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雪花(学名:Ceratostigma plumbaginoides Bunge)白花丹科蓝雪花属的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叶宽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或偶而钝圆,基部骤窄而后渐狭或仅为渐狭;花冠筒部紫红色,裂片蓝色,倒三角形;蒴果椭圆状卵形,淡黄褐色;种子红褐色,粗糙,有棱;花期7—9月;果期8—10月。因蓝雪花的花像雪片般,颜色是蓝色,因此被叫做蓝雪花。
植物学史
因蓝雪花的花像雪片般,颜色是蓝色,因此被叫做蓝雪花。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
草本,通常高约20-30(60)厘米,每年由
地下茎上端接近地面的几个节上生出数条更新枝成为
地上茎。地下茎分枝多,直径约2-3毫米,节上有一红褐至褐色鳞片,鳞片卵形而基部抱茎。地上茎细弱(常较地下茎为细),不分枝或分枝,茎枝基部无芽鳞,沿节多少呈之字形曲折,略有棱或在上部节间兼有较为明显的沟,枝上部的棱上有稀少硬毛,被细小钙质颗粒。叶宽卵形或倒卵形,长(2)4-6(10)厘米,宽(0.8)2-3(5.3)厘米,枝两端者较小,先端渐尖或偶而钝圆,基部骤窄而后渐狭或仅为渐狭,除边缘外两面无毛或近无毛,常有细小钙质颗粒。
花序生于枝端和上部1-3节叶腋的短柄上,基部紧托有1片披针形至长圆形的叶,含(1-5)15-30枚或更多的花,花期中经常有1-5花开放;
苞片长6.5-8毫米,宽3-3.5毫米,长卵形,先端渐尖成一短细尖,小苞长8-9.5毫米,宽3-3.5毫米,狭长圆形至狭长卵形,先端有细尖;萼长(12)13-15(18)毫米,中部直径约1.5-2毫米,沿脉有稀少长硬毛,
裂片长约2毫米;
花冠长25-28毫米,筒部紫红色,裂片蓝色,倒三角形,长8毫米,先端宽达8毫米,顶缘浅凹而沿中脉伸出一窄三角形的短尖;花丝略伸于花冠喉部之外,花药长约2毫米,蓝色;子房椭圆形,花柱异长,短柱型的柱头不外露,长柱型的柱头伸于花药之上。
蒴果椭圆状卵形,淡黄褐色,长约6毫米;种子红褐色,粗糙,有棱,先端约1/3渐细成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产地生境
蓝雪花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南境内(鸡公山、伏牛山、太行山),北沿太行山(山西)至北京,东至江苏(徐州)、上海与浙江舟山群岛(衢山)。生于浅山山麓和平地上。喜温暖,耐热,生长适温25℃,喜光照,耐阴,忌烈日曝晒,较耐高温高湿,干燥不利其生长,喜富含腐殖质、pH值偏酸性的砂壤土。
繁殖方法
蓝雪花一年四季皆可扦插,除冬季有2个月低温期扦插生长缓慢外,其他时期均可进行扦插繁殖。扦插基质用本地产普通草炭土,其理化指标皆能满足蓝雪花的生长需求。蓝雪花扦插水分以基质表面稍润湿即可,并且保持空气湿度为75%。采用当年生木质化绿枝扦插,选取当年生新芽或嫩枝4-5厘米作插穗,每一插穗保留1个生长点,枝条下端斜剪呈45°角,对生叶片剪半保留1组,避免插穗水分过多损失。扦插时,用20%萘乙酸1500倍液浸泡插穗约30分钟,以提高扦插成活率,此种方法的成活率在90%以上。将浸泡后的插穗扦插于128穴盘中,每穴1条插穗,喷雾至基质表面湿润,半遮阳养护15天生根,45-60天出2叶1心后移栽上盆。
栽培技术
上盆
栽培用盆采用透光率低、外棕内黑双色14厘米盆径的塑料花盆,将幼苗连穴盘基质5株苗均匀定植于已装有栽培基质的花盆中,并喷水养护,其间注意保湿,并确保通风、透气良好。
管理
西昌地区夏季光照强度较大,可达到5万勒克斯以上,夏秋季节晴好天气需用70%外遮帘遮避栽培苗床,以避免阳光直射。
蓝雪花对温湿度变化不敏感,大棚养护管理简单,仅需一定的湿度,即在每天9:00开边棚通风换气,喷雾1次,17:00关棚前喷雾1次。
作为小盆栽,为获得好的品质,应根据蓝雪花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栽培密度,14厘米盆径控制在24-32盆/平方米的栽培密度,以保持良好的株型。
蓝雪花喜肥,需肥量大,使用氮、磷、钾比例为15:15:30。
fe的高浓度花卉专用水溶肥施肥,施肥周期为夏秋季5-7天、冬春季10天,若高温或偏低温,植株呈半休眠状态,则暂停施肥。蓝雪花浇水应坚持见湿见干的原则,以促进根系生长,萌芽、抽枝、开花旺盛期要充分供应水分,每日使用加压喷雾装置冲洗叶片与茎杆,既保持叶面清洁,又能满足水分供应。
