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克诚
少将军衔、原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
蒋克诚(1916年12月~1992年2月10日),四川阆中人,出生于贫农家庭,原名蒋开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刘伯承元帅研究》《革命回忆录选辑》《红军在镇巴》。
历任职务
沈阳军区后勤部原顾问。
蒋克诚同志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县宣传、组织部长,少共县委书记,大队政委,大队长,科长,团参谋长,分区参谋长兼交通司令员,分区副司令员,团长,副旅长,副师长,代师长兼分区司令员,师长,军副参谋长,军参谋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百团大战、正太战役、上党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保卫四平、东北冬季攻势作战、黑山阻击战等著名的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率部参加了湘西剿匪作战。在新时期军队建设中,他为加强沈阳军区的民兵工作和后勤建设作出了贡献。
蒋克诚同志,因病于1992年2月10日在沈阳逝世,终年76岁。
生平经历
蒋克诚1916年12月生于四川省阆中县老观区龙坪乡玉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父亲是忠厚、老实的农民,母亲秉性善良、刚毅,生有三男二女,蒋克诚为次子。其父亲和哥哥是全家的主要劳动力。除种地务农外还常常到外给人做短工。尽管这样也难以维持温饱,时常欠债累累。
蒋克诚在9岁时才入本乡玉磐小学读书。但因家境贫寒读书也是断断续续,边放牛边读书。读至三年级时终因生活所迫辍学,在家务农。
1932年秋,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四川,建立红色政权。不久,他的家乡也秘密成立了党组织,由陈子谦领导组织建立了赤卫队、农会、儿童团。带领宣传发动群众斗地主、打土豪、分田地。获得土地的穷苦农民打心眼里拥护共产党。这一切都给蒋克诚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影响。他先是加入儿童团。转年春天,红军队伍来到他的家乡,蒋克诚又毅然报名参加红军,因看他年龄小未准。后又加入乡苏维埃少年先锋队。不久,选他为中队长,让他负责3个村的工作。他分别组织各村屯儿童团员站岗、放哨,保卫初建的红色政权。还亲自带领少先队员挨村挨户发动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收缴反动地主武装。因他工作表现积极,6月,经何永珍介绍加入青年团。8月,又经罗天保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蒋克诚年轻、机智,又读过几年书有培养前途,党组织送他到川陕省党校学习。年底被派到少共赤北县委担任宣传部长、组织部长。蒋克诚积极参加当时的打土豪、分田地,宣传土地革命等活动。他读书虽少,但理解表达能力都比较强。又因为他出身贫苦阶层,长期与贫苦农民接触,懂得农民的心理,所以,蒋克诚在宣传革命道理、讲解土地革命政策时明了易懂,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和爱戴。
1934年6月,组织派蒋克诚任四川省少共陕南、南江、巴中、巴州县县委书记。他发动群众、组织工农政权、配合红军镇压反革命武装。还参加了陕南县保卫战。在镇巴县积极宣传发动群众扩大红军队伍,为当时红军的壮大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4年12月,蒋克诚随红军从川陕根据地撤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蒋克诚先后担任少共茂州、彰明、崇化、松潘和徽县县委书记。在斗争环境十分艰险、生活条件异常困难的条件下,蒋克诚不仅要战胜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而且要组织领导各县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壮大红军等工作。他不畏艰险,出生入死,英勇奋战,为红军到达陕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6年底,蒋克诚被调到中央党校高级班第一班第一支队学习。蒋克诚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地读了不少书。