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劳宫
穴位名词
外劳宫,
经外奇穴
名,出自《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别名叉气、
项强
、落零五、
落枕
。位于手背,第二、三
掌骨
间,指掌关节后0.5寸凹陷中。布有
桡神经浅支
。主治手背
红肿
,
手指麻木
,五指不能屈伸,落枕及
颈椎综合征
,腹泻,
便溏
,
消化不良
,小儿急、
慢惊风
,
脐风
,
小儿消化不良
等。
直刺
0.5~0.8寸,
针感
:局部痠胀,有时麻及
指端
;
艾炷灸
1~3壮,
艾条灸
3~5分钟。
名称释义
穴居手背,正对掌心
劳宫穴
,故名。
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和中
理气
定位
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指掌关节后0.5寸凹陷中。
解剖
穴下为皮肤、
皮下筋膜
、手背
深筋膜
、第二
骨间背侧肌
与
骨间掌侧肌
。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皮肤和皮下筋膜结构松弛,
富有弹性
。
主治
运动系统
病症:手背红肿,手指麻木,五指不能屈伸,落枕及颈椎综合征等;
消化系统
病症:腹泻,便溏,消化不良等;
儿科病
证:小儿急、慢惊风,脐风,小儿消化不良等。
操作
直刺0.5~0.8寸。针感:局部痠胀,有时麻及指端。艾炷灸1~3壮,艾条灸3~5分钟。
临床运用
现在常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落枕、
颈椎病
、中风手指麻木屈伸不利等。
配伍
配养老、
阿是穴
治落枕;配新设、颈部
夹脊穴
治颈椎病;配
足三里
治小儿消化不良;配外关、
后溪
治手指麻木;配
风池
、太阳治
头痛
;配阳白、夹
承浆
、
四白
治
三叉神经痛
;配
中渚
治
急性腰扭伤
。
相关论述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外劳宫,在指下,正对掌心是穴。治粪白不变,
五谷
不消,肚腹
泄泻
。”
《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外劳宫,
奇穴
。手背中央。针二至三分,灸三壮。主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
小儿脐风
,亦治手背红肿发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8 00:17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名称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主治
操作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