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
南京大学教授
董健(1936年1月-2019年5月12日),男,汉族,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
人物经历
1951年参加工作,1956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次年转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2年本科毕业,继读研究生三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7年被聘为教授,曾任中文系系主任(1986年—1988年)、南京大学副校长(1988年—1993年)。现为文学院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导师,兼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9年5月12日16时20分,南京大学原副校长、我国著名戏剧学家、文学史家、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董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
主讲课程
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戏剧家专题研究”、“戏剧理论与戏剧美学”等课程。
主要贡献
著作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与《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人合作)。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与人合作)。
《陈白尘创作历程论》(中国戏剧出版社)。
《文学与历史》(论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
戏剧与时代》(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跬步斋读思录》(随笔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跬步斋读思录续集》(随笔集,南京大学出版社)。
《弦歌一堂论戏剧》(董健、陈白尘指导的研究生 45 人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另外,主编大型工具书《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南京大学出版社)。
论文
南国社述评,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社团与流派》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左联时期文艺大众化讨论的历史意义 江苏文艺出版社 在《左联时期无 产阶级革命文学》一书 1960
太平天国史话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9.01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上,下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乐记》是我国最早的美学专著 一书人民音乐出版社 收入《乐记论辩》 1983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9.07
《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戏剧卷》序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
《新时期小说研究》序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文学与历史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1
陈白尘创作历程论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05
《吟风阁》杂剧评价商榷(与梁淑安合写) 光明日报 1965.12.05
简论文艺创作与真人真事 江苏文艺 No.2 1977
传统戏曲推陈出新的成功典型(与吴新雷合写) 新华日报 1978.01.04
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钟山 No.3 1978.12
姚雪垠的历史观和李自成形象 南京大学学报 No.4 1978.12
对生活和艺术的探索精神 人民日报 1980.05.28
谈《杜鹃啼归》的新意 新华日报 1980.10.13
谈《内奸》的艺术构思 语文教学通讯 No.12 1980.12
谈陈白尘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 江苏戏剧 No.6 1981
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和现实倾向性 钟山 No.3 1981
剧本分析漫谈 中学语文教学 No.3 1981.03
他深知农民的心--谈小说《水东流》和《陈奂生转业》 雨花 No.7 198 1.07
论高晓声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文学评论丛刊 No.10 1981.10
论田汉话剧《孙中山之死》 剧本 No.10 1981.10
从小院到小井--话剧新人李龙云的成长 南京大学学报 No.4 1981.11
高晓声小传 作品与争鸣 No.4 1982.04
雨花得奖小说漫评(与凌焕新合写) 雨花 No.6 1982.06
中国当代文学史分期问题 当代文艺思潮 No.3 1982.10
历史新时期的陈白尘 戏剧界 No.3-4 1983.03
陈白尘创作历程简论 南京大学学报 No.4 1984
《升官图》和陈白尘的喜剧艺术 戏剧艺术 No.1 1984.02
昆剧《玉簪记》的改编 江苏戏剧 No.2 1984.02
自我·忘我·创作个性 雨花 No.3 1984.03
电影《复活》观后 新华日报 1984.04.25
论陈白尘话剧《大地回春》 抗战文艺研究 No.2 1984.05
从《末婚夫妻》到《结婚进行曲》 新文学论丛 No.2 1984.06
论陈白尘30年代的小说 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No.2 1984.08
关于十七年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 文学论丛 No.5 1985
评中篇小说《拂晓前的葬礼》 钟山 No.1 1985
从悲剧性毁灭中复活 青春 No.8 1985
淡墨绘人生 柔性写心曲 青春丛刊 No.2 1985
从抨击官僚政治到反对极左思潮 江苏戏剧 No.4 1985
论陈白尘的《云梦断忆》 光明日报 1985.01.31
一颗未成熟的香果 南京日报 1985.09.06
苏联电影点滴见闻 南京日报 1987.09.11
陈白尘剧作的两种可贵精神 剧艺百家 No.2 1988
访苏观剧杂记 戏剧报 No.1 1988
关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几个问题 江海学刊 No.2 1988
现代意识与现实主义的开放和深化 新华日报 1988.02.03
商品经济与失魂落魄的文学 南京日报 1989.03.02
端正社会科学研究的学风 中国高等教育 No.6 1990
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戏剧艺术 No.4 1991
论中国戏剧理论的基本建设 戏剧艺术 No.3 1991
论电影观众的隋性心理与新奇意识(与景志刚合写) 艺术百家 No.4 1991
论1956年至1957年中国文艺运动中的几个问题 文学评论 No.5 1979
论建国后老舍的话剧创作 当代文学研究丛刊 No.1 1980
对《红旗谱》思想和艺术的再认识 新文学论丛 No.3 1981.11
田汉与现代派问题 戏剧论丛 No.1 1984.01
田汉剧作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关系 剧艺百家 No.1 1985
从民俗画卷看历史风云--李龙云话剧创作的特色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 国当代剧作家研究》第一辑 1985.06
历史的转折与戏剧的命运--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看今天的戏剧危机 南京大学学报 No.4 1986
[以下更新自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网站]
《评〈早年周恩来〉》,《 中国文化报 》 1996年6月16日
《我写〈田汉传〉》,《 书与人 》 1996年第4期
《诗人田汉之恋》,《 文汇电影时报 》 1996年10月5日
《 论小品 》,《剧影月报》 1996年第6期