如《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列宁主义概论》、《游击战争》等,还多次聆听了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周恩来等一些党和军队领导人亲自讲课。通过一年多的较为系统的学习,使蒋克诚在政治思想和军事理论上都有很大提高,为他后来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克诚随八路军总政治部进入山西,被分配在总政治部青年科做青年工作。8月,中央决定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组织抗日队伍进行抗战,又被总部派往山西省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工作。9月初,以八路军军事教官身份在太原市师范学校组织了有国民党左派、各届进步人士、青年学生、部分县代表参加的集训,蒋克诚讲授我党的抗日主张、革命斗争史、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宣传和鼓励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组织成立了抗日人民武装自卫队。不久,日寇占领太原,阎锡山撤退。蒋克诚随动总会将自卫队带到山西省太谷县,经过一段艰苦努力工作,以带来自卫队为基础组建了太谷县第一支抗日武装。这支队伍不断地打击敌人,在群众中威望很高,部队不断扩大,很快发展到2000人。1938年2月,蒋克诚奉命将这支队伍带到太行山,改编为太行军区独立支队,蒋克诚任独立支队三大队政委,后兼支队长。这期间,蒋克诚在军区领导下组织部队进行游击战、伏击战,破袭敌人交通铁路、炸毁桥梁,并建立敌后根据地,给日伪军很大打击。一年后,又将三个大队合编为太行军区独立支队司令部,蒋克诚被任命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并组织部队与日伪军开展更广泛地游击战、伏击战,有力地削弱了日伪军的有生力量,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从而,使太行军区的群众对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更充满了必胜信心。
1940年3月,独立支队经整编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十旅二十九团,蒋克诚任该团参谋长,同时兼任太行军区二分区参谋长。随即率二十九团、二分区参加了华北榆茨、太谷、昔阳、和顺、寿阳、辽县等县和地区对日军作战。1940年是国际法西斯猖狂的一年,日寇加紧对中国的进攻,国内外一些人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国民党反动顽固派妥协投降,危机在增长。党中央八路军总部为了打破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破坏敌人进攻西安的计划,争取时局好转,决定在8月至11月组织一次大规模交通破袭战和“反扫荡”的战役——百团大战。蒋克诚在著名的“百团大战”期间,率二十九团在左会山,与敌人恶战7昼夜,曾一天负两次伤,仍指挥全团坚守阵地,顽强拼搏,与日军浴血奋战。他指挥二十九团在“和辽”公路伏击战中消灭日军200余人。缴获军车20辆。因这次指挥作战灵活、侦察情况准确、布置周密,经军区政治部批准,获得奖章一枚。随即,又率团参加了由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亲自指挥的“正太战役”,在战役中临时受命任石拐留守主任。
1941年初,蒋克诚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十旅参谋长兼任晋冀鲁豫交通司令。管辖辽县、昔阳、和顺、寿阳、榆茨、平定等10多个县。春季,党中央为防止国民党顽固派再搞“反共磨擦”,决定调当时我军唯一的炮兵团去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蒋克诚作为交通司令率部负责护送任务,以确保炮兵团及干部沿途安全。在经过敌战区三县岭时被1000多名日伪军包围。蒋克诚机智、果断、沉着地指挥与敌人激战,打退敌人多次疯狂进攻。在战斗中蒋克诚身先士卒,勇敢顽强,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他带领部队杀出重围,出色地完成了护送炮兵团去延安的重任。在这期间,蒋克诚多次护送党和军队高级领导人、革命青年及各种物资通过敌占区进出延安,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1942年5月蒋克诚又调太行军分区第五区任副司令,协助司令员皮定钧、政委鲁瑞林工作。期间,参加了太行地区的1942年夏季对日伪“反扫荡”作战。