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象,是鞘翅目豆象科三齿豆象属昆虫。成虫头、前胸背板及鞘翅表皮黑色,仅鞘翅端部红褐色;触角第1-4节及末节红褐色,其余节黑色;腹板、臀板及足大部红褐色,仅局部黑色;触角向后伸达肩部;鞘翅被黄褐色毛,在翅的近基部、近中部及近端部散布褐色毛斑;后足腿节腹面近端部有3个齿。雄性外生殖器的阳基侧突端部膨大;外阳茎瓣端部稍尖,两侧缘稍凹;内阳茎有多数细的毛状骨化刺;卵长椭圆形,一端稍尖;蛹椭圆形,淡黄色,疏生柔毛。
分布范围
菜豆象原产于中美和南美洲,现已成为世界性分布的检疫性害虫。
国外分布于印度、伊朗、土耳其、日本、缅甸、阿富汗、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塞浦路斯、尼日利亚、刚果、乌干达、肯尼亚、埃及、南非、马达加斯加、阿尔巴尼亚、波兰、德国、希腊、奥地利、英国、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巴西、智利、美国、斐济、夏威夷群岛。
国内分布于吉林省、贵州省、云南省。
菜豆象
外形特征
成虫:体长2~4.5mm,近长椭圆形。头、胸黑色,被灰黄色茸毛。触角锯齿状,1~4节和末节橘红色,其余褐至黑色。鞘翅黑色,端缘红褐色,被灰黄或金黄色毛,其亚基部、中部及端部散生呈方形和无毛的黑斑。后足腿节内侧近端部有一长齿及两较小的齿。雄虫外生殖器阳基侧突基1/5愈合,内阳茎骨化刺由端部至基部方向逐渐增大变稀。雌虫第8背板呈狭梯形,基缘深凹,端部疏生少量刚毛,从背板基部两侧角向端缘方向有两条近平行的骨化条纹,第8腹板呈“Y”形。
卵:淡白色,长椭圆形,0.55~0.8mm。
幼虫:1龄体长0.52~0.8mm,单眼1对,位于上颚和触角之间,触角1节;
前胸背板“H”形或“Ⅹ”形。老熟幼虫4~4.5mm。肥胖,C形。上唇前缘有8根刚毛及短而细的刺突,下唇亚颏有一黄褐色窄骨化板。
蛹:长3.2~5mm,椭圆形,淡黄色。
生活环境
延边地区田间生态条件完全适合菜豆象生长发育,特别是沿江一带具有更适合的温、湿度条件。根据试验观察结果,在罩笼田间菜豆象大部分可从产卵发育到老熟幼虫或蛹,少部分可以羽化出成虫,然后随豆粒收获进入室内仓贮进行繁殖。它以老熟幼虫或蛹在仓内越冬,不能在田间越冬。因菜豆象卵无粘性,很少把卵产于开裂豆荚内或外部皱褶处。主要是成虫用口器在成熟或近成熟的豆荚内腹线上咬一狭缝或小孔,然后将产卵器伸入缝内产卵,可以减少卵的损失率。在调查中常发现成虫停留在豆荚内腹线处不动的原因。也有在外腹线上咬孔的,但无咬透的。豆荚内的卵经过15~20天后开始孵化,刚孵化的幼虫胸足发达,四处爬行以寻找蛀入处。
寄主对象
菜豆象主要寄主于:大莱豆、白皮菜豆、紫皮菜豆、小白芸豆、中白芸豆、
大白芸豆、大理花芸豆、深红芸豆、淡红芸豆、黑花豇豆、小黑花豇豆、黄花豇豆、眉豆、金甲豆、雪白扁豆、红扁豆、绿豆等,对其造成危害。
危害特点
菜豆象是多种菜豆和其他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在豆粒内蛀食,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一旦传入,将对中国豆类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也给豆类出口产生严重影响。中国将其列为对外检疫昆虫类危害性害虫,严防该虫传入。
菜豆象的破坏力相当强,有时一粒菜豆的子粒上就住着个大家庭,多达几十只,更严重的是,不只一代虫子会开发利用这个大粮仓,一年之内会有三到四代虫子开发利用它。它在一粒菜豆中生活,直到把这里的菜豆变成粪便,才离开去找其他的窝巢。农民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很可能被菜豆象消灭殆尽,它会将菜豆彻底消耗光,使菜豆完全变成垃圾。各种菜豆,红的、白的、黑的、黄的,还有杂色的,都是菜豆象的美食,菜豆象尤其热衷于在干豌豆、蚕豆、野豌豆和鹰嘴豆等上产卵。
