、西瓜等水果,沿海网箱水产养殖,塑料大棚及水利设施等受灾。
截至8月13日,“莫拉克”共导致福建省泉州、莆田、漳州、福州、南平、宁德、三明等7个市52个县(市、区)141.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人,失踪1人,紧急转移安置52.7万人;倒塌房屋0.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
“莫拉克”自南向北贯穿浙江全境,由于移动速度较为缓慢、云系范围大,其巨大的水汽将在浙江范围内造成严重降雨影响,与以往的台风影响相比,十分罕见。
浙江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6日下午再次召开防台风异地视频会,对台风防御工作进行再部署,并将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Ⅲ级,紧急派出工作组赴台州、温州指导工作。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等领导对防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浙江省防总9日傍晚发出通知,要求受影响区域的水库安全监管责任人和巡查管理人员24小时驻库管理,确保大坝险情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酿成重大事故。截至8月9日零时,全省共转移473313人,其中危房转移人数114085人,船只回港人数157536人,加上此前疏散的旅客,总人数达到近53万人,可能出险水库和地质灾害威胁转移人数75702人;回港避风船只35441只(艘)。8月8日起,杭州
钱塘江开始封航清港,准备应对台风“莫拉克”的考验。截止8月9日,在杭州市
袁浦大桥上游集结避风的滞留船舶已经达到百余艘。在钱塘江引航道上待闸的100多条船舶和一个船队也已全部进入内河,
三堡船闸停闸。
据浙江省水文局统计,自8月6日8时至9日5时,全省单站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有266个站,超过300毫米的22个站,超过500毫米的有1个站,苍南华阳已达574毫米。截至9日5时,苍南灵溪水位5.64米,超过保证水位1.55米;太湖平均水位3.91米,超过警戒水位0.41米。此外,还有一批江河站点和水库超警戒或超汛限水位。至8月9日11时,浙江省面雨量72毫米。8月6日8时至8月9日11时,单站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有834个站,超过100毫米的有426个站,超过150毫米的有250个站,超过200毫米的有144个站,超过300毫米的有63个站,超过400毫米的有26个站,超过500毫米的有14个站,超过600毫米的有6个站,其中最大苍南县华阳794毫米。至9日20时,浙江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的站点有:泰顺九峰1235.3毫米、文成桂山869.4毫米、平阳吴垟810.4毫米、文成公阳735.5毫米、苍南昌禅692.4毫米、苍南南宋688.0毫米、乐清砩头675.7毫米、苍南莒溪656.0毫米、苍南五凤612.5毫米。8月8日,温州瑞安市已有11座水库开始溢洪,至9日瑞安市26座水库平均蓄水率达到78%,其中有11座水库的蓄水率超出100%以上,蓄水率最高的是直坑水库,达到144.33%。截至8月9日11时,浙江全省范围内多处河网水库超过警戒水位和汛限水位。其中夹浦、嘉兴、平湖等11个河网水位超警戒,熬江潮位4.18米,超过警戒水位0.48米;瑞安潮位3.85米,超过警戒水位0.05米;温州潮位4.20米,超过警戒水位0.20米。青山水库、对河口水库、四岭水库等11个水库超过汛限水位。8月9日晚起,杭州钱塘江、
西湖,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等重要水域水位快速上涨,直逼警戒水位,西湖水位已达7.24米。由于“莫拉克”和天文大潮的同时到来,2009年初试通航的
杭甬运河水面最大风力达7~8级,新坝船闸外闸水位高达7.40米,内闸水位在5.92米,内外水位落差较大,滞留船舶达180余艘。
据浙江沿海地区实测,台州坎门测得最大阵风风速达到49.8米/秒,为15级风速。受“莫拉克”影响,9日白天到夜间,浙江省北部沿海和杭州湾将出现50~100厘米的风暴增水,中南部沿海将出现100~160厘米的风暴增水,上述岸段内的鳌江、瑞安站将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以上的高潮位。杭州湾有3.0米到4.0米的大到巨浪区;浙江北部海域有4.0米到6.0米的巨到狂浪区;浙江中南部海域有5.0米到7.0米的巨到狂浪区。