同年底,蒋克诚积极响应毛主席“精兵简政”的号召,能上能下,服从大局,不计较个人职位高低,由副司令员降任五分区三十四团团长。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亲自找他谈话,给其任务是:“坚持抗战,前门防虎(日本),后门打狼(国民党)”。在任团长期间,他参加了“林南战役”,并组织了“西夏战斗”,歼敌一个团的大部,俘虏了敌团长。同时,还担负了八路军一二九师组织的“水冶城战役”中的主要突击力量,解放了水冶城,全歼了守敌日伪军。其后又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和瓦解敌军的政治攻势解放了鲁仙。不久,蒋克诚率团参加了“上党战役”,并且承担了太行纵队所辖主攻团的艰巨任务,出色地完成了突破敌人重兵固守的防御地域。在战役中缴获了敌人大量武器装备,受到当时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邓小平的赞扬,并特派师宣传科同志对所缴获的武器装备拍照,其中一幅“三门半山炮”的照片已作为党史图片保存。这段时间里,蒋克诚率团打了不少硬仗和胜仗,独立组织和指挥了多次战斗,从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他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指示,积极开展对敌作战,粉碎了日伪军多次扫荡,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势力,为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后,党中央针对蒋介石坚持独裁发动内战的阴谋,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全党上下贯彻执行这一方针,并决定调2万干部、10万军队进入东北地区。上党战役结束后,蒋克诚受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委派与李达带领由太行军区干部三、五、六分团组成的干部团挺进东北开辟根据地。他们于12月启程途径承德、叶伯寿、苏家屯到达东北局所在地本溪,按照东北局彭真同志指示,由东北局干部科科长李梦令分配蒋克诚带领6分团干部到吉林省吉林市。中旬,他们到达吉林省工委驻地永吉县岔路河镇。省工委书记张启龙分配他们到永吉军分区工作。中共永吉地委书记袁任远接待了他们,并任命蒋克诚为永吉军分区副司令员。他到任后,在先期到达吉林市的王效明、颜德明组织起来的吉林省保安队(2300人)的基础之上,一面抓部队扩建、管理和训练教育,一面抓剿匪、建政,维护市区秩序。以保卫新生的民主政权。
1946年2月,根据东北局指示,将永吉军分区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二十四旅,同时还兼永吉军分区。旅长王效明,副旅长蒋克诚,下设七十一团、七十二团。蒋克诚继续协助王效明加紧部队扩充和整训,抓剿匪、建政工作。不到3个月就将部队扩到8000人。蒋克诚还经常率团活动在桦甸、磐石、伊通、双阳、敦化、舒兰等几个县,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剿匪、打击敌伪势力。
1946年4月,苏军撤出吉林市,二十四旅奉命先后参加四平保卫战和首次攻打长春。在四平保卫战中二十四旅是前线二梯队,受命到公主岭抢运弹药。将大量武器弹药抢运到刘管子火车站运往哈尔滨。4月18日,奉吉辽军区指示,配合友邻部队保卫长春,阻击敌人进攻长春。5月中旬,二十四旅接到增援四平的命令,蒋克诚将部队开到公主岭一线布防担负防御任务。5月22日,上级决定撤出四平,实行战略转移。令二十四旅急速转移到永吉县桦皮厂阻敌3天,掩护驻吉林市党政军撤退。在形势严峻、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旅部当即做出分头行动的决定。由王效明、邓飞率旅部直往东撤。另外由蒋克诚、旅参谋长康干生、政委宋景华分别到各团传达撤退命令并率各团撤至九台利用饮马河防守敌人,与敌激战一夜后奉命撤至吉林。5月28日凌晨,蒋克诚率部奉命炸掉吉林通往舒兰、拉法的松花江大桥,掩护所有人员撤完之后.又炸掉了江南大桥。他们随吉林分省委撤出吉林市,经乌拉街、舒兰、黑林子最后到达五常县休整待命。6月下旬,蒋克诚奉命率部挺进吉南地区——桦甸县横道河子。7月,根据省委决定,成立了吉南地委、吉南专署和吉南军分区。蒋克诚任吉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兼二十四旅副旅长。他在吉林省委和吉南地委的领导下,坚持地方武装建设,清剿土匪,加强防务.巩固松花江以东的根据地。同时,在桦甸县松花江以西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击小股敌人;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当时国民党军队已将吉南地区的永南、伊通、双阳3个整县和桦甸、磐石两个县的大部分地区占领,吉南军分区仅占据桦甸县江东的山区。