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傩”起源于我国古代
驱鬼逐疫的原始
宗教活动仪式,后来演变成兼容祈祷与逐疫、娱神娱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态。“傩”原始古朴,扎根于群众土壤之中,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虽然夹杂着一些迷信色彩,却无损于其艺术灵气。
傩文化的流传方式在我国各地都可找到踪迹,萍乡做为“中国傩文化之乡”其产生的傩文化,是其他各地所不能比拟的。萍乡不但保存了完整的傩庙有50多处,傩面具500多具,还有全面表现傩文化深刻内涵的
傩舞及其服装,傩兵器、傩轿、傩苻、傩签、傩卦等等,及一脉秘传的口诀,歌词、法水、起师等等,为我们进行傩文化研究,发掘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而留下的宝贵遗产。萍乡的傩文化三宝俱全,无愧于“中国傩文化之乡”。
博大精深的傩文化,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萍乡历史上为傩文化发达之域,素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称。傩文化三宝(傩庙、傩面具、傩舞)遗存极为丰富:48座宋元明清遗存下来的古傩庙,经过整修,展示着昔日的风彩;一千多枚形态各异(包括佛、道、儒、俗各种神面具)的古傩面具,为我们展示着萍乡傩从商周到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被誉为戏剧舞蹈“活化石”的(120折)萍乡傩舞,淋漓尽致地展示着“剪恶除凶”、“护士安邦”、“降吉纳福”等古傩意蕴。
上栗县赤山镇丰泉村石洞口,是著名的傩乡,中国傩文化“三宝”圣地,该村傩舞曾参加广州中国文化百绝博览会,连续演出200余场,获良好赞誉。还赴港赴台表演并制成了古典傩舞艺术片播放,产生过很好影响。石洞口遗存的古傩庙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29年,距今已673年),历史久远。
傩(音nuo)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傩文化包括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含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戏剧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俗称“赣傩”)是中国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且自成文化体系而饮誉海内外,被称为研究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江西传傩,丰富厚实,始于汉初,两千多年来,傩风不绝。娱神娱人的傩舞,脱胎于古代傩祭,在许多农村较为普遍,尤以南丰、上栗两县为盛,堪称中国傩文化的活化石。据统计,清末至今,南丰县有傩班150多个,不仅留存明代傩神庙,保留古老的傩祭仪式,而且流传80余个传统节目和傩面具百余种2000余只,现有傩艺人2000余名。上栗县自古素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称,现保存明清时期古傩庙二十多座,承袭古典傩舞50余折,有古傩面具400余种,面具雕刻艺人20余名。
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据萍乡县志记:“先春三月,乡人乃傩,魅面朱衣,执戈扬盾,驱疫疠,以达阳气”。鼎盛时期这里“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傩面、傩舞、傩庙被公认为萍乡历史文化的“三宝”,其中以傩面具最有特色。萍乡拥有中国最多的古傩面具,现存七百余枚。其中一枚出自宋代石傩面具,据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考证,它是“迄今全国所独有的文物面具”。现今萍乡农村仍有不少会雕刻绘制傩面具的工艺师。湘东区排上乡毛园村村民陈团法家世代传承这门手艺,传到他这里已是第九代。陈团法不仅会雕刻,还谙熟傩艺表演程序。他珍藏了一套“傩仪请神全科手抄本”。他有时参加村里的傩艺活动,更多的时候是雕刻面具,他为制成的面具举行的“开光仪式”,成为当地一景。就傩舞而言,萍乡各地的傩舞有《头阵》、《太子》、《关公》等。萍乡现存的傩庙有52座,其中,保存完好的17座。
萍乡傩文化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湘赣之间长江流域以蚩尤为首领的三苗九黎部族文化发源地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国内外一大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到这里寻找中华远古文化的踪迹。国家文化部、省人民政府授予上栗县、湘东区“中国傩艺术之乡”、“傩文化之乡”的称号。随着经济的发展,萍乡对这一古老文化的抢救发掘、修复、整理工作愈来愈重视,成立了专门机构——萍乡傩文化研究会,为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留下了翔实的文字图片资料。摄制的电视片《梦幻之神——古老的萍乡傩》,以它巨大的艺术魅力获得
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大奖,这是迄今为止傩文化题材电视片获得的最高奖项。他们还组织傩面具、傩舞队到北京、广东、台湾、杭州等地展览、表演。傩独特古朴、神秘悠远的艺术意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每到一处都引起轰动,被誉为“中华一绝”、“民族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