浙江省内受“莫拉克”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为温州市苍南县、平阳县等地。“莫拉克”导致平阳县水头镇片区7个乡镇及苍南藻溪片区大部进水受淹,水头镇片区最大受淹深度达2米多,大批农作物受淹,大批水利、交通、电力设施受严重破坏。苍南县城区出现严重积水,部分交通中断,有关部门正采取措施抢险救灾。从9日凌晨3时左右开始,苍南县城就出现大水,许多车辆纷纷寻找地势较高的地方停车,然而可供停车的高地并不多,不少车辆泡在水中,苍南县大街一片泽国,暴雨如注,所有车辆均已停止行驶,道路积水十分深,最深处达1米。各乡镇多处出现险情,观美镇积水达2米。莒溪镇泥石流把房屋冲塌,仍有人员被困。据当地干部消息,通往临近温州市和平阳县的交通已被阻断。苍南县委书记章方璋说,苍南县严重积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平阳县麻步镇的大水倒灌到这里,此外还有山上的水流下、海中潮水顶托等原因。1时左右,苍南县灵溪镇沪山办事处大约2000名群众被大水围困,已被成功解救。据初步统计,截至9日18时,温州全市11个县(市、区)共有231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1544987人;转移人员301324人。
交通方面,受“莫拉克”影响,2009年8月7日12时,杭州萧山
湘湖景区水域游船全面停航。同日,杭州前往台湾的三个航班被迫取消。省高速交警指挥中心9日发布通告,8日22时30分始,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平阳至雁荡因台风实行对大客车、危险品车、集装箱车、微型货车限流,9日中午开始,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南白象以南路段发生多处险情,12时起,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双向从大溪至分水关实行封道。9日上午起,杭州各长途汽车站停售开往温州和福建方向的车票,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停售杭州到沈家门的机票。停飞2个杭州到温州的航班,停飞4个杭州到福州的航班,1个杭州到台北的航班延误2小时。10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8个航班被延误。截至9日12时,“莫拉克”导致浙江省发生公路塌方约3万方,冲毁涵洞14道。所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江大桥未受到“莫拉克”明显影响。
“莫拉克”影响期间,浙江省降水范围之广、雨量之大,为历史罕见。受“莫拉克”影响,8月10日凌晨,杭州西部
留下、
小和山地区出现严重积水,最深处积水达80厘米;同日,杭州余杭
瓶窑老街发生水灾,至11日最深处积水仍达2米。11日下午13时许,杭州余杭瓶窑镇
张堰村的
东苕溪江堤炸开20~30米缺口进行泄洪作业。截至10日8时统计,“莫拉克”导致浙江各市面雨量为:温州322毫米、台州213毫米、宁波177毫米、丽水126毫米、绍兴109毫米、杭州103毫米。
截至2009年8月10日上午7时,“莫拉克”共导致浙江全省11个市62县(市、区)789个乡镇596.3万人受灾,倒塌房屋5295间,因灾死亡1人,转移人员87.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20.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53.9亿元。
“莫拉克”引发的次生灾害持续影响浙江。13日晚到14日凌晨,浙江的桐庐、建德、临安、浦江、东阳等地突降特大暴雨,引发山洪与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多人被困和人员伤亡。8月14日下午14时30分,浙江气象台紧急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内湖州、杭州、衢州、嘉兴、丽水西北部、绍兴、宁波、金华等地局部将出现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做好防短时强降雨及其可能引起的山洪、山体滑坡等灾害。
截至8月13日,“莫拉克”共导致浙江省衢州、舟山、台州、湖州、宁波、绍兴、嘉兴、丽水、杭州、金华、温州等11个市75个县(市、区)794.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人,失踪2人,紧急转移安置93.6万人;倒塌房屋0.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1亿元。
受“莫拉克”外围环流的影响,上海大部分地区7日晚起出现了阵雨天气,雨量小到中等,同时伴有6至7级阵风。预计台风对上海的主要风雨影响时段在9日至10日,过程雨量可达暴雨程度,局部大暴雨。
上海世博园区于8月8日进入24小时值班状态,有关部门已对园区内的排水管网、防汛墙、雨水泵站等防汛设施和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脚手架、临时房屋等施工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水务部门全面加强水文水情测报,预降内河水位,对下水道进行预抽空,并落实对一线海塘、黄浦江防汛墙的巡查和加固。
