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全文四个部分。作者用充满激情的、诗一般的语言尽情讴歌了伟大的
敦煌艺术,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作品从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开凿时间写起。用充满激情地勾勒了
莫高窟艺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意犹未尽、无以忘怀的感情。人离开了
敦煌,离开了
莫高窟,但心情却无法平静。
到另一个
佛教艺术胜地旅行,仍然想
莫高窟,进一步点出莫高窟艺术给自己带来的强烈的震撼。也告诉读者:尽管
中国古代文明曾屡遭不幸,但这个民族毕竟有着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最灿烂的文化。
这种文化凝聚成的生命精神,孕育了它的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因此,
莫高窟所代表的
中国古代文明至今仍然笑傲世界。
在文中,作者把人、历史、自然融为一体,在
莫高窟这个具有深刻文化印迹的“人文景观”上,罩上沉重的历史气压,让读者在沉郁凝重的气氛中,去了解自己的历史,了解自己的文化,其实说到底,是去了解自己的民族。
文章开篇以三危山作映衬,将视角上溯到华夏文明的源头,在时空上获得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接着写到乐樽和尚建窟的传说,写到远来朝圣者的顶礼膜拜,写到
莫高窟傲视异邦古迹的层层累聚,写到窟中变化万千的色泽,从而加深其莫测的神秘感。
然后在赞佩和敬畏中,笔锋深入,作者开始在
莫高窟身上,寻找到“民族心底”的“梦幻”,看到“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狂欢、释放,达到“神人交融、时空飞腾”的“自由的殿堂”。
余秋雨,1946年生,
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
中国文化史学者,
散文作家。曾任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教授,
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主要作品包括:《
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
霜冷长河》、《
千年一叹》、《
行者无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