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乡,又称莲花镇,位于甘肃省
秦安县东北45公里清水河下游,地处秦安、庄浪、静宁三县交界处,莲花乡政府所在地莲花镇,是古“丝绸之路”进入甘肃的第二重镇;元明清时期为“东西大道”和“南北大道”的交汇处,有“旱码头”之美称。
明代莲花镇位居全县四大镇之首,清居八大镇之首,如今除兴国镇外是乡村第2大镇。叶莲公路经乡政府。
莲花乡古名莲花城,是一座有着古老历史的文化名城。 话说“莲花” 《
纲鉴易知录》中云:伏羲氏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诸,而生帝。“华胥”就是扶渠,是莲花的古称。这个地方甘肃省成纪,它的北面还有个莲花城。 《
神话考古》(陆思贤著)中云:华、花一字,华胥应是远古民族或部落的女酋长。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中云:太昊包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生庖牺于成纪。可见,“华胥”有两种说法。一为伏羲之母,人名;一为伏羲之母居住的地方,地名。《
中华词典》对“胥”的古义解释是:小官吏:~吏。里~(一里之长)。钞~(管抄写的小官)。又参照“‘华胥’就是扶渠,是莲花的古称。”之说,可见,“华胥”在古人的心中是花中之冠、人中之王。莲花,又名芙蓉,古称扶渠(芙蕖),是圣洁高雅之花,故有“一朵莲花一净土,一叶菩提一如来。”之言。从而可以说,不管是以“华胥”为地名,还是为人名,都是古代人们由花赋予部落酋长的崇敬之心,表现出人们的爱戴之意。伏羲之母“居于华胥”还是她“名曰华胥”,这个无需定说,但“华胥”(莲花)象征地位之高、能力之大近乎神灵的这种意识却在古人心中日趋明显,从而在生活中逐渐成型定论。这一点还与古代人们的生殖崇拜有关。郭沫若在《释祖妣》一文中认为,花朵乃是女阴的象征。崇祀植物是古人生殖崇拜的一种表现。《
山海经与世界文化之谜》(宫玉海著)中言:
华夏民族的先祖都与“华”(即花)有关系……花对于华夏民族生成及信仰有密切关系。在
宁夏贺兰山岩画图腾中,植物花图形只莲花一种,由花冠、花托、或花梗组成,花瓣3至5瓣,下有托叶。可见古代人们为了求得“种”的繁衍与昌盛,扩大人类自身的生产,便产生了炽热的生殖崇拜。而这种崇拜主要就是对花——莲花的崇拜。
冯沟村是莲花乡最大的行政村,有5029人,耕地面积5237亩,苹果园达4030亩,其中挂果面积3505亩。一年来,冯沟苹果专家大院指导果农先后引进、示范、推广新红星等苹果新品种10多个,新建优质果园700多亩,建成家庭微型保鲜库150座,大力推广苹果套袋技术,累计完成果实套袋4000多万个。通过专家大院,聘请果树专家到村里开展科技培训4期,扶持发展苹果生产示范大户90多户,协调成立了64名果树能手、经纪人、法人科技特派员参加的冯沟村果品协会,组建了果品公司,建立了苹果质量追溯体系。加大果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先后注册了大地湾桃、大地湾梨、大地湾富士、大地湾新红星、大地湾金冠五个大地湾绿色系列果品品牌。随着果品产业链的延升,这些果品品牌已经成了冯沟村的一张“名片”。[2]
莲花乡位于天水市北端,秦安县东北部,地处静宁、庄浪、秦安三县的交汇地带,交通便利,商贸繁荣,素有“旱码头”之称,历来是秦安县三大集乡镇之一。全乡辖26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9680户,43104人,有卫生院2所,中小学28所。总区域面积94.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509亩,果园面积29760亩。200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2655元,2011年底农民人均从收入3331元。现有党总支2个(冯沟党总支、好地党总支),党支部34个,其中村党支部26个,乡属单位中建有支部7个。全乡共有党员970人,其中男891人,女79人。
2010年天水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莲花乡被确定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16个试点乡之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县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按照“突出小城镇建设带动战略,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我们主要在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夯基础、强措施、建机制、优服务”,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一是在2010年之初,乡政府委托兰州大地勘察测绘工程有限公司,对川区6村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形进行了实地测绘。在此基础上由兰州大学城乡建设设计院制订完成了《莲花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草案)。该规划将莲花乡城区的建设范围界定为以上河、莲花两村为主,逐步向仁义、桑川、冯沟、郭河等村扩展延伸的发展格局。根据功能区分:乡区西面与庄浪接壤处为工业园区;乡区西北侧下稻地为商贸、娱乐、餐饮服务和旅游区;乡区南北两侧为办公、商住区;乡区东面与冯沟、仁义接壤处为文化教育区。二是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配合县直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完成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等各个专项规划。