蒋克诚到任后将七十团、七十一团、七十二团以及桦甸县保安团,沿松花江东岸布防,防线长达150公里,同国民党军队隔江对峙。把阻敌蚕食江东,做好沿江防务工作作为第一项重要任务。为保卫大后方的安全做了周密细致的布置。1946年7月13日,防守桦树林的桦甸保安团,根据敌我形势的变比,临时撤出防地,在南、北八垧地设防监视敌军。国民党军主力乘隙占领了桦树林子,成为敌军在江东的唯一据点。桦树林子是松花湖上游的临江小镇,驻守在这个地区的是旅部的七十团,他们在这个小镇三面设防,阻敌沿江伸延和东犯,并准备随时歼灭增援之敌和拔掉这根钉子。12月8日,国民党一八二师一部,越过冰冻的松花江,向红石砬子以北鸭绿沟我军驻地偷袭。蒋克诚巧妙指挥七十一团、七十二团在鸭绿沟、一面坡一带设下埋伏,将进犯之敌包围,他们先以小部队诱敌深入,绕着山沟转,把主力埋伏在有利地段,待敌人被拖得筋疲力尽时,以逸待劳的我军猛烈出击。经3天2夜激战,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共毙伤敌50余人,生俘250人,残敌逃回江西。从此,国民党军不再敢越过松花江一步。
蒋克诚协同旅部指挥部队先后收复金沙、吕大房子、太平庄、横道河子、常山屯等地,把敌军压缩在桦甸县城附近的几个据点里。1947年1月8日,根据省委确定的向外发展方针,为了打开从桦树林子伸向江西的通道,蒋克诚参加指挥七十二团配合吉南警备二旅一部,在桦甸县保安团的配合下,向桦树林子守敌六十军一八二师五四六团一部和敌保安队400余人发起攻击。经过9个小时的激战,毙伤敌160余人,俘敌130余人,一举攻克敌在江东占据的唯一据点桦树林子。这次战斗,不仅巩固了江防,还为我军进行战略大反攻作了准备。
吉南地区5个县,多半地处山区和半山区,尤其桦甸、磐石、伊通几个县附近森林茂密,人烟稀少。我军“五二八”从吉林市撤退后,各地土匪又开始猖獗。吉南地区当时有土匪近80股,4600多人。他们经常结帮成伙,抢劫民财,奸淫烧杀,骚扰百姓,扰乱社会治安。为了安定秩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巩固江东根据地。蒋克诚按照吉南地委关于清剿土匪的指示,组织吉南地方武装,在主力部队配合下清剿土匪。经过几次围剿,至1947年9月,吉南境内的土匪基本被消灭,为创建江东革命根据地扫除重障。
1946年冬,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我主力部队发动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为配合这一战役,按着东总和吉林军分区的部署,吉南军分区组成了精干的指挥机构,决定由蒋克诚指挥分区所属部队,积极仲向外线,出没江西,有效地打击敌人。12月9日,蒋克诚派七十一团一部插入江西敌后,袭击了桦甸县城边的东集厂子村和煤窑村的敌人据点,摧毁了敌人的炮楼和碉堡。同时,又调派七十二团一部也插入江西敌后,攻打了敌保安队四中队坚守的大勃吉岭据点,拔掉了一个沿江前哨。12月28日,指派七十二团第一营第一连奉命从五虎石过江骚扰敌人,神速地袭击了刚进到二十家子屯立足未稳的敌六十军的一个连,不到30分钟就拔掉了这个哨所,毙敌32人,俘敌29人,缴获步枪60支。
蒋克诚不仅指挥军分区所属部队从敌后作战牵制敌人,支援了主力部队“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而且从破坏敌人运输方面更直接支援了南北两个战场上作战。12月底,根据吉林军区命令,蒋克诚指挥分区部队踏着积雪,冒着严寒,由老牛沟和老金厂出发,挺进敌后磐石境内,破坏吉海铁路,炸毁桥梁,断敌交通,有效地牵制了敌人南援北调,有利地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1947年夏,东北民主联军展开了强大的夏季攻势,转入战略反攻,接连发动了夏、秋、冬三大攻势。在5月至7月的夏季攻势中,蒋克诚协同旅长率吉南军分区部队配合主力积极作战。他亲赴前线指挥解放磐石重镇烟筒山的战斗,全歼守敌。6月1日收复桦甸县城。7月,敌六十军一八二师的两个团从吉林南进犯烟筒山,由蒋克诚指挥七十一团、七十二团堵击。并配合主力,将该敌包围在双阳、烟筒山间的五家子、太阳岭、分水岭地区,经8小时战斗,将敌大部歼灭,俘敌营长以下800余人,毙敌五四四团长岳嘉祺、副团长李峥先以下25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10月1日,我军又发动了秋季攻势,吉南军分区部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为此,吉南军分区召开了旅直及各团干部会议,蒋克诚部署了战斗计划。之后再次收复双阳、伊通县城。