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泽县
古代对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的称呼
获泽县,是古代对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的称呼,因阳城中部有“获泽河”流经而得名。据古书《墨子》记载:“舜渔于获泽”。《穆天子传》记载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竹书纪年》曰:“周威烈王十七年,晋取泫氏、获泽”,指的都是这里,因古阳城酷似凤凰,故又有“凤凰城”之称。获泽故城在今阳城城西15公里的泽城村。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立郡县制,置获泽县,属河东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封邓鲤于获泽城,置获泽侯国。三国魏黄初之年(220年)废获泽侯国复设获泽县,属平阳郡。东晋始隶建兴郡,北魏兴安2年(公元453年),获泽县址由泽城移至今阳城,仍属建兴郡,孝昌元年(525年),分濩泽为濩泽和西濩泽,属建州所辖的安平、泰宁二郡。北齐天保七年,西濩泽复并入获泽县,属建州安平郡。隋开皇三年,改建州为泽州,省安平郡入泽州,获泽县改属泽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获泽为阳城县,隶属于泽州,天佑二年(905)为避朱全忠父(诚)讳,复名获泽,后唐仍名阳城,均隶于泽州,其后泽州改称高平郡、南泽州、忠昌军节度、泽州司侯司等,阳城均属之,至明清时期为泽州府所辖。
自然资源
山西晋城市阳城县文化沉淀厚重,自然和人文景观灿若群星。有被誉为“华北小桂林”的蟒河风景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物为主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蟒河从出水口到猴山,“十里画溪”堪称一绝,在中国北方地区实属罕见。有久负盛名的国家4A级风景区——皇城相府,是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编篆、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的故居。传说,官居宰相的陈廷敬,为孝敬其母,仿造北京城而建,皇城相府因此而得名。相府内外城总长为678米,全城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一处罕见的官宦住宅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古籍记载
获泽故治初在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西15公里处泽城村,北魏兴安二年(453)在今晋城市阳城县。《汉书·地理志》河东郡:“获泽,《禹贡》析城山在西南。”应邵曰:“有获泽在西北。”《水经·沁水注》:“获泽水又东迳获泽县故城南,盖以泽氏县也。”《魏书·地形志》建州安平郡:“获泽,二汉属河东,晋属平阳,后属。”《唐会要》卷七十州县改置:“获泽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阳城。”《太平寰宇记》泽州:阳城县,“本汉获泽县地,属河东郡,因获泽以为名。今阳城西三十里故城,即汉理所……后魏兴安二年自故城移于今理。”《新唐书·地理志》泽州:阳城,“本获泽,天宝元年更名,天佑元年更曰获泽。”《山西郡县释名》泽州:“获泽在阳城西樵山下,潴水一泓,深滴丈余,澄清不竭,获泽县名获泽以此。” 《清一统志》泽州府:阳城县,“五代唐复曰阳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18 06: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