三是指导市列试点村—上河村完成了《莲花镇上河村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一是在2009年建成的莲花镇农贸综合市场一期工程基础上,近两年又先后完成了农贸综合市场二期、三期工程。二是完成了全长1.5公里的城区排水设施建设工程。三是完成了全长2.5公里的城区主街道路面加宽改造工程。四是积极实施小城镇延展建设工程,已拆迁安置镇区农户14户,建成沿街铺面1800平方米。五是在镇区的上河、莲花两村硬化小巷道52条共25800平方米。六是通过项目整合,自2010年3月份以来,在老城区相继建成了1处功能齐全、档次较高的莲花村文化卫生室(其建筑面积为240平方米,属砖混2层小楼)和1处占地300平方米、集休闲娱乐与旅游宣传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广场,并在此广场中央建起了1座仿古式的“彭总纪念亭”。七是在镇中心建成了1处占地310平方米的街心花园,并在镇区主街道两旁铺设道牙与花砖9000多平方米;又在蔡莲路两侧和董湾、新庄湾、袁山、大庄道路两旁共栽植行道树1万余棵,初步完成了镇域内的美化。八是建成了1处建筑面积为2180平方米的镇政府综合办公楼和1处建筑面积为352平方米的财政所办公楼。针对农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在财政所内建起了惠农便民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务。九是组建了由10名队员组成的环卫队,专门负责打扫镇区卫生,建立了镇区环境卫生整治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因地制宜,进一步合理构建了产业布局。一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林果业。现已建成川道区千亩优质富士、老鹰顶千亩早酥梨、千亩新红星苹果和千亩优质桃等7处千亩优质水果基地,全镇果园面积达到2.97万亩,果品年产量达18400吨。针对果品销售难和贮藏难的问题,通过积极引导,成立了冯沟果农协会;建起了1座贮藏量为1000吨的宏义果品有限公司果品保鲜气调库、1座贮藏量为6000吨的气调库和1100多座果窖,形成了就地收购、就地销售的发展模式。二是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已建成的莲花镇农贸综合市场为纽带,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莲花镇的商贸流通业空前活跃,秩序井然,吸引了浙江、四川等外地的个体人员来这里投资兴业,集日客流量最多时可达万余人,年成交额约为8000万元。 (四)城乡统筹,社会事业得到进步。一是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全镇农村学前一年幼儿园入园率为85%,较之以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为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将15个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的小学撤并为教学点,在此基础上加强了10所重点小学的建设,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二是提高农民文化和技术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以全镇业余培训学校为平台,开展培训和推荐就业,近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48次,受教育人数5276人次,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48人。三是以创建天水市文化特色镇为抓手,推进镇村文化阵地建设。建成了功能齐全的镇综合文化站1处,标准化村文化室5个、农家书屋26个,为26个行政村配齐配全了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设备,其中冯沟村已成为县级文化精品示范村。
今后按照市、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突出小城镇建设带动战略,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一是大力抓好交通道路建设,通过实施通达、通畅和维修改造工程,力争“十二五”末,使26个行政村的通村道路全部铺沙、硬化。二是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加大对农村危旧房改造的资金投入,发挥冯沟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2-3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并积极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使市场功能更加有效发挥,促进全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从业人员,着力打造两市(天水、平凉)四县(庄浪、静宁、张川、秦安)经济交汇带上的商贸流通、物流配送中心。四是完善城镇功能,使小城镇建设迈上新台阶。以《莲花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城区绿化、亮化、供水、垃圾处理、电力、通信、广电、健身场地、商住小区及公共厕所等基础工程,切实加强综合执法管理,建成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功能较全的小城镇,让城乡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带动城乡一体化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