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
软组织因
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
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急性腰扭伤可使
腰骶部肌肉的
附着点、
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
是较为严重的损伤,如高攀、提拉、扛抬重物的过程中用力过猛或姿势不正、配合不当,造成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与
关节囊的损伤和撕裂。
患者伤后立即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痛,次日可因局部出血、肿胀、腰痛更为严重;也有的只是轻微扭转一下腰部,当时并无明显
痛感,但休息后次日感到腰部疼痛。腰部
活动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转感困难,
咳嗽、
喷嚏、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站立时往往用手扶住腰部,
坐位时用双手撑于椅子,以减轻疼痛。腰肌
扭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生疼痛;有时可以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腰部活动受阻,静止时疼痛稍轻、活动或咳嗽时疼痛较甚。检查时局部
肌肉紧张、压痛及
牵引痛明显,但无
淤血现象。
X线表现一般韧带损伤多无异常发现,或见腰生理前突消失。棘上、棘间韧带断裂者,侧位片表现棘突间距离增大或合并棘突,关节突
骨折。
患者有搬抬重物史,有的患者
主诉听到清脆的响声。伤后重者疼痛剧烈,当即不能活动;轻者尚能工作,但休息后或次日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起床。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
脊柱侧弯及
骶棘肌痉挛。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
压痛点。
腰部肌肉在脊柱各节段中最为强大,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坐位或
立位时,腰背部肌肉无时不在收缩,以抵抗重力作用于头、脊柱、肋骨、骨盆,不仅控制前屈时身体向下传达的重力,且能恢复
直立姿势。除侧方的肌群外,骶棘肌最易受累而引起损伤。其好发部位以
骶骨附着点处最常见,其次为棘突旁或横突上的
腱膜附着处,而位于肌腹中部的撕裂则较少见。
棘上韧带是附着在各
椎骨棘突上的索状
纤维组织,表面与皮肤相连,起保持躯干直立姿势,以及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韧带较强大,但在腰5~骶1处常缺如或较为薄弱,而腰部
活动范围较大,故也易造成损伤。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位于棘上韧带的深部,其腹侧与
黄韧带相连,背侧与脊肌的筋膜和棘上韧带融合在一起,形成脊柱活动的强大约束。腰部屈伸动作使棘突分开和挤压,棘间韧带的纤维之间相互磨擦,日久可引起变性。在此基础上,加之外伤因素,棘间韧带可发生断裂或松弛。
每节腰椎均有三个关节,即两个后
滑膜关节和一个前
椎间盘关节。相邻椎体上下
关节突的关节面相吻合,构成
关节突关节,周围被一层薄而坚的关节囊所包裹,可从事屈伸和
旋转运动,起着稳定脊柱和防止椎体滑移的作用。当腰部突然过度前屈并向一侧旋转时,可使关节突
关节间隙变大,滑膜进入关节间隙,直腰时将滑膜嵌住,发生急性腰痛。
人体上半身重量依靠腰骶间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支撑在下半身上,
腰骶部是整个脊柱中负重最大的部分。当脊柱发生屈曲、后伸和旋转运动时,都作用于关节突关节上,而关节有关节囊、韧带相连,允许一定的活动,但在过伸时遭到
牵拉伤、撕裂和
半脱位,导致腰骶关节损伤。另外,腰骶部的异常结构如
隐性脊柱裂、
腰椎骶化也是诱发因素。
本病临床上常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骶腰
韧带损伤,严重者可造成
韧带撕裂或棘突上剥离。部分患者可以是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主要表现为伤后腰部立即发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全部腰肌处于
紧张状态和僵板。本病一般不造成
神经损伤。部分特别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隐性
脊椎裂。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压痛点明显者可用1%
普鲁卡因(或加入
醋酸氢化可的松1毫升)做痛点封闭,并辅以物理治疗。也可局部敷贴活血、散淤、止痛膏药。症状减轻后,逐渐开始腰背肌锻炼。
4.加强
劳动保护,在做扛、抬、搬、提等重体力劳动时应使用
护腰带,以协助稳定腰部脊柱,增强
腹压,增强肌肉工作效能。若在寒冷潮湿环境中工作后,应洗热水澡以祛除寒湿,消除疲劳。尽量避免弯腰性强迫姿势
工作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