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博物馆
安徽省宿州市一所博物馆
萧县博物馆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龙城镇民治街68号。前身是创建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萧城八景”之一的孔庙,该馆既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又是国家三级博物馆。1978年,萧县县委拨款对萧县孔庙进行大修,成立萧县博物馆。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70平方米。
历史沿革
萧县博物馆,前身为创建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萧县孔庙。
末,萧县孔庙毁于兵燹。
洪武初年,重建萧县孔庙,后又俱圯于水。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萧城三迁时,复重建于今城区民治街。
1978年,萧县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萧县孔庙院内。
2008年,萧县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2011年,馆内在原有的“两汉出土文物陈列展”等展览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书画收藏陈列展”和“汉画像石陈列展”两个展厅。
建筑布局
萧县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70平方米。陈列文物共分为远古文明、汉代辉煌、唐宋遗韵、近代文明四大部分,设《古今文物》《萧县汉画像石艺术馆》《萧县书画陈列展厅》3个展厅。
萧县博物馆古今文物陈列展,远古文明部分主要展示萧县10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玉器、骨角器等,以展示萧县远古文明。汉代辉煌部分汉代文物,借以追溯萧县书画的渊源历史。萧县博物馆“唐宋遗韵”部分主要展示出土的唐宋时期萧县白土窑(高峰期瓷窑达72座)的各类瓷器,以反映萧县唐宋时期陶瓷业的发展状况和制瓷水平。
萧县汉画像石艺术馆内的汉画像石大致可分为祥禽瑞兽、神话传说、现实生活三大类,有的石刻亦把三方面的内容杂融在一起。萧县汉画像石上的图案,有表示祥瑞避邪的二龙穿壁、十字穿环、铺首衔环,有反映现实生活的门吏图、建筑图,真实再现了两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内容。
萧县书画陈列展厅,主要展示萧籍本土画家、书法家萧龙士、刘开渠、阎梓昭等书画名家作品及文集。
场馆特色
萧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以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和玉器、汉代陶器、汉画像石、宋代萧窑瓷器、近代萧籍作家书画作品居多,而又以汉画像石、宋代萧窑瓷器、近代萧籍作家书画作品更具地方特色。萧县博物馆陈列展较全面直观地向观众展示了萧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馆藏文物
截至2015年11月,萧县博物馆有各类文物藏品4079件(套),汉墓石版浮雕160余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8件(套)、二级文物69件(套)、三级文物348件(套)。
文化活动
活动建设
萧县博物馆筹备历届萧县书画艺术节、萧县孝文化节等活动,围绕中国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活动主题,让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走进学校。与萧县中小学共建爱国主义基地。在2011年12月29日召开的安徽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总结表彰会上,萧县博物馆有2人荣获了安徽省文物普查先进个人称号。由安徽省文物局组织的全省信息报送评选中,分别荣获了安徽省信息报送先进单位和优秀信息报送员。
2012年始,萧县博物馆每年举办萧县现代刻字艺术展。
2012年3月,萧县博物馆成立书画艺术创作室。
2012年6月,萧县博物馆参加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学术研讨会。
2013年,萧县博物馆配合央视《走遍中国·走进宿州 》摄制组对萧县博物馆近年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进行了拍摄活动。
2016年3月,萧县博物馆举办“俏语问花,巾帼添彩”四人书画联展。
2016年7月,萧县博物馆协助写意龙城书画研究院举办萧县书画名家荷花精品展。
学术研究
截至2015年底,萧县博物馆先后出版了《萧县汉墓》、《汉石刻艺术》、《萧龙士书画集》、《萧县汉画像石集》、《阎梓昭书法艺术》等书籍。编制了《萧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了萧窑欧盘遗址、萧县汉墓群龙山汉墓出土文物研究。萧县博物馆职工在《文物》、《文物天地》、《东南文化》、《中原文物》、《文物研究》等国家及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
荣誉表彰
2012年,萧县博物馆获得中央文史院11省市区文史研究馆书画精品龙城展筹办先进单位荣誉。
2013年,萧县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国家三级博物馆。
2015年,萧县博物馆被评为安徽省文物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机构设置
萧县博物馆内设有馆长室、副馆长室、保管部、宣教部、陈列部、保卫部、办公室七个职能部门。并负责管理和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参观信息
萧县博物馆位于安徽省萧县龙城镇民治街68号。
门票免费(但需登记来访信息)
开馆日:星期二至星期日(淡季8:30—17:00 旺季8:00—18:00)
闭 馆 日:星期一
可搭乘萧县公交1路、3路公交车在民治街下,像西步行50米便可抵达。
参考资料
博物馆概况.萧县博物馆.
概 况.安徽省萧县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2: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布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