同期,指挥我军连续攻克九台、农安、德惠等县,使长春、吉林之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10月上旬,军分区部队参加围攻吉林市的战斗。14日,蒋克诚率一部配合吉北军区独立团从江密峰、石井沟、大小三家子进击吉林北站。用以骑兵营攻打棋盘街,阻击由吉林增援之敌。随即又派四一九团长卢来发、政委罗元欣去攻打乌拉街白花点将台。同时,还全歼驻守口前的敌一八二师3个营共1700人。冬季攻势期间,蒋克诚率吉南军区部队主要活动在吉林、长春外围,打击敌人出来抢粮的小股敌人,并防备吉林孤城的敌六十军向长春逃跑。1948年3月8日,蒋克诚又率七十二团在永吉县岔路河一带截击向长春逃跑之敌,俘敌及其家属近千人。3月9日,吉林市解放。5月吉南军区撤销,二十四旅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十一师,蒋克诚调十纵二十九师任副师长。之后,蒋克诚率师参加围攻长春之战役。至此,他很好地完成了为吉林解放的艰巨任务,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为之浴血奋战的吉林大地。
1948年5月,蒋克诚随十纵队进入辽宁开源附近整训部队,为解放全东北做准备。不久,随纵队参加了大孤山、小孤山、牛家窝棚、开原等地区战斗。他亲自组织指挥了二十九师在五尔汉堡子两个方向同时与敌艰苦作战,一方面是阻击从沈阳方向出来解国民党新五军之围的敌人。战斗异常激烈、艰苦,阵地不断反复争夺,蒋克诚指挥部队同数倍于我军之敌激战两天。直到友邻部队将新五军全部歼灭时,仍率部继续作战,掩护友邻部队全部撤离战场后,才指挥部队抬着伤员边打边走,撤出战斗。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我军围困锦州,为阻止沈阳敌军增援,蒋克诚奉命率二十九师参加了解放开源战斗。冒着严寒,站在雪地上组织指挥部队作战,挫败了多次增援的敌人,解放了开源。10月,锦州解放,沈阳之敌企图突围南下与辽西之敌会合。我二十九师奉命诱歼廖耀湘兵团,在大黑山、大虎山一线设防。这就是辽沈战役中著名的“黑山阻击战”。在战役中,蒋克诚率部首先对彰武方向锦州方向解围。他采取打一阵,再撤一阵的方法,拖住敌人,4天后率部把敌人吸引到黑山附近,并立即进行战斗准备。不久,敌人以新一军、新六军及二〇七师一部的兵力对黑山阵地进行连续3天的大规模攻击,均被击退。3天后敌人再次发起了连续不断的进攻,战斗异常激烈、残酷,阵地被反复争夺,被敌军占领时,蒋克诚立即组织步炮兵协同攻击拼命夺回阵地,就这样反复争夺阵地数次。他率部在黑山地区阻击敌人共激战7天7夜,使廖耀湘兵团南逃梦成泡影,有力地保证了“锦州战役”的顺利进行。这时,整个辽沈战场发生了重大变化。26日,我军开始全线反击,将克诚率部追击敌人,奋勇追击至候家窝堡全歼敌六十二师。在全歼战役过程中俘虏敌人众多,仅缴获枪、炮就有1000多支(门),汽车70多辆,各种弹药无数。
在长期的血与火的战斗中,蒋克诚经常率部独立作战,曾指挥了大小战斗多次,很快掌握了带兵打仗的本领。不仅会打运动战、攻击战、偷袭战,而且掌握了在山地作战时运用穿插、封锁、包围、迂回的战术。在实践中,他不断地增长了指挥才能,逐渐地成为我军出色的指挥员。11月2日辽沈战役全面胜利,东北全部获得解放。 这时东北野战军十纵队改称第四十七军,二十九师改称一四〇师,蒋克诚任副师长代理师长。不久,蒋克诚又率师参加了“平津战役”。在战役的第一个阶段中,他率部在河北省八木坨子歼敌一个团。接着按上级意图抢占了交通要道金钟河铁桥,歼守敌一个师大部,为断敌退路创造了战机。继而又率部向唐沽推进,在新河镇消灭了国民党交警十纵队1000多人,缴获美式卡宾枪几百支。1949年初,蒋克诚又率部参加了“平津战役”第二阶段,为解放天津在天津外围与增援敌军进行了作战。随后去围攻北平,直至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5月,蒋克诚被正式 任命为师长。随即率部去河南省,解放安阳和新乡县。在新乡县包围了国民党第四十军,两军一接火,他就果断地下命令用炮火压制敌人,敌人经不住猛烈炮火打击,就全军投降了。蒋克诚考虑到降军会有变化,即令将降军拉到不远的辉县。他事先派出一支部队先到辉县布置好,做好打的准备,降军一到辉县立即将其改编。按照我党的政策,士兵去留自由,军官统一由军里处理。
1949年7月中旬,遵照毛主席、朱总司令向西南进军的指示,为配合第二野战军解放西南,同时保障第四野战军主力挺进广西、广东的侧翼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第四十七军疾进湘西。蒋克诚奉命率师马不停蹄、人不卸甲,挥师南进。进入湖北省宜昌后接到上级指示:“令我三天内打过长江去”。当时江南之强敌是白崇禧部宋希濂兵团,以其主力及地方军共10万人,布防于长江西岸,企图防止人民解放军从这一带渡江南进。蒋克诚受命后,周密布置、组织协调各团营力量,收集船只,经过一个夜晚上的准备,第二天指挥一个团强渡长江,通过了敌人盘踞多年的长江天险。接着,他又身先士卒亲自率领一个团强渡过江,并迅速建立了桥头堡。为大部队过江开辟了通路。随后友军部队从通道上过江。部队过江后,蒋克诚率部奋力追击向巴东逃窜的敌军。7月19日,奉命向三斗坪守敌一个师发起猛烈攻击,歼灭了宋希濂的防守部队。解放了宜昌。9月挥师向松滋、宜都、枝江。10月,随四十七军进军湖南大庸,指挥部队追灭逃敌宋希濂部一一二军大部,俘敌军长张绍勋以下5000余人.解放了大庸、桑植两县城,进抵湘西。
