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河,又作“肖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流域面积为21.83平方千米。
发展历史
明清笔记记载:“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
江南水乡。”国内的
地理课本、学生用
地图册上一般作“肖太后河”。
“
萧太后”是指
辽朝(大契丹帝国)的圣宗之母萧氏(史称萧太后),此河之所以以“萧太后”来命名,是因为当年她率军征战
北宋的时候,扎营在今天的北京,曾经一度缺水,差役寻水许久,终于找到了一条河流。萧太后喝后夸赞水很甘冽,便问起水名。差役报这是条无名的河流,她就降旨以她的名号来命名。这当然只是个传说,正史中没有记载。
据相关史料显示,萧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
运河,位于京城的东南部,因辽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始于统和六年(988年),是北京成为国都以来最早的漕运河,最初是为运送军粮所用,后成为皇家
漕运的重要航道。它比元代漕运的
坝河早280多年,比元明清漕运的
通惠河早300多年,而今依然是北京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明清笔记记载:“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
2023年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提出结合六环高线公园规划建设,以公园串联萧太后河沿岸蓝绿空间,以水串城、以水润城。强化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与张家湾古镇、设计小镇联系的张采路、广开街以及与台湖演艺小镇联系的九德路等规划建设。
地理环境
萧太后河位于北京市东南郊。主流源于东南
护城河,上游支流源于
朝阳区老虎洞。自西北向东南流,在
通县汇入
凉水河。1958年修建通县通惠引水干渠时,将该河拦腰截断。上段主河道长11.85公里,宽8-13米,
流域面积21.83平方公里,在朝阳区马家湾村南入通惠排水干渠。萧太后河是北京市南部城区及朝阳区南部的主要排水通道。上游河段排洪能力33立方米/秒,下游河段排洪能力55立方米/秒。河道上修建蓄
水闸6座,蓄水20余万立方米。
水被污染
萧太后河从
小武基往东南方向流淌,穿过
翠城小区,穿过
王村路、康华路,从东南五环的
化工桥开始,河道逐渐变宽,流向也渐渐从东南变成了正东,与北侧不远的
大鲁店北路平行。大鲁店北路附近的这个村子叫马家湾村。马家湾村似乎默默无闻,但却“有山有水有城”。
山,是村边一块占地十几亩的“渣土山”。这座30米高的“渣土山”完全由倾倒渣土而产生,经媒体曝光后,据说要被植树绿化成公园景观。
水,便是萧太后河了。流经此处的萧太后河,保留着“牛奶河”的特色,水流看起来更缓,水里的杂物也更多,臭味自然也没有消减的意思。
城,是这里的新楼盘。大鲁店北路北侧的楼盘距离萧太后河,不足200米。向这里的
房产中介了解,这个著名的楼盘,如今的均价在25000元/平方米左右。在楼盘与萧太后河之间,是一片低矮的
平房区,许多
拾荒者居住于此,他们的
生活垃圾也就近排放在萧太后河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姜文来,长期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研究。他认为,北京河道污染主要来源于
生活污水直排。“厕所用的粪便水、厨房用水等包括大量油脂,对河道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另外,河道的污染可能通过渗透对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而水中的一些污染物还会发生变化,产生气体,飘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而造成污水直排的原因,一是
居住人口的不断聚集,二是基础设施不健全,三是
污水处理能力的不足。姜文来认为,政府应当从长远的角度对一个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进行判断,把需要的容量预留出来,甚至对一些
新建小区,执行
污水处理设施先行的措施,毕竟作为一个人口超过两千万的超大型城市,
北京市的
环境负荷量逐年增加,这给北京的污水处理能力形成了严峻考验。在加强排水管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建立和执行最严格的水质保护制度和考核
监督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
治污进展
依托本市推出的《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在这条已经脏了十几年的河道旁,2013年将建成投产一座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
污水处理厂,萧太后河有望逐步还清。
虽然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高,令人欣喜的是,萧太后河逐步还清,指日可待。记者获悉,2013年5月,专门为治理萧太后河而建的
垡头污水处理厂将全面完工,年底前实现开工运转。
昨天,记者找到了这个在建的污水处理厂。厂房已经建成,设备也在陆续安装,尚有一些路面平整,绿化植被等工作没有完工。设计
施工方北京市政路桥集团的徐军介绍,垡头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日处理规模为2万吨,流域面积涉及44.6平方公里,“消化”萧太后河的污水,处理成为
再生水,再补充到下游的通惠灌渠。2011年3月正式开工,2013年5月份将全面完工,经过数月的设备调试,年底前污水处理厂将开始为萧太后河处理污水。徐军介绍,未来,垡头污水处理厂还计划了远期工程,预计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8万吨至10万吨。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