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宇
原山西省治金工业厅厅长
蒋方宇(1915-1980),又名蒋衍桂、蒋芳蔚。山东省博山县城里大街(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1936年秋,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博山工委组织委员、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后,编入山东人民抗日纵队四支队,后调任中共鲁中区委组织部。1945年后任中共济南市工委副书记。1948年在解放济南战役中,为策动吴化文起义作出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长、中共承德市委书记处书记、冶金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党委书记等职。1980年病逝。
人物生平
蒋方宇,又名蒋衍桂、蒋芳蔚。山东省博山县(现淄博市博山区)城里大街人。蒋方宇自幼聪明好学,16岁中学毕业。为了分担家庭经济负担,独身去淄川县教书,直到1935年9月,回到博山报恩寺小学任教。
目睹旧社会的黑暗,激起了蒋方宇寻求革命真理的愿望。最初,他通过读一些进步书籍和革命文章,初步接受了一些共产主义思想。后来,在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启发下,蒋方宇与其中学同学张敬焘在小辛庄举办工人夜校,吸收工人农民参加,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为了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抗日活动,1936年春,通过已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在北京辅仁大学读书的王克常介绍,蒋方宇加入“民先”组织,任博山县“民先”队队长。1937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派鹿省三来博山吸收蒋方宇、张敬焘、乔同恩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成立了中共博山特别支部,蒋方宇任组织委员。此后,中共博山特支积极宣传抗日、发展巩固党的组织。
七七事变后,抗日运动高潮迭起。1937年10月,山东省委派林浩到博山传达了北方局关于“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指示。会后,蒋方宇等人根据指示,积极投入组织武装人员,收集枪支弹药,筹备组建抗日游击队的工作中,并组建了博东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蒋方宇任政治部主任。由于当时经验不足,又加该部吴鼎章原系土匪头子,虽然在口头上高喊抗日救国,但没有真正抗日的决心。1938年3月中旬,被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收买叛变。蒋方宇带领党员、“民先”队员、青年学生撤出该部,参加了第四支队,在2团9连任政治指导员。同年10月,他调任第四支队先遣大队(后改为特务团)任政委。
1940年1月,蒋方宇调任泰山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1941年至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这时,与博山邻近的淄川县被日伪蚕食侵占的只剩下所谓“一沟之宽,十里之长”的根据地,又加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粮食歉收,瘟疫流行,干部、群众生活无着,革命队伍也大量减员。鉴于上述情况,为了加强淄川县委的领导,1943年3月,泰山地委调蒋方宇担任中共淄川县委书记。为了更好地扩大抗日根据地,了解敌情,同时成立了博山工委,隶属淄川县委领导,对淄川县大队的干部也作了充实。在根据地的区域上,将莱芜县的抬头区、茶业区及章丘县的青山区划归淄西根据地,使淄川县委在对敌斗争上有了回旋的余地。
1945年1月,蒋方宇调济南工委(后改为市委)任工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根据上级指示,市区党的地下组织,应立即配合当地部队,做好准备,里应外合,相机夺取城市。由于市区内没有党的领导机构,市工委派蒋方宇进入济南市区,统一组织和领导市区的地下工作。蒋方宇巧妙进入市区后,利用党组织提供的活动经费,办起了叫“顺城号”的商号作为掩护,开展活动,建立了商埠党支部。同时,筹建城内党支部。直到12月初,蒋方宇返回市工委接受新任务。
1948年春,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相继粉碎了敌人向山东解放区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计划。中央军委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华东解放军于1948年8月至9月攻克济南城。而济南市委的工作重点就是瓦解敌人,搜集和提供各种可靠的情报,为解放济南城做好准备工作。7月下旬,由于市委书记张北华临时调走,市委的工作由蒋方宇主持。为争取济南早日解放,决定策动国民党六军军长兼84师师长吴化文起义,成立了争取吴化文起义领导小组,蒋方宇任组长。经过大胆细致的策反工作,终于使吴化文部投诚,为济南的顺利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8年10月,济南解放后,蒋方宇任济南市委组织部部长。1954年5月后,历任河北省承德市寿王坟铜矿党委书记,中共承德市委书记处书记兼承德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冶金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党委书记等职。在建设有色金属矿山方面成绩显著,受到冶金部的好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被囚禁8年之久。后曾任山西省冶金工业厅厅长。1980年病逝。
亲属成员
蒋方宇父亲蒋东瀛,母亲姚金华,共育有子女6人,四子中蒋方宇为长兄,二弟蒋衍义,三弟蒋衍丰,四弟蒋衍涛(又名蒋新民)。抗日战争初期,母亲姚金华带领全家参加抗日武装,曾据守马鞍山。在后来的革命战争中,蒋衍义、蒋衍丰壮烈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
蒋方宇(1914-1980).淄川人民政府.2023-06-06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1 17:0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