1949年10月,为了解放祖国全境,蒋克诚奉命随四十七军率师进入湖南省湘西地区。根据上级指示,以四十七军机构成立湘西军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下设沅陵、会同、永顺3个军分区。蒋克诚兼会同军分区司令员。从此,在湘西军区和湘西区委领导下,开展以剿匪为主,发动群众、建党、建政等各项工作。
建国初期,当时湘西的土匪号称10万,为患已有百年之久。国民党反动派逃离大陆时,曾有计划的和当地土匪头目相互勾结,订立同盟,封官许愿,妄图把湘西作为大陆的反共基地。恶霸、惯匪、官匪横行霸道,到处抢劫敲诈,搞得民穷财尽,全区百万人民长期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湘西人民急切盼望着翻身消灭土匪。蒋克诚刚进入会同地区即着手组建军分区司令部,并借十三兵团和二野胜利进军的强大声势,股匪不敢妄动,隐匿潜伏之际,乘机铺开了十个县的局面,并将所属部队部署在湘川、湘黔公路沿线,开辟了湘黔公路两侧的剿匪工作。仅2个月时间,保护了1134华里的交通沿线30余处桥梁,支援了二野进军,并消灭了杨永清的两个保安警备团,毙伤俘敌694人,由于积极开展剿匪使各项工作打开了局面,保护了地方干部,并协助地方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宣传、发动群众尽快恢复、发展生产,掩护征粮3万斤,很好地完成了上级的任务,受到了湘西军区的通报表扬。
为了在短期内将土匪彻底清剿掉,湘西军区相继发动了春季剿匪攻势和集中兵力重点进剿.最后清剿边缘区土匪,彻底消灭湘西土匪。蒋克诚率师驻扎芷江,负责8个县的剿匪、建政工作。这时期他把剿匪当作中心工作来抓,他在军分区《关于剿匪任务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湘西剿匪十分紧迫和重要,不解决土匪问题,任何社会变革、生产建设无从说起。”在部署今后剿匪方针和任务时说:“根据省军区剿匪计划,第一步消灭最疯狂、最反动的大股土匪;第二步军事进剿结合政治争取,消灭盘踞一地观望待机的股匪,然后再结合发动群众清剿小股土匪和散匪。”针对全分区几股最猖狂、最反动的股匪,蒋克诚部署会同军分区与军区配合分别组织6次重点合围。1月19日,蒋克诚组织140师11个营的兵力,对盘踞在芷江、怀化和黔阳北部地区的杨永清、姚大榜、彭玉清、方世雄等股匪分别进行合围。2月18日,会同军分区和沅陵军分区各派出的两个团、一个营在湘西军区的指挥下,共同对盘踞在麻阳一带5000多名土匪进行了围剿。通过重点合围,共歼灭和收降1000余人,消灭了几股流动性最大的、最反动的、为群众所痛恨的股匪,沉重地打击了土匪的嚣张气焰。先后解放了芷江、怀化、黔阳、晃县会同5县的大部和主要交通及产粮区。在剿匪中,蒋克诚带领的部队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了山大树多、人少粮缺的困难。有的战士赤着脚翻山越岭在大森林里搜捕,有时常常吃不上油盐,饿着肚子也不违反纪律,给当地老百姓留下良好印象。
1950年4月至9月,又集中兵力重点进剿盘踞在中心区的土匪,暂时放弃边缘区。这期间,蒋克诚根据中南局高干会议“要集中兵力重点清剿,由东到西、由北向南、由内向外”的精神,组织领导军分区直属部队认真总结了春季剿匪攻势的经验教训,告诫干部战士注意克服少数同志中急于求成与和平麻痹思想,纠正战术上单纯追求正规作战法,采取“适应分散兵力,以营为单位,重点铺开、划分区域,实行对股匪或地区的包剿责任制”方式。并确定集中兵力对中心区进行重点清剿。这时期,蒋克诚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会同黔阳以北,实行由北向南,由内向外的进剿路线。有阵地的巩固阵地向前发展,搞清一块或几块。分别对活动于中心区一带的各股土匪展开有步骤有计划的进剿。到7月底,整个湘西中心区经过重点进剿,共消灭土匪15000人,缴获各种武器12000多支,捕获匪首陈通焕,争取了匪少将副司令潘状飞。至此,湘西中心区股匪基本消灭,散匪一部分逃到边缘区,一部分就地隐蔽。
1950年10月至12月,随即湘西军区组织了边缘区剿匪会战。到年底,率部包围会同县西南炮团附近的张伦奇、傅太和股匪,消灭匪参谋长吴永义以下1000余人。在历时两个月的边缘区剿匪会战中,共歼灭土匪20000多名,获得了湘西剿匪最后一次战役的巨大胜利。至此,湘西全境的土匪已基本肃清,湘西全部得到解放,结束了百年匪患,给湘西人民带来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1951年1月,蒋克诚任第四十七军副参谋长。3月,接到入朝参战的命令,随即四十七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4月中旬,率部出发过鸭绿江,开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朝鲜前线。
