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华,男,1944年生于
江苏无锡,中国著名科学
计量学家,中国科学计量学创始人。1970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历任
民进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民进十二届北京市委秘书长,北京市十届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科学计量学与
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科普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部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第18届太平洋科学大会留学生专题会议中方主席,第一、二、三届科研量化评价国际研讨会大会主席,第九届国际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大会主席。现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网站总编辑、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吉利大学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科学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授。
中国科学计量学家蒋国华在《科学计量学的昨天、今天、明天》一文中对科学计量学的发展做了详尽的阐述。在国际领域,对科学的计量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少数自然科学家对科学发展的统计分析。阿尔丰沙·德堪多(AlphonsedeCandolle)和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Galton)是这方面的创始人,到20世纪初,仍然有人尝试对科学进行计量研究。1917年科尔(F.J.Cole)和伊尔斯(B.Eales)统计了1543—1860年欧洲各国发表的有关
动物解剖学方面的论文,绘制了论文数量的时间分布曲线,该曲线与后来的科学发展指数增长规律曲线十分吻合。1923年英国的休姆(E.W.Hulme)对《国际科技文献目录》所载的l901—1913年的期刊逐年进行了分类统计,他认为按专业分类的文献时序分布可以反映相应学科的发展。具有现代科学计量学意义的研究起始于美国学者洛特卡(A.J.Lotka),他在《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中提出了著名的
洛特卡定律。接下来的
布拉德福定律和
齐普夫定律也对科学计量学的奠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