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
北平郊区及周边地区正燃烧着抗日的烽火,被日伪统治的北平却显得有些沉寂,到处播放着靡靡之音。但是古城北平的人民并不甘受屈辱,以各种方式在暗中斗争,进步书籍和文艺活动开启着人们的心灵,北平人民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要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在北平西城北沟沿路西的一个大宅门里(今天的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13号,
中国评剧院的位置),一个地下读书会正在秘密举行。一个叫做
李德伦的小伙子和蓝铁年、董秉琮在这里开展读书活动,这是
燕京大学学生蓝铁年的家。由于蓝家临街,同学们担心目标太大,所以每次举办读书会时,大家都分散去。蓝公武家孩子多,青年人三三两两地去敲他家的门顺理成章。
蓝铁年的父亲
蓝公武是《
国民公报》总编辑、
中国大学教授。蓝公武曾经在日本和德国留学,日文、英文极好,德文尚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学哲学系师生研究
康德,主要参考书就是蓝公武翻译的那本康德的《
纯粹理性批判》,那是蓝公武教授从英文版翻译成中文的。
蓝铁年遗传了父亲外语好的语言优势,会8国语言,他和李德伦要好,共同发起了读书会。读书会开始由李德伦主持,后来由沈厚淦主持,沈厚淦很活跃,是读书会的积极分子;李德伦是学历史的,会拉大提琴,人缘随和,跟谁都能拉上话,是个人见人爱的开心果。
读书会的骨干成员都是大学生,蓝铁年、董秉琮、李德伦、沈厚淦、贝锦玉、
仲伟(仲桂英)、蓝文华、蓝文和、
黎频(李菊坪)。
父亲:
蓝公武,广东大埔人,曾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