病虫防治
病害
蓝雪花抗病虫害的能力强,病虫害较少,做好预防工作尤其重要,注意对栽培环境的杀菌、消毒,做到定期(10天)消杀处理,高温高湿季节应及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强制通风。虽然蓝雪花病害较少,但是温室大棚种植仍有病虫害发生,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疫病)、叶螨(红蜘蛛)、斜纹夜蛾。
危害症状:白粉病是园林植物极为普通的一类病害,发生于蓝雪花生长中后期,侵蚀叶片、嫩枝、新梢,发病初期表现为叶片出现褪绿斑,后长出白色粉末状霉层,生长季节进行再侵染,造成叶片不平整,
萎蔫苍白,生长受抑,观赏价值降低。白粉病病原菌在病叶及其他病残体体眠越冬后,气温回升,随着气流和施肥、浇水传播扩散,高湿度、通风不良易引起该病大发生。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25%粉锈宁2000倍液,或45%敌唑铜2500-30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月3-4次,严重时喷药次数增至4-5天喷1次,药剂要交替使用,并且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病梢,防止扩大侵染。
危害症状:霜霉病大多数发生在园林草木植物上,蓝雪花染病后叶片正面产生褐色多角形不规则坏死斑,叶背产生灰白色或其他颜色疏松的霜霉状物质,病原物为低等鞭毛菌,西昌地区常发生于风雨之后,低温高湿(10-25℃)的情况下病情尤其严重,多发于春、秋2季。
药剂防治:可用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
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代森铵20000倍液,从大棚内零星出现病斑时开始喷施,每月1次,控制空气湿度,多开棚通风换气,降低叶面保湿时间。
虫害
危害症状:红蜘蛛作为大棚种植的主要虫害,多是通风性差、干燥高温导致,其繁殖能力强、抗性强,对观赏性绿植危害极大。因红蜘蛛一般不会在蓝黄板上发现,管理中需特别注意其危害情况,平时巡棚时发现5个点发生,就需对整个大棚进行防治。红蜘蛛主要栖息于叶背或叶腋基部,滋生速度极快,小苗嫩叶更易受损,干旱季节及大棚湿度过低发生更为严重,受损处呈黄色失绿点,后变色为棕褐色斑块,引起嫩枝叶萎蔫死亡。
药剂防治:红蜘蛛的防治,除甲胺硫磷、乐果等传统有机农药外,还有专用灭杀叶螨类的杀螨剂,可根据实际需要按药剂使用说明施用,并且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在发生初期至若螨始盛期防治效果最佳,每5-7天用药1次,连续施用2-3次,重点对植株上部嫩叶的背面、嫩梢、嫩茎生长点进行喷洒,使用时可用超高压喷雾器充分雾化,滞空时间长,以充分发挥药效。
危害症状:蓝雪花还有一种虫害是斜纹夜蛾,以幼虫期损害蓝雪花的嫩叶及花瓣,白天隐藏于花盆底部阴暗处,黄昏取食,啃食叶片,影响植株生长及观赏性。
药剂防治:根据斜纹夜蛾的活动规律,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巡棚时随手摘除卵块和群集危害的初孵幼虫,以减少虫口基数;在幼虫期,也可以使用农药防治,每隔5-7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为防止其产生抗药性,应交替喷施50%氰戊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或
米满800-1000倍液,或20%
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或5%
农梦特2000-3000倍液,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幼虫取食时喷雾灭杀夜蛾幼虫。
主要价值
蓝雪花花期长,既可作为园林用地栽培品种,也可以盆栽点缀居室阳台,是可推广的园林、家庭兼用的花卉品种。
此外,据《贵州草药》《中草药学》记载,蓝雪花有行活血止痛、化癌生新和消炎止痛、祛风湿的功效,主治腹泻痛,跌打损伤骨折,平滑肌疫痉挛起的胃、肠、胆道系统疾患的疼痛,气管炎病症,体现了药用价值。