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大桥(英文:Lotus Bridge;葡萄牙文:Ponte Flor de Lotus),是第一条且唯一一条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
澳门特别行政区和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的桥梁。
建设沿革
1994年9月28日,
珠海市人民政府致函
新华社澳门分社,请与葡澳政府联络大桥建设事宜。
1997年4月30日,中葡关于澳门与内地大型基建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横凼大桥”(莲花大桥最初的冠名)被列入第一批协调重点项目。
1998年6月29日,莲花大桥动工。
1999年11月,莲花大桥主桥正式合龙,这标志大桥主体结构工程全部完工。
2000年3月,莲花大桥正式启用。
2005年9月17日,由于内地一方边检大楼结构出现问题,关口封闭。
2007年5月1日,莲花大桥重新开放。
2022年12月,横琴口岸项目莲花大桥入境匝道顺利合龙,标志着莲花大桥入境匝道全面贯通,为横琴口岸二期客货车查验场全面通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桥梁位置
莲花大桥为澳门桥口位于
路凼连贯公路旁、由填海而成的
路凼城,珠海桥口为横琴。
莲花大桥是
京港澳高速公路及
105国道向澳门延伸的公路桥梁工程,大桥跨越十字门水道,西连广东省
珠海市香洲区
横琴岛,东接
澳门路环岛和
氹仔岛的填海区。
大桥东临
澳门国际机场,北距珠海市区约16千米,西南距
珠海金湾机场、
珠海港分别为43千米和50千米。
建筑设计
莲花大桥澳门段长772米,珠海段出境桥长888米,入境桥长1 038米(珠海段未计引道长),即大桥全长分别为1660米和1810米。
莲花大桥正桥宽30.0米,其中行车道宽(2X12.25)米(双向6车道),中央分隔带2.0米,两侧人行道(含栏杆)宽1.75米。
名称由来
莲花大桥作为澳门的回归桥,同铁四院设计的迎接
香港回归的
京九铁路一样,它既是一座“政治桥”,也是一座“宣传桥”。
如何冠名,珠澳两地的政府官员、设计师、建设者从大桥筹建起就多方协商,提出多种冠名方案:珠澳大桥、澳珠大桥、路凼大桥、横凼大桥……但都未达到共识;直到1998年底,开工前才作出最后的决断。
澳门古称“濠镜”,位于
珠江口西南,因盛产牡蛎,海湾波平如镜而得名,“澳”系停泊船舶的港湾,“门”指的是该片两山对崎,形状如门。
澳门是一个海岛,从空中俯瞰,
澳门半岛、
凼仔岛和
路环岛像三朵莲花的花瓣伸向大海。为此,澳门又称“莲岛”。
从卫星照片上看,澳门三岛构成莲花的三个花瓣,可惜就缺一枝莲花的叶茎。
如今要建造一座连接珠澳的长1668米、宽30米、净空高22米的大桥,它不仅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澳门与祖国的第二条通道;而且像一枝长长的莲花叶茎,将澳门这朵美丽的莲花与大陆紧紧相连。于是,这座连接珠澳的大桥便获得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建筑特色
莲花大桥由左右两幅桥组成,
双向六车道,造价2亿元,珠澳各出资一半,合资共建。
莲花大桥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大桥,在珠海桥头设计了交通规则互换的换向匝道桥,承担交通规则互换的功能。
铁四院的设计师们为解决车辆换侧问题,首先提出了“地面绕行换侧方案”、“立体直线交叉换侧方案”、“地面交织侧方案”,后来,由于珠海桥头一侧要建
横琴口岸联检大楼,桥台与联检楼的距离缩短,至使桥台公路下落至陆地的展线不够长,车辆无法行驶。
设计师们颇具匠心,设计了“双圆形曲线引桥立体换向方案”,它不仅解决了珠海桥头的纵向用地,解决了车辆换侧问题,还形成了独特的造型和艺术建筑,成了珠海一道新的风景线。
这两个特大的圆形曲线换向匝道桥,长1700多米,从空中俯瞰,犹如两个硕大的“9”字,似乎寓意着“99归一”。
莲花大桥建成通车后,澳门驶往内地的车辆,从凼仔上桥行左,驶下珠海端左侧匝道时就变成了右行;而内地赴澳门的车辆,从珠海端右侧驶上匝道,到莲花大桥正桥时则变成了左行。
两种交通规则,通过匝道桥得到自然、和谐的变换,设计师们对此杰作无比自豪,戏称是“
一国两制”的物理展示。
价值意义
莲花大桥建成后,是
澳门通往内地的第二条陆路交通通道,也是
北京-港澳高速公路及
105国道向澳门延伸的公路桥梁工程,对加强澳门与
珠海和粤西地区的经济交流发展。促进澳门朱扎内地繁荣发展具有或为重要的意义。(刊授党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