在朝鲜战场上,蒋克诚先后参加抢修朝鲜北部永柔、顺川两个主要空军战斗机场。在时间紧、人力物力缺乏、敌机反复轰炸的情况下,蒋克诚率部采用适用、工程量小、迅速修建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日机场,铺平碾压,增修油库、掩体;他率领大家用肩扛手抬,通过全军上下积极努力,顽强斗争,克服了种种困难,使机场修建工作能够按时完成任务。这两个机场在以后的战斗中,始终对加强朝鲜防空力量,解决交通和急需物资的运输起到了较大作用。6月,蒋克诚随47军奉命在临津江以东,天德山、月夜山地域执行防御战斗任务。面对的敌人是美军王牌师一一美骑兵第一师和美三师的一个大队,他们凭借现代化装备飞机、大炮、坦克和自动武器,气焰十分嚣张。我军根据志愿军总部“坚持防御,节节抵抗,反复争夺,歼灭敌人”的原则,在临津江畔迎接敌人发动的所谓秋季攻势。敌人攻势之猛实属罕见,每天倾泻在我军阵地的炮弹和飞机炸弹数十吨,甚至上百吨。我军各阵地经受住了这般猛烈疯狂攻势,打得都很勇敢、顽强,表现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蒋克诚在指挥中不仅初步掌握了现代化步、炮、坦克等联合兵种作战的指挥技能和知识,而且机智、果断、周密,表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蒋克诚连续组织了“天德山战斗”,他派一四〇师一部兵力主动出击,围歼了美骑兵一师的一个大队,缴获一批武器装备,打击了美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蒋克诚坚持亲临第一线组织指挥,与敌人激战近70多个日日夜夜,把接防时的战线向前推进了40多里,歼敌20000余人,彻底粉碎了美军的“秋季攻势”。
1952年10月,蒋克诚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参谋长。这一年他经常带领参谋侦察人员靠近敌军前沿,侦察敌情,监视敌军行动。同时经常深入到一线营、团指挥与敌作战,反复争夺要点,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为了表彰蒋克诚在各个战役中取得的成绩,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他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3年朝鲜停战,蒋克诚随志愿部队一同回国。不久,组织送他进锦州五七文化速成学校学习基础文化知识。1956年蒋克诚被任命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省国防委员会副主任。在吉林工作期间,他主管部队训练和民兵工作。他从难从严从实战条件出发,从组织落实着手狠抓全军区的军事训练,对区内民兵按“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原则进行和平转战和军事基础训练,为此,他付出了很大心血,使部队军事素质和民兵军事素质提高了一步。由于这方面工作突出,1960年4月被选为吉林省民兵代表团团长,率代表团去北京参加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了毛主席亲切的接见。
1960年秋,组织为了培养现代化军事管理人才,把蒋克诚送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深造。他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听课,刻苦钻研,全面学习,努力掌握了现代条件下合成军的作战与指挥。
1962年末,蒋克诚学习结束后,仍回吉林省军区任副司令员。这期间他到柳河县新发公社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通过深入农村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农村现实情况的了解。一年后,回到省军区具体组织了全区部队和地方民兵全面系统的军事训练,并开展了多次军事“大比武”,鼓励先进,推进了军事训练向纵深发展,受到中央军委及军委首长的表扬和鼓励。
