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恩林:男,1956年生,湖北阳新县人,
历史学博士,现为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个人学术研究,已形成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道家道教思想史、国学经学与清代经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三大方向。先后参加过《汉语大字典》《二十五史全译》《儒藏》等国家级社科项目研究。2009年至2019年主持教育部古籍整理重大项目《皇清经解》点校整理,2017年以后担任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度重大招标项目《清人文集经义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已先后在《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文献》《文史》《史学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唐代老学:重玄思辨中的理身理国之道》《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研究》《文献论理与考实》《隋唐韬略》《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问学求通--董恩林自选集》《广成集辑校》《兴国州志校注》等专著与古籍校注二十余种。
个人履历
董恩林,男,湖北阳新县人,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所长、国学院常务副院长,中组部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考入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1981年本科毕业并考取本院历史文献研究所张舜徽先生硕士生。1984年底毕业,分配到
湖北大学参加《汉语大字典》编审工作,1987年调往中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担任历史文选教研室主任,并主持档案学专业创办工作。1994年调回华中师大历史文献研究所工作至202退休。其间,2001年在职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熊铁基先生)。
科研成果
专著
1.《唐代老学:重玄思辩中的理身理国之道》,被收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编的《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
4.《文献论理与考实》 岳麓书社2009年版;
6、《广成集》辑校 中华书局2011年;
7、《兴国州志校注》,崇文书局2012年,全八册,130万字;
8、《问学求通--董恩林自选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主编
1.主编《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2.副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郑铁钜主编)中央民院出版社1993年版。
3.主编《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论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主编《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第一辑),
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5.主编《中小学生标点符号手册》,湖北崇文书局2005年版。
6、主编《纪念张舜徽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2届年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版;
7、主编《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崇文书局2014年版;
8、主编《国学论丛》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
9、主编《国学论丛》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主要论文
(一) 古籍整理与历史文献学方面
1.论传统文献学内涵、范围、体系诸问题 《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
2.窳寙辩正 中华书局《文史》2001年第1期;
3.《旧五代史》考证 中华书局《文史》2002年第1期;
4.文献之我见——兼与单柳溪同志商榷 《文献》1986年第4期
5.尔雅郭注版本考 《文献》2000年第1期;
6.求真去故 心裁别识――章学诚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 《光明日报》2004年1月13日
7.历史编纂学论纲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8.《史记·天官书》与星象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增刊
9.博观约取 推陈出新--评张舜徽先生《清儒学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增刊
10.一代宗师 风范永存--纪念张舜徽先生逝世五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
11.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2.简论古籍整理的方式与方向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6期
13.《旧五代史》校读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6期
14.论王念孙父子的治学特点与影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3期
15.唐玄宗《老子注疏》特点简析 《历史文献研究》2001年第20辑
16.简述汪中的经学成就 《历史文献研究》2007年第26辑
17.张舜徽与清代扬州学派研究 《张舜徽学术研究》第一辑,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18.简论王念孙《史记杂志》-兼与《史记志疑》、《史记考异》比较 载《逐鹿中原――史记论丛》第三集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9.《尔雅》研究述评 《
湖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20.《尔雅》及其研究 《
图书馆与读者》1986年第2期
21.采众家之长 绘一方丽色——全国民族院校专用教材《中国历史文选》编后琐语 《西北第二民院学报》1994年第2期
(二)道家道教经典研究方面
1.论唐代老学的理论特色 《哲学研究》2004年第1期
2.葛洪道论辨析:诸家道论比较 《哲学研究》 2006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8期
3.《道藏》四卷本《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辨误 《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
4.论郭象与成玄英独化思想的异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5.试论重玄学的内涵与源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第10期;
6.成玄英的道论 《历史文化研究论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7.唐代《老子》诠释文献述论 《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8.简论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的文化价值 《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4期;
9.论成玄英的庄学思想 《
历史文献学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版
10.论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诠释宗旨 《历史文献研究》第22辑,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唐玄宗《老子注疏》特点简析 《历史文献研究》2001年第20辑
(三)史学理论、古代史方面
1.佚名《史记疏证》《汉书疏证》作者考 ――兼论杭世骏《史记考证》的性质 ,
《历史研究》2010年第3期
2.试论历史正统观的起源与内涵 《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8期
2.秦始皇与隋文帝比较研究 《江汉论坛》2002年第5期;
3.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98-5;《新华文摘》98-12摘转
4.五代中央财政体制考 《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5.五代枢密院考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二)1988年
6.五代政治体制考略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第6期转载
7.《五代史话》评介 《山东济宁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8.近代国计外侮录 《
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
9.华工出国与近代国情 《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
10.归有光水利思想初探 《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1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初探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6期
《学术研究动态》1991年第1期转载
12.档案学概论二题 《档案学通讯》1992年第3期
13.马士英简论 《贵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简论以德治国的内涵与途径 《山东烟台师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5.以战求和:
唐代边塞诗的主旋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并收入《
中国文学与地域风情》,学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6.制度之良与运作之失――历代科举制演变检讨《“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
(四)国学、经学、儒学方面
1.清代经解类型及其价值分析 《人文杂志》2011年第3期
2. 张舜徽经学思想述 《张舜徽百年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张舜徽经学思想中的两汉情结 《齐鲁文化研究》2011年第10辑
4.从王官之学到经学儒学 《孔子研究》2012年第6期
5.“国学”之争检讨 《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第3期秋之卷;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1期
6.论儒学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孔子学刊》2014年第五辑;
7. 莫把“国学”当学科概念 《国学茶座》2015年第1辑卷首语
8.关于儒学定义定位的思考 《国学茶座》2015年第3辑卷首语
9.《皇清经解》整理的意义与现状 《儒家文明论坛》第1期,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10.论清人文集的经学价值--以春秋三传为例 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国学论丛》2016年第1辑;
11.简论中国传统“儒商”精神的思想内涵,《社会科学家》2016年第11期
12.简论张舜徽先生经学思想的特点 《中国经学》2018年第23辑
13.论中和之道的内涵与践行准则,《孔子研究》2021年第2期
14.清人文集“经义”整理与价值论析,《清史论丛》2022年第2辑
出版图书
主讲课程
自94年回到华师,一直担任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历史文选》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中国历史文选、经典名著选读、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版本目录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专题等课程。2014年开始在全校开设校级核心通识课程《国学经典与人生修养》,并组成五人教学团队,每学期开课,直到退休。
主持项目
先后主持教育部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皇清经解主题词索引》(与周国林教授共同主持)、《旧五代史汇校》、《杜光庭集整理》。教育部古籍整理重大项目《皇清经解点校整理》,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度重大项目《清人文集经义整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