“莫拉克”于11日凌晨经过太湖进入江苏境内,造成大范围强降水,14个台站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给
太湖流域防汛防台工作带来重大挑战。
受“莫拉克”影响,江苏淮河以南地区10日出现大范围暴雨到大暴雨。统计显示,10日5时至11日5时, 江苏38个台站24小时雨量在50毫米以上,其中南通、泰州、盐城、镇江、扬州共14个台站在100毫米以上,最大雨量的
姜堰达150.6毫米。“莫拉克”还使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普遍出现7~8级大风,沿海9~10级,最大风速达11级。
此外,太湖自7月29日超过警戒水位以来,平均水位节节攀升,13日09时上涨至4.16米,超警戒水位0.66米,为21世纪以来太湖最高洪水位。
截至8月13日,“莫拉克”共导致江苏省扬州、泰州、盐城、镇江、南通、无锡、常州等7个市29个县(市、区)208.1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0.2万人;倒塌房屋0.1万间,损坏房屋0.2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1亿元。
受“莫拉克”外围环流及云系影响,2009年8月9日,江西省50个县出现6级大风,17个县出现7级到8级大风。赣东北已开始降雨。截至9日晚,江西铅山县已有3站降雨超过50毫米,其中最大为武夷山镇的84毫米。
江西省防总工作组于9日晚连夜赶赴铅山县协助指导抗洪。当晚,铅山县召开紧急防汛会议,并组成多个工作组深入乡镇,进村入户,组织抗洪抢险。各乡镇防办坚持24小时值班,乡镇党委书记、乡长轮流带班,提前转移群众,特别是南部山区重点乡镇连夜紧急做好群众转移工作,全县紧急转移群众900余人,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据江西省防办初步统计,此次受“莫拉克”外围影响,江西共有5个县24个乡镇44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千公顷,安全转移人员1200余人,倒塌房屋90间,直接经济损失1.53亿元,无人员伤亡。
截至8月13日,“莫拉克”共导致江西省抚州、上饶、南昌、鹰潭等4个市19个县(区)85.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紧急转移安置5.6万人;倒塌房屋0.3万间,损坏房屋1.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
受“莫拉克”外围环流及云系影响,2009年8月8日至9日,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雷阵雨天气,全省有8个市启动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三级、四级响应。截至9日,各地已转移人员16295人,归港渔船23576艘,约5万人上岸避险。
据安徽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厅8月12日通报,“莫拉克”对安徽省东南部、东部和大别山区造成了较大影响,部分地区受灾较为严重。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介绍,此次防抗台风条件极其不利。7月20日以来,安徽省一直处于落雨成灾时期,部分水库、河流、塘坝及湖泊底水多,部分水利工程存在薄弱环节等因素增大了台风防抗压力。
据安徽省民政和水利部门统计,受大风和降雨影响,宣城、池州、六安、滁州等市14个县、市、区受灾人口67.4万人,倒塌房屋581间,损坏房屋9264间,农作物受灾面积72万亩,水毁堤坝370处,部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受灾严重的主要是宁国市、广德县、九华山风景区及东至县。截至12日,长江、淮河干流水势平稳,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比常年同期水位低0.5至1.0米。全省有3座大型、4座中型和112座小型水库超汛限水位,沿江部分湖泊超正常蓄水位0.1至2.2米。
截至8月13日,“莫拉克”共导致安徽省安庆、宣城、六安、滁州、池州等5个市19个县(市、区)121.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紧急转移安置8.9万人;倒塌房屋0.1万间,损坏房屋2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8.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