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毗尼园,为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私家花园,内有温泉浴池,因
释迦牟尼佛诞生于此,成为佛教最重要的圣地之一。蓝毗尼,梵文:लुम्बिनी,拉丁转音:Lumbinī;英文:Lumbini,汉语音译又作:岚毗尼、腊伐尼林(《大唐西域记》卷六)、林微尼、流弥尼等,意译为论民(《佛国记》)园、可爱园、乐胜园等。
历史沿革
蓝毗尼园地处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上,今属尼泊尔国西部省鲁潘德希(Rupandehi)县境内管辖,南邻印度国北方邦。199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蓝毗尼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英文名称:Lumbini, the Birthplace of theLord Buddha),地理坐标:北纬27.4691067度,东经83.2759337度。
根据典籍和考古发现证实,佛陀诞生于此,是源于释迦族人的习俗,妇女分娩时需返回娘家。迦毗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怀胎十月即将分娩,于是她启程返回娘家。出王城向东行走25千米,到达了兰毗尼园,于是住下休息。此时正值旱季,月圆之夜的天空格外明朗,银辉似的月光撒满了美丽的花园,摩耶夫人被盛开的无忧花所吸引,伸手攀援花枝,于是王子悉达多降临人间。孩子出生后7天,摩耶夫人即去世。悉达多王子由姨母抚养成人。29岁时,悉达多王子放弃优裕的生活,离开王城,出家修行,经过6年的修炼,终于创立了佛教,成为影响全世界的圣人。
现今的兰毗尼园,即为佛祖诞生地的最直接证据,是公元前249年,阿育王所立砂岩石柱(Asoka Pillar,1896年出土)上,刻有巴利文(属于婆罗米文)铭文记有此事。另外,在蓝毗尼园还出土有公元前第5世纪-前3世纪的佛教寺院和佛塔等建筑,说明这里很早即为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关于佛教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确切的诞生和逝世时间,由于各种典籍的记载不同,因此现在至少有70种以上不同的说法,每种均有所依据,有的说法甚至成为佛教不同部派的区别,以下2种为比较流行的公论:
1、成立于1950年5月25日的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简称世佛会(WFB)),所推行的佛历,以释迦摩尼去世当年度为计算基准0年。该会认定,佛陀诞生于公元前623年,成道于公元前588年,逝世于公元前543年。公历5月的第一个月圆日,为佛祖诞辰、去世日,其后的第八日为证道日。目前,尼泊尔、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使用此佛历纪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采用的佛祖诞生年份,以该会为准。
2、研究印度历史的学术界,包括欧洲、中国、日本等多数学者认为,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6年4月8日,证道于公元前531年2月8日,逝世于公元前486年3月15日。
阿育王石柱
1896年,在蓝毗尼考古挖掘出一根阿育王石柱,上面铭刻着阿育王发布于公元前249年的敕文:“天爱善见王即位二十年,因释迦牟尼佛诞生是地,亲来敬礼。王命刻石,上作一马。是为世尊诞生地,故免蓝毗尼村之一切租税,以示惠泽。”
图为铭文拓片
图为,现今竖立在摩耶夫人祠(MAYA DEVITEMPLE)西侧的阿育王石柱残部,通高7.79米,直径45厘米。
公元404年,法显到达迦毗罗卫城,在《佛国记》中记录佛陀故国已经“大空荒,人民希疏,道路怖畏白象、师子,不可妄行。”其后,前往蓝毗尼园,并记述了佛陀出生的故事:“城东五十里有王园,园名论民。夫人入池洗浴,出池北岸二十步,举手攀树枝,东向生太子。太子坠地,行七步,二龙王浴太子身。浴处遂作井,及上洗浴池,今众僧常取饮之。”
公元635年,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六记述,佛陀故国荒废的情况更为详细:“劫比罗伐窣堵国周四千余里。空城十数,荒芜已甚。王城颓圮,周量不详。其内宫城周十四五里,垒砖而成,基址峻固。空荒久远,人里稀旷,无大君长,城各立主。土地良沃,稼穑时播。气序无愆,风俗和畅。伽蓝故基千有余所,而宫城之侧有一伽蓝,僧徒三十余人,习学小乘正量部教。天祠两所,异道杂居。”有关佛陀诞生地和出生故事,也详细备至,摘录如下:“释种浴池,澄清皎镜,杂花弥漫。其北二十四五步,有无忧花树,今已枯悴,
菩萨诞灵之处。”“次东窣堵波,无忧王所建,二龙浴太子处也。”“有大石柱,上作马像,天忧王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仆地。”可见在公元7世纪前,阿育王石柱已经被雷电所毁损,这可能是法显未能亲观的原因,而石柱上部作为释迦族标志的骏马雕像则至今未能发现。
中华寺
图为中国政府修建的中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