《当代戏剧中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1996年7月在维也纳国际会议论文集
《 九十年代话剧文学反思 》,《 艺术百家 》 1997年第3期
《 自然本真才是好文章 》,《现代写作报》 1997年2月15日
《 论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 文学评论 》 1998年第1期
《田汉论》,《南京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
《呼噜戏曲文学》,《艺术百家》 1998年第1期
《时代之子田汉》,《文艺报》 1998年4月21日
《创作与操作》,《剧影月报》 1998年第6期
《 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 1999年冬季版
《 20世纪中国戏剧:脸谱的消解与重构 》,《 戏剧艺术 》 1999年第6期
《 评话剧〈“厄尔尼诺”报告〉 》,《 文艺报 》 1999年9月16日
《 论台湾与大陆小剧场运动之同与异 》,《 南京大学学报 》 1999年第4期
《 现代文学史应该是“现代的” 》,《 文学评论 》 2000年第4期
《 新知识分子与文学研究的现代性 》,《 书与人 》 2000年第2期
《 告别“花瓶”情结 》,《 钟山 》 2000年第1期
《 保尔复出与历史反思 》,《 博览群书 》 2000年第8期
《 “爱情佐料”显出的尴尬 》,《 文学报·论坛 》 2000年第8期
《 心灵的门槛——序陈白尘〈听梯楼日记〉 》,《 书与人 》 2000年第5期
《 从脸谱的消解与重构看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 》, (台) 《 联合文学 》 2000年9月
《 一个“世纪人物”——〈田汉全集〉首发式发言 》,《 中国图书评论 》 2001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11期
《 推荐〈歌德谈话录〉 》,《 中华读书报 》 2001年8月23日
《 话剧研究要补课 》, 《社会科学辑刊》 200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4期
《 田汉,我,小田与〈狂飙〉》《中国戏剧》 2001年第7期
《 再论五四传统与戏剧现代化 》, 《南京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
《 与作家平等对话 》, 《文学报》 2001年第16期
《 江苏短篇小说五十年 》, 《江海学刊》 2001年第2期
《 两种文化心态与两种“中国化” 》,《 东方文化 》 2001年第1期
《 迈入 21世纪的中国戏剧 》,《 南方文坛 》 2001年第2期
《 接近曹禺的灵魂 》,《 广东艺术 》 2001年第3期
《〈 田汉全集 〉 前言》 ,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1年4月
《〈 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 〉 序 》, 岳麓书社, 2001年5月
《〈 曹禺剧作的深层结构 〉 序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
《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 《南京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
《 “立人”为大学之本 》, 《文史知识》 2002年第5期
《 戏剧评奖与“趣味的腐化” 》, 《文艺报》 2002年6月13日
《 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反现代倾向 》, 《戏剧艺术》 2002年第3期
《 跬步斋看电视 》, 《中国电视》 2002年3月
《 推荐〈苦闷的灵魂〉与〈文坛三户〉 》, 《中华读书报》 2002年9月25日
《 五四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 江苏行政学院 》 2002年第2期
《 “玩屋”丧志 》, 《钟山》 2002年第2期
《 现代意识与民族戏曲 》, 《戏曲研究》 2002年11月
《 现代意识与民族戏曲 》,《 戏曲研究 》 2002年11月
《 告别评论缺位的时代 》,《 文艺争鸣 》 2003年第1期
《 中国现代戏剧进程中的文化冲突 》,《 长白学刊 》 2003年第2期
《〈古典的阐释〉与大学里的戏剧研究》,《戏剧文学》 2003年第2期
《 样板戏能代表“公序良俗”与“民族精神”吗 》,《 文艺争鸣 》 2003年第4期
《 论剑华山一条路 》,《 文学自由谈 》 2003年第6期
《 简论戏剧性 》,《 戏剧艺术 》 2003年第6期
《 陈白尘仙逝十年祭 》,《 艺术百家 》 2004年第3期
《 看图识文忆白尘 》,《 人民日报 》 2004年6月7日
《 春末随笔 》,《 钟山 》 2004年第4期
《〈鸡鸣丛书〉总序》,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
又: 董健教授与陈白尘先生指导过的硕士生、博士生45人于2005年出版了论文合集《弦歌一堂论戏剧》,每人有一篇谈戏剧的文章入选。
讲座
《现代启蒙精神与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
研究课题
正在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现代启蒙思潮与百年中国文学》。
出版图书
获奖记录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与郭志刚等合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表彰奖 1986年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与陈白尘等合著) 江苏省人民政府 一等奖 1991年
陈白尘创作历程论 江苏省人民政府 二等奖 1988年
论1956年至1957年中国文艺运动中的几个问题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成果 1985年
又:《中国现代戏剧史稿》曾获中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田汉传》曾获中国苹花杯优秀传记文学奖,《陈白尘创作历程论》曾获中国话剧研究理论专著奖。《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获江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2006年)。论文集与随笔集中有的文章也曾得奖。
人物讣告
南京大学在13日的讣告中表示,董健教授担任副校长和文学院长期间,坚持科学、严谨的学风,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研究导向;营造文科研究的良好环境,推进文科的协调发展,为南京大学文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继承陈中凡、钱南扬、陈白尘等前辈学者的事业,担任戏剧研究所所长、中文系主任期间,弘扬优秀的学术传统,推动、提升戏剧影视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学科地位。他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现代启蒙思潮与百年中国文学”(2005年),创新了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他撰写的学术论著和思想随笔如《陈白尘创作历程论》《田汉传》《戏剧艺术十五讲》《文学与历史》《戏剧与时代》《启蒙、文学与戏剧》《跬步斋读思录》《跬步斋读思录续集》《董健文学评论选》等,推进了20世纪中国戏剧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极具启发意义,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董健教授的治学和为人具有鲜明的反思精神和担当意识。他胸怀坦荡,追求真理,严于自我解剖,关注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启蒙思想和现代意识等问题,关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他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勇于探索,禀持社会良知和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的代表。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7 21:0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讲课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