检测方法
检疫方法
检验:过筛检查种子看有无成虫和卵,注意豆粒上是否有成虫的羽化孔或幼虫蛀入孔。成虫产的卵并不粘附在豆粒表面,必须在样品的筛出物中仔细寻找。
由卵内孵出的1龄幼虫必须经过一个四处爬行寻找适合蛀入点的阶段。幼虫蛀入种子后,种皮上留下一个裸露的直径约1.5—2.4mm的圆形蛀孔,孔口被豆子的碎屑堵塞。幼虫老熟化蛹时,贴近蛹室的种皮呈半透明的“小窗”状,成虫羽化后打开“小窗”,在种皮上留下一个近圆形的直径为1.5—2.4mm的羽化孔。羽化孔大,容易发现;幼虫蛀入孔很小,不易发现,豆粒上若没有成虫羽化孔极易造成漏检。
若被害的种子为褐色、红色或其他深色,暗色背景为发现幼虫蛀入孔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不宜进行染色检验。若被害种子为白色或接近白色,·可用染色法迅速将蛀入孔染成红色。采用的染色方法如下:将样品放入1%碘化钾溶液或2%碘酒溶液中,使种子全部沉浸在染色液内,并轻轻晃动,使豆粒表面与染色液充分接触。2min后,将样品取出放在0.5%
氢氧化钠或
氢氧化钾液内固定lmin,然后用清水漂洗0.5min。以上方法使幼虫蛀入孔显褐色至深褐色。另外,也可以将酸性晶红0.5g,冰醋酸50ml及蒸馏水950ml混合,配制成酸性晶红染色液。将样品充分浸泡2min,然后用自来水漂洗0.5min。上述方法可将幼虫蛀入孔染成粉红色,清晰可辨。
有条件的话,也可借X光机检查豆粒内的幼虫或蛹。
在田间,菜豆象不在未成熟的绿荚上产卵,只侵染成熟的豆荚(此时荚皮多少已变得干燥)。雌虫将卵产于开裂荚的种子上,或将荚壁做切口,卵产于荚内。通过一个切口可产卵几粒至20粒。因此,田间调查要在寄主种子趋于成熟时进行,用扫网法捕获成虫,或检查带卵的豆荚。
鉴定:菜豆象的卵与多数其他仓储豆象不同之处在于不粘附在种皮上,而且形状近短圆筒状而非扁平状。卵长0.55—0.80mm,宽0.19—0.36mm,平均长为宽的2.5倍,比较容易区分。
幼虫区别常见的多种仓储豆象在于下唇的亚颏骨片完整,呈弧形狭带状.
成虫通过触角的颜色、后足腿节腹面近端部3个齿(少数个体有4个齿)及雄虫外生殖器的形态进行鉴定。在国内进行调查,如发现危害食用豆类而后足腿节有3个端前齿的豆象,基本上可断定就是这一种。因为三齿豆象属尽管有150来种,但均起源于美洲,只有菜豆象和
紫穗槐豆象随着贸易和引种渠道传播到欧亚大陆和我国。如果标本来自于美洲的货物,在鉴定时就需要更详细地核对本文描述的所有特征。
控制方法
菜豆象的检疫和监测,加强边境口岸的检疫和处理,加强中缅边境区域内的虫情监测,一旦发现就彻底扑灭,以免进行传播。
1、大批量的豆类带有菜豆象。可采用磷化氢熏蒸防除。当气温在15℃以上时,保持熏蒸场所内磷化氢的平均浓度不低于1ml/L,处理72小时能100%杀死各虫态。
2、旅检和邮检中发现少量豆种带虫时可采用高温60℃处理20分钟、55℃处理60分钟、低温-15℃处理180分钟能100%杀死各虫态。
3、少量豆种的贮藏可采用干河沙和草木灰压盖、草本灰拌种、植物油拌种等方法进行防虫。
4、用惰性粉和草木灰拌种也可以有效地杀灭此虫。用硅藻土、皂土、高岭土及滑石进行比较试验,证明硅藻土效果最好。
5、用黑胡椒2.6g拌入1000g豆内,经4个月储藏可减少侵染78%;若黑胡椒用量增加到11.1g,可减少侵染97.9%。
6、田间喷洒,国外曾使用1605或甲基1605(20g/hm2)、敌百虫、杀螟松等。当豆荚开始成熟时用第1次药,l周后再喷第2次。
7、仓内储存期间可用虫螨磷(安得利),浓度为8mg/kg,保护期为半年以上;或
马拉硫磷15mg/kg,保护期为4个月以上。
8、用溴甲烷35g/m3熏蒸48h;用
二硫化碳200~300g/m3或氯化苦25~30g/m3或氢氰酸30~50g/m3处理24~48h,可全部杀灭各虫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