1967年组织分配蒋克诚兼任吉林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主任、主管全省工业、农业、财贸、教育、卫生、交通等多项工作。四年间,他注重调查研究,作风求实,联系群众,每年都能超额完成国家交给的各项经济指标。在嫩江地区发生少见洪水时,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充分体现了一位老红军、老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1970年12月,蒋克诚调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主管全军区后勤训练工作。到任后,他经常深入部队最基层,调查了解情况,积极想办法,努力克服了人员、器材、宿舍、经费等多方面给训练工作造成的困难,为恢复、组建后勤专业训练大队、大连医院、汽车技工训练大队、军械技工训练大队等专业训练机构;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为了使部队技术老化的现象得到较好的改变,蒋克诚下了很大力气主抓全区仓库、医院的基础建设和训练工作,提高了后勤系统各类人员的军政、业务素质,全面地加强了后勤综合保障能力。同时,他特别注意抓战备教育和战备组织落实。1972年7月,蒋克诚亲自带领后勤机关进行了野营训练,总行程326公里。他还多次组织较大规模的综合性演习,促进了战备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他采取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多次在各类先进单位召开现场会,然后在全军区后勤范围内快速推广。在抓后勤训练工作的十多年中,曾多次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好评。
蒋克诚同志在战争年代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屡建战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立了不朽功勋。在和平时期他仍继续保持着老红军的革命本色,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至今仍为许多同志称赞,引为楷模。
清正廉洁、严以律己,是与其共过事的人一致称赞蒋克诚的优秀品质。从红军战士到将军,从前线到后勤部长,他身居高位,但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化,不奢侈浪费。他从不讲享受、待遇,从不摆老红军、老革命的架子,从不炫耀自己,从不居功自傲。就是下基层搞调查研究,也坚持同大家同吃、同住,从不接受下边对他的特殊照顾。他身居高位,但从不用手中的权利谋私利,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他对家属及子女要求严格,从来没有为孩子安排工作、求学说过话、求过人。他经常教育子女要谦虚、诚恳,艰苦朴素,勤奋努力学习,靠自己创造个人事业。体现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到底的高尚品德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思想境界。
1984年7月,蒋克诚按副兵团职正式离休。离休后。他仍然关心军队建设,关心党和国家命运,他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不顾年事已高,一面与疾病做顽强斗争,一面根据组织的安排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收集、整理红军史料,还亲自撰写了大量革命回忆录,分别刊载在《刘伯承元帅研究》《革命回忆录选辑》《红军在镇巴》《沈阳文史资料》等中央、省、市级刊物上。他热情接待了沈阳党史办、辽宁军区、沈阳军区、吉林党史研究室等各地区、各部门的采访,实事求是地提供各时期党的历史资料。并荣获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成绩显著荣誉证书。
蒋克诚同志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了一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八一勋章。1988年8月1日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被编入《中国历代著名军事人物大辞典》一书。
1992年2月16日,我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指挥员——蒋克诚同志终因积劳成疾,久治无效,在沈阳逝世,享年76岁。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20:36
目录
概述
历任职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